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预习“五步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295-02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预习是体现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它能使学生提前掌握一些新知识,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预习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不把预习当成一项作业,敷衍了事,有些学生甚至没预习。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觉得是老师没有指导、家长不够配合、孩子缺少练习导致的。现在,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和阅读材料。如果预习能力差,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呢?我现在谈谈我的观点。
  一、激发预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预习不是一种形式,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预习感兴趣,把预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至于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我觉得,可以做好如下三点:
  1.多种途径转变认识。
  在早读和班会时,老师可以利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预习可以使学习更容易,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通过手抄报、黑板报、展示栏等宣传预习的好处。
  2.建立预习激励机制。
  老师可以依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预习激励机制,使他们获取成就感。例如:老师可以采用加星、盖章的方式,给按时完成一次预习任务的学生加一颗星,预习做得很棒的学生加三颗星,当学生的星星数累积到20颗时便换一张笑脸,再根据每位学生的笑脸数及得星数,每个月评选一次“小组预习之星”,每个学期末评选“班级预习达人”,并给他们颁发奖状及小奖品。
  3.分层布置预习作业。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做不同的作业:对于能力差的学生,要求可以低些,他们能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给生字注音组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就行了;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做做批注、搜集课文相关资料、试着解答课后问题并自己提些问题等。
  二、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有很多,在此我简要介绍一下“预习九字法”:读、标、查、划、批、联、议、比、记。
  1.读:大声地反复地读课文,从读中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验语言的美,欣赏句式的美。
  2.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各种符号以及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句,以便上课时认真听或者询问老师。
  3.查:对于不认识的字词,可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出字、词的音、形、义,并记在旁边,这样能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将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段落等划出来,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脉络以后,不妨用“//”、“/”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5.批:在感触深的地方,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
  6.联:联系旧知识,每预习一篇新课文时都试着回想一下有没有什么学过的旧课文是与它相关联的。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复习旧知识,还可以学到新内容,知识更系统化,还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综合能力。
  7.议:在预习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难题或需要纠正的观点可以与同学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创造一个探究的气氛,也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预习效率。
  8.比:为了更好地掌握所预习的课文的特点,可以把它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或不同单元的课文进行对比,看看内容、形式上有没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比如:主题、人称、题材、体裁结构、表达技巧、语言特征等的异同点。这样有利于整体理解单元课文,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对不同文章的区分和欣赏能力。
  9.记:预习中发现的妙句、哲理成语、名言警句以及自己对课文理解的重要内容等都可以记录下来,以备进一步讨论、积累资料。
  三、加强预习指导
  学生在预习时要有监督和指导,老师、同学、家长都可以指导。例如,老师在上新课前,可以简单地指导学生在预习中从哪些内容、方面去发现问题以及怎样收集材料等,从而提高预习效率。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预习的方式,这样学生的接触范围和视野就会更加开阔。而那些要学生回家做的预习作业,则需要父母的支持:父母花时间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当孩子的预习遇到困难时,父母必须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应该总是挑毛病,孩子在预习中的每一个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
  四、培养预习习惯
  在学生形成一定的预习能力以后,老师必须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在刚开始训练学生预习的时候,老师必须腾出时间,在课堂上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要求和步骤预习,并及时纠正不到位之处。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更应该一步一步地教他们,以便他们能尽快学会预习。这样在课堂上反复地训练几次,在学生基本懂得怎样预习之后,再逐渐放手,让学生在课外预习。
  2.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要注重渗透學法。例如:老师可以多讲讲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如何分段分层、品词赏句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多了,在课外预习的时候就可以用得上,提高自学能力。
  3.在上一些语文活动课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预习方法、倾听他人的预习经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主学习氛围。
  五、重视预习检查
  有些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却没有检查,这样是不行的,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会减弱。有检查,学生才会认真去预习,才会有促进。因此,老师一定要加强预习的检查。可以在上新课文之前的几分钟,提问或抽查学生,并将学生的整体预习情况一一记录下来,指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此外,老师应使学生明确奖惩制度,对认真预习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奖励,对不自觉预习的学生应给予严厉地批评及处罚。老师还应定期评估学生的预习,并展示预习结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检查预习作业可以让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分析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方面是学生不会的,从而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使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至关重要,它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充分认识预习的重要性,确保预习做得扎实,使有效预习成为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