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攻击性行为合理干预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这个问题行为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幼儿的成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具有不良行为的幼儿,拿出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采取有效策略,就一定会减少并消除幼儿攻击性行为。
  幼儿教育 攻击性行为 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4-0071-01
  个体的攻击性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这种现象也不可能彻底消失。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而且对其个体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还会阻碍儿童社會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因此,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1.转变教育观念,给予儿童爱的关怀
  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不仅是因为他们所想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儿童,而且因为他们所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攻击性倾向,这与他们所受到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有自接的关系在家庭中,家长应在幼儿所有的活动中表现出温暖、关怀和爱,而不仅仅是完成特定的职责。幼儿与家长间相互的方式是民主的、合作的,而非专制和放任的。如有的孩子平时生性懦弱,当小朋友欺负他,他也无法反击家长见了就在教他:“谁打你,你就打他”殊不知,这样的教育会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多的伤害,而此时家长却指责老师没有看管好孩子,使教师工作未能很好地发展事实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幼儿园内,教师应积极引导,将奖励与惩罚的措施井用,当孩子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既不能一味地批评,又不能过于迁就,“要及时明确地对幼儿亲社会、利他行为进行奖励,对侵犯、攻击性行为进行惩罚,并让幼儿明白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具体原因,从而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2.教导幼儿使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攻击性情感
  弗洛伊德认,攻击是先天的破坏性本能,不能消除,只能加以疏导。而“烦恼、挫折、愤怒这些攻击性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幼儿来说,足以点燃攻击性的导火线,攻击性情感集聚越多,其表现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给那些受到挫折、干扰的幼儿宣泄的方法就可以减少其攻击性活动;相反,过分压抑的结果,往往会爆发突然的猛烈的攻击性行为。因此应教会幼儿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体验的攻击性情感;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间大哭大叫一通,以宣泄内心无法排泄的挫折、愤怒与烦恼,让幼儿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与置换活动,去转移幼儿的攻击性情感。利用故事表演、情景表演、角色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感受语言交往的乐趣。家庭在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些缺乏温暖、存在不良家庭管教方式以及对幼儿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和活动监督的家庭都可能造成幼儿的高攻击性。本研究中对父母教育教养观念和行为的矫正,首先使父母认识到自己的抚养态度和方式与孩子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通过具体教育策略的指导,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心理气氛,从而改变父母的抚养态度及其方式,减少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3.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家长的负面影响
  家长的情绪、言行、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因素。打骂不但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丝毫作用而且会使亲子之间产生隔阂。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父母关心照顾儿童,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养护方式,有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童年是孩子未来健康的人生经验积累的最好重要的时期,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良好的童年经历会影响未来社会心理的形成,反之会有种种不健康的心理的滋生,攻击性行为也是其中的衍生品。所以,“家长们应该努力营造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才能避免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4.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
  有时候,一种侵犯行为发生了,却没有导致公然对抗。比如一名幼儿推了另一名幼儿,但对方迅速跑开而没有反抗,诸如此类事件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忽略这种可能引起公然对抗的侵犯行为,后果会更加严重。因此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应该进行干涉,使幼儿认识到侵犯行为是不能接受的,并应该帮助受害者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也应该对目睹侵犯行为的儿童进行有效的现身说法教育。因此,必须有家庭的干预,才能真正做到减少或制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和家长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纠正儿童的侵犯性行为:(1)适宜的奖励:对儿童正确的行为应及时予以奖励。(2)合适的惩罚教育: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如打骂他人、无理顶嘴等,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不宜过多采用争论的方式,否则,就会把他“锤打”成一名“精明的律师”,助长了言语的攻击性。(3)有效的沟通: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自我认同感较差,总认为他人对自己不理解,因而索性破罐子破摔。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显得非常重要,要耐心地倾听,对孩子讲话的内容要做正确的评说和指导。“教师与家长之间也要经常沟通,相互交流情况”。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多方面的,它总是受到心理的、社会环境的、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幼儿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难免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攻击性行为就成为这些不适症状的一种外在表现。应该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教会幼儿适当的宣泄方法,培养幼儿健康良好的个性,让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银小贵.幼儿园与幼儿的法律关系新探[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