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蛋壳”孩子找出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孩子的心灵,是个神秘的世界,当它失去自信而又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时,它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像裹上一层“蛋壳”:它非常严密,足以将所有人挡在壳外;它又非常脆弱,一点儿敲打,就可能被击碎,激发出强烈的报复。这是十分常见的“蛋壳心理”。 如何让孩子走出这易碎的“蛋壳”,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揭开表象,“蛋壳心态”急需我们关注
  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变得如此脆弱?如今很多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是十分常见的“蛋壳心理”, 寻找“蛋壳”,并为“蛋壳”寻找“出口”,才是关键之处。
  (1)家长的不当做法形成了孩子胆怯的个性。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做,孩子能參加的活动不让参加,长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于冒险的天性慢慢被泯灭,养成了胆小的习惯和懦弱的个性。
  (2)优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孩子自私的性格。随着如今的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孩子养成了养尊处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轻而易举、顺手拈来的侥幸思想。一旦在某件事情上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很失落,做出异常的举动。
  (3)家长的纵容娇惯磨灭了孩子的坚强意志。孩子摔倒了,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使劲怨天怨地;孩子在学校摔破了皮,有的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讨个说法”……家长的娇惯使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苦、累,什么是挫折,斗志在慢慢消磨。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意志消沉。
  (4)过重的学习负担毁坏了孩子天真的童心。家长在生活上迁就、溺爱孩子的同时,在智力尤其是学习方面却格外较真,一厢情愿为孩子选择大量的家教和名目繁多的兴趣班。一旦孩子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家长动辄训斥甚至打骂,面对家长的压力,孩子就有可能做出偏激行为。
  (5)单亲家庭丧失对孩子健康的爱。在离异单亲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情感世界会变得残缺不全。也正是这样的家庭,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怜爱,常常溺爱孩子,因此也造成了孩子脆弱的心理。
  二、为“蛋壳”寻找“出口”
  (1)教会孩子面对一切。日常生活中,不少父母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批评孩子学钢琴不认真,孩子索性就放弃不弹;和父母玩游戏一旦输了,孩子就大发脾气;看到其他小朋友表现比自己好,就委屈哭泣。这些表现虽说不上偏激,可“蛋壳心理”却日益成为孩子心理正常发展的隐患。  一个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的人,是不可能面对激烈的竞争的。因此,与其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如教会孩子面对一切,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2)让孩子体验挫折,培养抗挫能力。任何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如果孩子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情绪紧张,束手无策。”家长平时应有意识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让他获得应对挫折的适应能力。但要注意,障碍设置难度要适中,否则屡次失败,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
  (3)制造“吃苦”的机会,磨练耐挫意志。曾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则记实:在柏林一所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异常安静。讲台前,殡仪馆的叔叔阿姨正在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
  (4)敢于放手,培养受挫的勇气。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即使做不好,也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培养孩子的信心和能力,让他们能“摔倒了学会自己爬起来”。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做的 是要精心设计一个有益的教育环境,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今后少吃苦。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然而,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 的机会。让孩子坚持一项体育锻炼,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等活动,远比您的说教更能有效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1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