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授之以“渔”,而学会“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好文不厌百回改,精雕细琢筑华章。”的确,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修改好几次。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來的”,这句话道出了写好文章的秘诀之一就是重视修改。纵观古今文章修改佳话颇多:唐代大诗人韩愈甘当“一字之师”,热心帮助贾岛将“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获得极好的效果,成为流传千古的“推敲”佳话;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十几次易字,终于将“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从“过”、“入”、“满”等改为“绿”字,使得诗句既具有“动”意,又富于色彩,众口皆碑。而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写作文,还要教他们学会修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而我主要从方式方法上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老师面批
  对学生习作适当进行面批导改,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学生听起来“入耳”,看起来“入门”,自己学会自改作文容易“上路”。这样有利于克服教者代劳,无效劳动偏多的弊端,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大有裨益。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变化的家乡》一文时,有些学生只知道写稻田、乡间小路、新楼房,不懂得如何深化主题,没有明确的中心,我这样启发:“家乡以前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要使学生明白:写这类文章,要注意反映社会在变化,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了哪些好处。从而懂得歌颂党的政策好。如对写得内容欠具体、重点不突出的学生,我这样点拨:“你家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里?重点部分要在哪里体现?能写得具体点吗?”对写得结构不完整的学生,我这样点拨:“你能在开头点题,结尾照应开头或抒发自己的感情吗?”通过这样的面批导改,一般学生都能比之前的文章写得更生动、具体。
  二、学生自改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方法,我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这样做还能够促“写”,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得失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以达到精益求精,使文章锦上添花。学生自改的方法能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让学生把习作展现出来,与同学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创新意识得到呵护、培养。学生写好作文后,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首先,教给学生“反思法”,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写的内容是否切题。如不切题,找出原因,选择好切题的内容。这是关键,因为文不对题,下面的工作就没有做的必要了。其次是“朗读法”,学生完成初稿后,一句句反复地朗读,仔细推敲,找出不通顺、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认真修改。接着是“检查法”,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如有不足,立即补充。最后是“鼓励法”,学生自改后老师阅览,充分肯定学生修改作文的进步,指出不足,并选择修改较好的范文供学生学习参考。
  三、学生互改
  学生写完文章后还可以让学生当堂互改。互改是培养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办法。把错字词、标点、病句等用红笔圈出来,找出优美词句用线划起来,有同感有想法的可适当补充,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语,不要忘了欣赏……
  通过互相修改,学生们可以更多地发现别人习作中的新颖观点、优秀立意、好词佳段等,更可以通过自我比较,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了学生自己批改习作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当然,学生的自改和互改,事前应指导,事后要检查,否则不但徒劳无益,而且有害。
  “好文不厌千遍改”,的确如此,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要老师肯授之以“渔”,学生才能学会“渔”,才能懂得如何修改作文,并且从改前改后对比感悟,不断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成功的体验又不断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促使学生在写作这片广阔的空间快乐展翅翱翔。而老师又品尝到个中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