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探析原生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探析原生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整体健康水平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水平与其原生家庭因素有很大关联,其家庭环境、家庭关系乃至家庭观念都会对大学生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探索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原生家庭;大学生;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倡导的积极健康观即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三维组合,是指一个人的健康必须同时满足身体康健、无不良心理问题和社会存在良好三个条件。大学生处于一个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特殊时期,其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和各种不良行为方式带来的身体疾病或者亚健康状态。[1]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研究[2]表明,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都可以从其原生家庭找出根源。原生家庭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行为极端、具有攻击性倾向、焦虑、社交恐惧、无法正确处理情感、拥有不良嗜好和缺乏健康意识等。[3]
  1 原生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1.1 对躯体健康的影响
  (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益,干净无污染的水体、土壤和空气会对健康有促进作用,而环境有害因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如被病原体污染过的水源可引起介水传染病,持久的雾霾天气会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等。社会环境包括城乡背景、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和营养状况等,有研究[4]表明,家庭收入与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吸烟禁酒、不合理减肥、暴力伤害和自杀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呈正相关,而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大学生性行为和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
  (2)家庭观念。一个家庭对健康的观念不仅会影响家庭成员对健康资源的使用,还会把这种观念遗留在后代身上,致使大学生群体健康素养普遍低下,产生对机体健康不利的行为,如有病不看医生选择用偏方,小病小痛不必诊治耽误病情等,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的家庭一直传承着一些落后且不利于健康的风俗习惯,这都与大学生躯体健康息息相关。
  1.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子女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婴幼儿期最为显著,不同的亲子关系特性会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5]赵郝锐[6]将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养类型作为衡量亲子关系的指标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和类型分别为情感温暖组和慈父慈母型的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最佳,而冷漠拒绝型和严父严母型的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最消极。
  (2)父母婚姻关系。父母婚姻关系在子代处理情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建立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那么子女也将具备情感表达和在感情中付出爱的能力;相反,如果父母之间关系僵硬、冷漠,那么子女不会轻易与人建立情感联系,甚至会产生反感、厌恶等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尤其在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化进程中,不良的心理适应状态很可能会影响今后的人生方向,造成严重后果。
  (3)家庭氛围。家庭氛围不单指父母的关爱,父母与子女间良好的沟通方式,还与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有关。居住地为城市地区及家长文化程度和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的氛围往往越好,大学生心理机能更积极,自尊心和幸福感也越高,相应出现的心理问题越少。[7]
  1.3 对不良行为方式的影响
  对大学生群体产生健康威胁的諸多不良行为方式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吸烟、酗酒、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不参加体育运动导致肥胖、作息时间不规律、高盐高糖等不良饮食习惯等等,这些大学生群体健康危险因素大多都是由于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教育上严重不足而产生的普遍现象。[8]
  2 优化原生家庭因素促进大学生群体健康的对策
  2.1 加强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卫生资源分配和卫生费用支付方式的调整力度,尽可能加大投入量,确保各个地区的家庭都享有基本卫生资源支持和健康保障。建设和维护与当地卫生体制相符合的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布局和分工。其次,政府要开发因地制宜的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要重视环境恶化的问题,做到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宗教文化氛围浓郁的地区,要加强科学教育和知识宣教,重视当地人才培养,利用教育的力量减少或消除当地不利于健康的风俗习惯。
  2.2 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不能只是关心大学生的身体和财力状况,更要注意其心理健康的变化,不良生活习惯的产生等,不断培养其健康风险意识。[8]学校应针对原生家庭因素,定期对大学生发放相关问卷,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尤其是对有心理问题或者有不健康心理倾向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与其家长的沟通,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同时也要定期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不断加强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2.3 注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提升
  为降低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不仅要从家庭教育入手,还要往大学生本身自我提升的方向出发。学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身体、心理和行为危险因素方面的健康教育课程或公共讲座,也可以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公众号,创办知识大赛等,来提升大学生自身健康素养,最大效度地降低原生家庭因素对自身健康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成毅.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7.
  [2]刘赪秀.原生家庭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6):166-167.
  [3]郭梅英,魏广东,张玉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原生家庭特质焦虑及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03):289-290.
  [4]马永红,郑兴荣,马国燕,等.西安市某医学院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32(10):1412-1414+1418.
  [5]卢婧,曹莉莉.混沌理论视角下原生家庭影响力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71-74.
  [6]赵郝锐.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7.
  [7]梁琦.浅谈原生家庭因素对女大学生心理的影响[J].纳税,2018(19):246.
  [8]王睿,宋颖,江方缘,等.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的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2017(17):189-1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3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