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比任何时候都要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高职院校应该更加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于受西方腐朽思想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等的消极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受到了一定冲击。为此,将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以此来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强化德育价值,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    键   词]  传统礼文化;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038-02
   世界历史的发展证实,民族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民族的文化发展状况:文化繁荣,则民族兴盛;文化衰败,则民族衰退。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经预言:“我们正进入一个文化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时期。”鉴于此,如何将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以此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发挥优秀传统礼文化的德育价值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文化共存,冲击主流价值观
   自媒体的迅速崛起,使移动网络成为当下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媒介,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更加方便快捷。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学生不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且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这使大学生趋向于以功利狭隘的目光来分析当前的社会形势,他们的价值诉求更多的是以追求物质利益或以眼前利益为主,相反,集体主义、责任义务、奉献爱心等意识被悄然淡化。这种多元文化的交叉影响,不停地冲击着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地位,影响着青年大学生正确意识观念的培养和正确价值判断的形成。
   (二)教育方式单一,消解德育教育效果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育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实现高效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居于此,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事实上,大部分高职院校倾向于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且教学方法多以“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教育为主,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再者,在高职院校里,大部分老师已经形成共识,认为德育多半是思政课老师的责任,以至于专业课老师教授完课程内容便与学生再无交集,无法对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教育。因此,这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形式过于单一的教育,无形中削弱了学生德育效果,学生的德育水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实际上,要培养合格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应该实施“全人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领域覆盖”的教育模式,德育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三)多层化教育缺失,弱化德育教育价值
   纵观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除了以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外,也有部分高校在学生第二课堂或社会实践上有所涉猎,但是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操作方式。这也导致教育方式缺乏多层化的渗透。在教学内容上,大部分高职院校也仅限于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传统理论教材为主,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活泼。同时,由于传统观念、专业知识等的影响,部分专业老师也无法有效及时解答学生在思想和生活上困惑。因此,缺乏多面化的嵌入式教育,也使高校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优秀传统礼文化的德育价值
   我国史学界的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它是我们一切行为规范的准则。因此,有必要认真审视优秀传统礼文化之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供丰富养料
   辩证唯物主義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相反,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当下,我们国家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成,物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创造文化养分。高校作为培育人的重要载体,更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德青年。自古以来,传统礼文化就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良方。正所谓“不学礼,无以立”。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若能挖掘传统礼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情怀,注重传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方法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社会交往准则,传播“以德立人、仁者爱人”的价值取向等,有利于社会向善向好向上。同时,这些思想都与高职院校德育的目标紧紧相连,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些也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养料,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具有历史底蕴。
   (二)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德育教育工作,说到底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国际社会话语权之争实际上是该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争。前文已介绍了,当前受市场经济体制和西方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盲目信仰西方文化并愈加重利轻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逐渐模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受到严峻挑战。因此,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重构话语权就必须要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优秀传统礼文化作为有力支撑。传统礼仪中的正义、仁爱、诚信、礼让、节制、尊师、勤俭等基本的道德规范对处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仍然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从传统礼文化中汲取优秀成果并融入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加强对传统礼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将优秀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让大学生不自觉地投身到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三)有助于升华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实效
   大学的教育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的积极个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因此,教育最直接的效果由大学生的行为彰显出来。礼文化的核心是围绕如何严于修身律己、尊重他人、承担社会责任而形成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礼本身既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又是外在的行为准则。正所谓,“德诚于中,礼行于外”。因此,学习中国优秀传统礼文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不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并逐渐将学习到的伦理道德外化于实际行动中。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告诉我们,只有内心充满人文素养并实践在生活当中的人,才是更加值得推崇的。可见,在高职院校中,将我国优秀传统礼文化精髓融入学生德育工作中,可以促使高校培养出品德优秀的人才,也可以不断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三、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将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以教师讲授为主,主张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且教材局限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教学过程较为枯燥、无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效果。因此,急需将“忠信礼义廉耻”等修身信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以及孔孟先贤的哲理故事等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小游戏或现场演示等方式适当地引导学生多参与、多互动,讲述传统礼文化相关礼节。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这也要求思政课老师必须自己先掌握传统礼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及相关故事等,加强对传统礼文化的认知,提升文化素养。只有教师的传统礼文化水平提升了,才可以将传统礼文化的思想精髓宣讲得更加透彻、点缀得更加精彩,切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将优秀传统礼文化嵌入高校校园文化阵地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依赖于礼的作用。为了收到更好的德育成果,除了占领思政课这块主阵地外,高校还应创建特色的校园传统礼文化环境,营造大学生自觉追求传统礼文化的氛围,形成更加系统的教育规模,不断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1.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学习者和传播者。因此,提升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意识,是牢牢驾驭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领导权及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可以自媒体为介质,建立优秀传统礼文化学习交流群、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以班级或系部为单位在学生之间及时传递主流价值观,解答高校学生的思想困惑,及时对各种错误思想进行理性批判。其次,转发具有学习意义的传统礼文化相关评论或文章,扩大影响力。再次,思政课老师本人或组织学生干部定期在交流群内发布有关传统礼文化的讨论或思考,老师及时给予解答,并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善于发声。
   2.创建线下宣传阵地。不同于网络的宣传方式,线下宣传传统礼文化的形式更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首先,利用校园宣传栏、黑板报、海报、横幅等展示优秀传统礼文化的相关内容或学习标语成利用校园广播站经常性地对“志于道、据于德”、“学有所成,求真务实”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的内容进行阐述,确实做到让传统礼文化入耳入心。其次,举办传统礼文化相关活动。高校应经常性地举办有关“孝老、爱亲、仁爱、诚信”等活动,如“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演讲比赛、“身边的榜样”摄影比赛、“携手奋进,共筑美好未来”微视频比赛等。旨在鼓励大学生以日常生活为创作的活力源泉、以传统礼文化为思想支撑,通过多种多样的嵌入式学习,真正将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凝聚青年力量。
   (三)将优秀传统礼文化摆进社会实践平台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统一方法。”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是认识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增强家国情怀、丰富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渠道。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的德育价值。
   首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凸显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高校可以利用重要节假日、寒暑假等时机,鼓励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如义务交通引导、义务支教等,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其次,开设礼仪宣讲实践课。高校可每周定期开设半天礼仪实践课,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社区宣传中国传统礼文化知识。学生可将传统礼文化中的修身律己、尊重他人、仁爱有礼、以和为贵、礼尚往来等观念或优秀传统礼仪风尚等以小册子、宣传单或文化表演的方式呈现给社会大众。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大学生对传统礼文化的优秀信息甄别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吸收传统礼文化。可以想象,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热情等优势带领周边群众一起学习和践行优秀传统礼文化,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也会对大学生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必需的正能量信息,从而有利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温·托夫勒.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
   [2]彭林.礼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5).
   [3]曾庆丹.礼文化的精神本质及其对当代公民德育的启示[J].理论界,2010(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邹昌林.中国礼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王啟发.礼学思想体系探源[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52-60.
   [7]张自慧.礼文化的价值与反思[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8]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马海燕.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选择[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5(10).
   [10]张兵娟.传播学视域下的中国礼文化与认同建构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2).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