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出口导向战略适宜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外贸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国家正确的贸易战略密切相关。在中国经济贸易取得巨大成就的条件下,有理论研究人员建议抛弃出口导向战略。本文对于此类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缺乏科学性,只能羁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并提出了正确认识出口导向性战略的关键要点和保障出口导向性战略落实的实际措施。
  关键词:出口导向战略;进口替代战略;技术创新
  一、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
  贸易战略主要包括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1950年,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德国学者辛格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初级产品和出口工业成品,导致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并提出了出口替代战略。一些研究者关于“世界的3个经济上最强的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也无一不靠进口替代而致富”的论断一度使发展中国家对进口替代战略趋之若鹜。为了能够顺利使用本国生产的同类产品,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一般采取提高关税、实施进口配额和本币升值的措施。进口替代战略实际排斥外部竞争,往往容易降低了经济活力、阻碍出口、增加失业,并导致国际收支恶化。所以,进口替代战略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巴格瓦迪和古斯塔夫等人的研究,很多国家开始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并在很多国家取得巨大的成效。国家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一般采取给予出口企业诸如减免税收、低息贷款、增加补贴等优惠政策、对出口企业需从国外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以及技术专利等实行税费减免并放宽进口配额、使本国货币贬值以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增加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等措施。
  二、对出口导向战略的质疑
  李军鹏通过全球10个国家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进口替代战略条件下,相关各国的年平均出口增长率仅为6.5%,年平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5.25%。而在出口导向战略条件下,年平均出口增长率达到27.45%,年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8.55%。当时中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势在必行。
  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以后,中国的外贸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从1996年到2017年的22年中,中国的外贸出口增长13倍左右,平均每年增长62.7%,平均每年环比增长14.38%。毫无疑问,中国出口事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和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共同结果。而1981年到1995年未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14年间,中国外贸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1.2%。如果把投资、消费对中国出口的作用视为恒定的,忽略其他外部环境(如国际经济危机)和政策因素(如汇率变动、财政预算、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影响,出口导向战略为中国22年间的年平均出口增长贡献了30%的增速。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数据,在2017年,中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达到27.79万亿元,居世界第一位。
  在这种背景下,经济理论界对出口导向战略提出了质疑。石芝玲、郝国英(2007)认为,尽管出口导向战略能够短期内赚取大量外汇,带来经济快速增长,但容易形成畸形产业结构,导致金融危机,造成本国经济对外国经济的极度依赖。李奥林(2015)认为,出口导向政策的长期持续助长了粗放的增长模式,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必须摒弃对出口导向战略的依赖。桑瑜追踪中国的外贸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的意图,确定中国出口不是因为国内有了剩余要转移,其最终目的是为增加进口,以便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其认为,短期内出口导向战略可以助推经济高增长,但不可长期依赖。张庆霖认为,开放型经济较之于出口导向性经济是一种更高级的对外经济形态,二者虽有联系,更有本质区别。当前,我国传统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出口导向战略具有依附性和不可持续性等与生俱来的缺陷。其建议尽快实现从出口导向经济朝开放性经济的转变。袁青峰、张江涛否定出口导向战略的实用性。其认为,出口导向战略不可在诸多大国和世界大范围内长期实施。这种战略过多地依赖国外市场的需求,只有在国际社会经济形势较好时,部分国家推行这一战略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三、出口导向战略本质与作用定位
  不言而喻,外贸出口事业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出口导向战略是否具有上述研究者所称的那些缺陷,则要依据该理论创立者的初衷、该理论的演进路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
  1.正确认识出口導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带来的竞争力降低和出口减少等问题而提出的。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英文全称为Export Orientation Strategy,无论是从当时国际经济学家的境界,还是实现扩大出口的措施看,出口导向战略都必须通过生产国际市场所需产品的方式改善国际收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如果把出口导向战略理解为扩大出口的战略显然是不恰当的,而应该将其理解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更为恰当。
  扩大出口的战略就是不遗余力地努力出口,而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则强调通过出口导向,开发和出口国际市场所需的产品,扩大国际经济交往,促进本国或世界经济的发展。扩大出口的战略的贸易战略属于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而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则属于合作共赢的现代贸易思想。相应地,实行扩大出口的战略必然采取一些带有重商主义色彩的经济贸易政策,而实行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必定采取一些中性的贸易政策和措施。
  2. 出口导向战略的核心是技术创新
  毫无疑问,出口导向战略就是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开发和供应国际市场所需的商品。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必须把产品研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较为激烈,经济学家们已经认识到技术开发对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弗农的技术创新周期理论已经广为经济理论界所接受。提出出口导向战略的理论家们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同样,在提出出口导向战略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经济学家虽然把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作为经济贸易战略研究的直接目标,但他们并不把补贴和倾销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当时,一系列重要的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改善国际收支的经济学原理已经揭示出来。马歇尔 勒纳条件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在进出口弹性之和小于1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不言而喻,出口导向战略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偏差。一些急功近利的决策者把汇率工具、利率工具和信用政策极端化地与出口导向战略一起使用,导致了对国外市场的严重依赖和激烈的贸易摩擦。   在市场知识产权体系的保护之下,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一般不会受到同类商品的过度竞争可以获得较高的盈利。同样,开发并向国际市场出口没有的新产品,受到国外消费者的欢迎,不会遭到国外政府和企业的排斥。在当今科技与生产条件下,受世界各国欢迎的新产品主要是那些技术含量高、技术研发难度大的高科技产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难度较大。特别是那些人口规模较小的发展中国家,很难通过自主创新获得相应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一般需要通过建立经济共同体的方式,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3. 出口导向战略并不必然带来不良后果
  实际上,出口导向战略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扩大出口,并不必然带来理论研究者所称的各种问题。只是在实践中出现偏差时才会出现理论研究所列举的这些问题。导致该战略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包括:市场供过于求、出口产品初级化、以换汇为目标、同行竞争、产品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进口国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出口导向战略并不一定导致上述的缺陷。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独立研发和改进市场结构等措施,避免过度竞争,可以有效地克服研究人员所列的各种问题。
  第一,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以技术升级带动需求的增加,可以较好地避免同行业的价格竞争。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认为生产可以创造消费。现代科技产品的研发和消费证明了萨伊关于“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的判断。尽管消费受到实际收入的约束,但多样化供给带来的消费增加也会带来社会有效购买力一定幅度的提升。从出口国的角度看,多样化产品的供给可以有效地降低和避免同行产品的价格竞争和附加值的减少。
  第二,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并不是重商主义的掠夺性的贸易政策。以国际市场需求为标杆、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贸易政策不会导致对国际市场的高依存度。不言而喻,由于国际市场供求信息的不确定性,国内厂商可能根据市场的价格信号,出现盲目扩大生产的问题,导致过度供给带来的过度的价格竞争和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发布需求信息和利用汇率工具、税收工具、关税政策,以及出口配额措施引导厂商避免盲目扩大生产的现象出现。
  第三,基于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出口导向政策并不必然导致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由于对出口导向战略的误解和操作上的急功近利,一些国家政府把能够使用的一切政策工具都用在推动出口上。通过本币贬值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通过加大出口退税力度,鼓励出口商蚀价竞争,出现了不遗余力地向国际市场倾销商品的现象。在成本优势条件下,有了国家财政巨额出口退税垫底,外贸企业要求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最会导致与进口国的贸易摩擦。如果能够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立合理的出口退税刺激力度,就会大大减少国家间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
  四、保障出口导向战略顺利实施的改革措施
  市场经济的制度缺陷导致了社会财富分配的巨大差异。在政府承担着对居民基本上或保障的无限责任的条件下,各国政府也不得不采取一些重商主义的以邻为壑和竭泽而渔的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制度缺陷被矫正之前,出口导向战略不可避免地带有重商主义的特点,而各国政府也不得不采用这一战略。为了保障国内就业,很多国家政府希望通过扩大出口带动就业和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这样市场经济存在缺陷的制度安排把出口导向战略划到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范畴。换言之,那些主张摒弃出口导向战略的人不仅没有真正理解出口导向战略,而且其言论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实际上,现代社会的创造的财富远大于人类对社会财富的实际需求。只是由于经济理论研究人员的失职才导致了当今社会本不应有的困穷和欺诈现象。垄断最优化规制理论认为,通过对垄断企业实施包括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对垄断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权的充分竞争措施和面向低收入群體的配额投资措施,可以在保留其原有优势的前提下,消除了垄断的所有缺陷,将其改造为社会保障无风险的投资场所,使普通民众能够通过对手垄断最优化规制的垄断企业的投资获得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资本收入,最终在基本不增加或较少增加国家财政负担的条件下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各国政府没有保障就业的巨大压力,出口导向战略才能回归到其以满足国际市场所需产品的正确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 Ranis, Gustav. “Industrial Sector Labor Absorp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 21, No. 3, University of Chicago, April 1973.
  2.Bhagwati, Jagdish. Protectionism: Old Wine in New Bottles,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7, 1985.
  3. 李军鹏. 中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势在必行. 中国改革, 1995(1).
  4.李澳林.出口导向政策对中国经济转型的不利影响. 现代商业,2015(8).
  5.桑瑜.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三个理论追问.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4(5).
  6.张庆霖.加快发展方式,从出口导向型向开放型转变. 开放导报,2012(8).
  7.袁青峰,张江涛.竞争性协调战略:金融危机后中国贸易战略路径.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10(3).
  8.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49.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8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