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郭城初中校本课程的管理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校本课程的管理,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的价值,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最终突出个性,形成校本教材。当然,校本课程的管理也有不完备的地方,有待改善。
  关键词:先导性;开放性;发展性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校本课程,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培养学生个性、彰显学校特色。而校本课程的管理旨在实时监察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师生的共同参与性,针对性地实时制定和调整课程规划。
  一、校课先导,溢美校园
  2015年,郭城初中依据学校特色,开始启动学校课程。自课程开设以来,我校一直坚持“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和实践创新的时代精神,立足自身发展,不断深入挖掘本土人文特色。如今,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我校已成功增设20多门受学生欢迎的特色课程,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和融合,进而使我校更具特色。
  新学期,我校秉承“德育为先”的要义,举行了学校课程启动仪式,更多的教师发挥特长,受到精品课程领导小组的聘任。在这里,希望的花蕊芬芳绽放,创新的火花绚丽灿烂。
  老师制作精美海报,宣传招徕,盛情纳新;学生选择心仪的课程,自觉自愿。郭城初中学校课程又一次在欢声笑语中扬帆起航!
  课程开设中,全体师生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行动浇灌,用热爱滋润。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学们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郭城初中的校园谈笑风生,满园春色。
  学校课程中,绝没有学困生,他们也能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发掘自身兴趣点,焕发新的生命力量,实现自我价值,收获快乐和方向,追求理想,超越自我 ! 几年来,学校课程办学质量不断攀升,老师们也从中实现专业成长,获得多项奖。
  可见,郭城初中学校课程真正成了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了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了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
  二、学校课程引进来,走出去
  “美丽的神话来源于平凡的生活,要成就未来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郭城初中以实际行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学校课程一直坚持“真、善、美”为德育原则,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引进来
  “引进来”指的是基于学生求知需求,获取校内外优势资源,渗透到校本课程中,实现课程化、本土化,以发展壮大自身课程。
  郭城初中始终把特色学校课程开发,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因地制宜,引进本土文化特色作为课程发展的底色。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开发特色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 随着学校课程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关注郭城這个熠熠生辉的地方······
  课本剧的引进,实现了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的无缝衔接;郭城摔面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也被引进学校课程。摔面小师傅,手中一个柔软面团,双手上下抖动几次,三拉四摔,几个回合,面团即被摔成细细软软的银丝,吸引了不少师生的驻足围观。
  (二)走出去
  为实现校本课程的纵深发展,郭城初中在管理层面一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理念,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以实现校本课程多元、平衡发展。
  清风徐来,梨花香,天地氤氲,万物淳。学校课程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引导着同学们与大自然对话;铮铮铁骨,一代英灵。落日余晖下,同学们步伐一致,口号响亮,那是对英雄的敬意。比赛、劳动,自力更生,是对英雄精神最好的传承。从“传奇许世友”、“军民血肉情”到“胶东子弟兵”,是对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的战斗足迹的回顾。本次活动,深化了学校课程的精髓。
  春华秋实,郭城初中学校课程正以独有的魅力走出校门,正将一个五光十色、缤纷斑斓的美好展现给社会。如今郭城初中把目标定得更高,正驱动着学校和教师发展的精神引擎,提升内涵,培育特色,努力将校课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永远都不要为了目的而忘了初衷,就像给风命名的,不是它要去的方向,而是它来时的方向。”夏正正如是说。我们在发展校本课程的同时,不畏挫折,勇敢探索,砥砺前行。但是,面对日渐走向多样化、多元化的课程,我们应该适时驻足回望,总结经验和教训。
  何兆武曾经说过:“我认为,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完善都需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惟有如此才能真正鼓舞士气,才能真正进步,否则徒然助长虚骄之气,是没有好处的。” 一个学校,要想实现校本课程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具备自我批评意识。
  (一)学生兴趣点与目标达成度不能并行
  中学生情感日益丰富、复杂、深入,精力充沛富于朝气,向往豪爽不拘小节,社会情感进一步发展。但自控力、平衡性、稳定性较差,情绪易波动、浮躁,有时偏激,惑于假象,有时半外露半隐蔽,导致矛盾心理。他们对新课程好奇心强,参与度高,但是不愿持续关注一门课程的纵深发展。例如,学生们愿意动手制作手工作品,却不愿意总结梳理,交流收获,导致实践多而理论升华少。
  对此,语文老师等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及时记录感悟和收获,最终可形成校本教材,供全校师生取阅。
  (二)上课硬件匮乏与急需资源投入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校已有20余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大多需要教具投入,而作为乡镇初中的郭城初中却资源有限。实践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很多课程没有发展完善和成熟。
  学校应尽量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如利用废旧衣物进行扎染;借取当地摔面馆中剩余的面团联系和研究郭城摔面。此外,学校领导一方面应加强“宏观调控”,号召同学们厉行节约;另一方面,可将校本课程相关内容立项,并向当地教育体育局申请财政援助。
  带着自信与骄傲,回首拼搏路,花香满径来。学校课程成果展示,成绩斐然,精彩纷呈。在未来的发展路上,我们将且歌且行,让校本课程在良性管理和调控下,实现飞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晓慧. 浅谈初中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策略[J]. 新课程(中学),2017(1).
  [2] 汪功攀.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初探[J]. 新课程(中),2012(10):22-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