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晨读,打开知识之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既能打开一天的学习之门,又能让孩子提前熟悉知识。早上是小学生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能储存大量知识。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使晨读这段“黄金时间”发挥最大的功效呢?这就需要我们下一番苦功夫去实践与探索了。以下是我实践探索中的一些小成效。
  一、“目标”指方向
  常言道:心中有目标,自然去追逐。目标明确,自然而然学生就有方向了。然而学生的自觉性又是特别的差,无论目标多么明确,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参与和协助。第一,教师要明确目标到每一位学生。手指有长短,同样学生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对于记忆力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加量,对于记忆力稍微落后的同学可以把小目标先完成。第二,学生要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在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前提下,突破自己,这也是给自己增添无限的学习动力,提高自信心。
  二、“兴趣”激前行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所以,让学生爱上晨读,前提是对晨读感兴趣。因此,在晨读中,采取各种策略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1.师生同行,必有后浪
  师生合作。教师与学生一起晨读,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使学生更大声更认真地读。与此同时,有一部分语言描写,可以进行文白相配,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情与兴趣。如: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语气是轻轻地) 当我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学生看到了与往常不一样的老师,他们会更加放松自我和融入场景,尽情地释放自我的感情。他们时常在晨读的时候向我发起挑战,我经常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需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指导朗读,授之以渔
  俗话说:“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找对,事半功倍。”凡事皆有法,找到好方法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会在每周二的阅读课上,播放一首抒情长诗放给同学们听并且模仿朗读,加强他们的朗读技巧。在巡视晨读时有意识地指导一些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并适当抽一些时间让这些同学出台演读,有进步的同学我就会及时表扬他们,让学生感受到晨读的欢悦。如此教授孩子,一段时间过后,大部分的孩子在朗读上有了一番新面貌,有的同学还当上了学校的“小小解说员”,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3.学习之路,你追我赶
  在晨读时进行朗读比赛,搞活晨读气氛,使学生在晨读中快乐地渡过,从而产生晨读兴趣,培养喜欢晨读的好习惯,同时在对决赛中培养互帮互助的同学情,提高班级凝聚力与创造力。如语文老师明确背诵内容: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班上绝大部分同学在二十分钟内背诵完毕,但有小部分容易精神“开小差”的同学并未能完成,因此语文老师特别头疼。一部分背诵好,另一部分却迟迟没进展,次日老师进行竞赛式背诵,果不其然同学们晨读热情高涨,效果甚好。这就是分组比赛朗读的好处。分组朗读比赛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读书氛围,并且充分利用好晨讀这个黄金时段,用最短的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例如,在我班进行男女对决赛。
  三、“创新”提效率
  昔日我们常规的晨读,都是只读课本的重要知识点,每日反复地读,学生早就已经熟背于心,针对这单一并且反复读课本这个问题,我进行了综合性实践。为了提高朗读实效,在我看来应该向学生提倡和推荐更多的朗读形式。除继承昔日的齐读、自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诵读、比赛读、同桌互读外,我认为对于喜欢或有表演天赋的同学,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表演的新形式,把课文内容和感情表达出来。如:四年级上册的《卡罗纳》角色分演。
  卡罗纳:“大病了一场似的”“突然放声大哭起来”“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教师:“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
  作者:“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
  同学们:“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作者妈妈:“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四、“拓展”张个性
  首先,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如:唱读、唱读+动作,接着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在每周的阅读分享课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给同学。例如,我班同学进行《长歌行》的唱读+动作。此活动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朗读与阅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发扬自己的长处。
  总而言之,晨读能否合理利用,我们都深知其重。如人之重要部位,缺之,即加大学习的压力;合理用之,却使你事半功倍,省时省力。常言道:擒贼先擒王,做事也要先捉重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之路我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学生的晨读质量,因为晨读正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重要关卡,人生之路处处也需要知识作为奠基,我愿孩子们健康成长为祖国栋梁。
  参考文献:
  [1]董菊初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