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朗读是一门艺术,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还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是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控制自身的情绪与语气来展示出课文的感情。本文从当前课改出发,先剖析当前小学朗读教学现状,从而有策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科学指导学生朗读。
  关键词:朗读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 优化策略
  朗读教学法是我国最为传统教学方法之一,蕴含了中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精髓。古代私塾先生教学时,首先就是让学生反复吟诵,从而达到熟读文章,修养身心。如请人孙洙《唐诗三百首序》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了大声读书的重要性。传统的朗读法对当前小学语文既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但是当前传统小学应试教育,以肢解课文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但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给朗读教学带来一线转机。就此本文结合朗读教学现状作出分析,同时为课堂朗读藝术发展给出合理发展策略。[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现实困境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与之相适应的环境
  教师课堂上使用传统朗读教学都以速读、精读、齐读为主。学生朗读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教学中按照教学指导方法进行快速阅读,最后班上同学一起进行齐读。语文课堂始终采取这种循环往复,最后让班上同学齐读的方式,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对朗读的兴趣。由此观之,学生既没有朗读学习环境,教师也缺乏朗读教学环境。[2]
  2.朗读时间不足,流于教学形式
  小学生在课堂内外朗读时间远远不够,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间过多,反之留给学生朗读时间十分少。语文课上老师讲授时间比学生朗读的时间多得多,随着学生所在年级逐渐升高,老师讲授时间有所减少,但是其变化幅度不大。教师长期占据课堂做法,这与传统应试教学无任何区别。一些教师反复讲授课堂知识,另一些教师放手让学生朗读,这样无具体教学方法而言,朗读教学在短时间内无法提高学生朗读技巧。
  3.朗读要求不明确,缺乏合理指导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朗读的总的要求,其中包含三层意思读通顺句子,是为“正确”;读得快而准确,不添加漏字,读好停顿,是为“流利”读出文字包含有丰富的情感,是为“有感情”。而从当今笔者接触小学语文课堂来看,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流利,但是在读出感情方面就稍显逊色的多。同时学生在选用自读演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采用不同的文体和文本。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抽学生齐读,学生只会为了应付;教师机械性朗读,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朗读之中,这样朗读会显得流于表面,学生很难深入理解课文蕴含深厚情感。
  二、提升小学语文朗读艺术的策略
  1.运用多媒体创设合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从新课标实施以来,让小学语文教学焕然一新,因此教师需要时刻转换新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成长关键期,他们心智尚未成熟,对新生事物的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注意力无法集中。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视听结合,图文辉映,将古诗中描绘的景物通过制作好的幻灯片以最直观清晰的现象展现给学生看。教师不断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唐诗的朗读中,让学生热情高涨起来。大家通过欣赏“暮色濛濛”“枫树渔火”“古寺寒山”等景致,让学生朗读中感受寓情于景,实现情景交融。多媒体为学生诗歌朗读创设合意的艺术情景,学生放声朗读,不断领悟诗歌所散发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
  2.正确把握课文情感脉络,深入构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难度不大,教师能够对语文课文情感脉络把握较易。小学课文中的议论文重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小学课文中的叙事性文章主要通过抒情、叙事或者描写来展现文章核心思想。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文章主旨情感脉络把握到位,但是如何借助朗读艺术展现出来这确实一门挑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深刻领悟朗读是一门有意识、有目的性语言表达活动,更是借助语言展现作者整个心理脉络的行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朗读时对课文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具有良好的朗读技巧,且要将朗读技巧全面贯穿到课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同时从小学语文教学以现实目标出发,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但能让学生一边掌握汉语知识,一边从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人文内涵。
  3.全身心投入课文,不断强化朗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感,必须唤起青少年儿童内在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树立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肯定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朗读到主动学习朗读。
  (1)角色表演中体悟朗读。教师在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与思考。如教学《蚂蚁和蝈蝈》,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蚂蚁与蝈蝈。蚂蚁与蝈蝈在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表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个性化表演展现出蚂蚁在夏季背粮食,蝈蝈在夏天中全身心躺在大树下面乘凉。在如冬天里蚂蚁躺在充满粮食洞里呼呼大睡,而冬天里蝈蝈却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学生通过朗读与表演感受到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回幸福生活的真谛。
  (2)让朗读走入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有侧重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去体悟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启发学生去联想出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并且加以合适的指导。接着让学生多朗读几遍课文,体悟其中课文真正的感情,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如课文《奶奶的白发》一文中,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奶奶与我,当学生读到“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你,一半是你给的”。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各位小朋友们,你们平时与奶奶是如何相处的?”让学生从课文内容联系到现实实际,学生从自己现实生活感触长辈对后背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简而言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教师们的悉心指导,学生们刻苦的演习,才能真正让小学生体悟到朗读艺术的魅力。一篇课文如果被学生声情并茂并充分运用有感情地朗读,那么学生对这篇课文已经深入理解,从而教师不需要过多讲解,更能主动唤醒学生对于朗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廖燕华.解析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J].作文成功之路,2016(3)
  [2]陈辉.浅谈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