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促进教育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有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只有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是保证有效教育的前提。在幼儿园里,孩子学习的机会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学习的课堂。如何在一日生活中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成为幼儿园教师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42-01
  有效教育的研究,首先创新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所谓“有效教育”,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育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否有效,是指幼儿有没有获得发展。如果幼儿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低效或无效教育。同样,如果幼儿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低效或无效教育。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孩子学习的机会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学习的课堂。幼儿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为孩子们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将生活引入课堂,把课堂带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一日生活中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教育。“适宜的教育内容”即能够达到幼儿发展目标的内容。如何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应该受到幼儿教师的关注。
  一、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把握好幼儿的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个距离不能太高,高了孩子不容易达到要求,也不能太低,低了就无法适应孩子发展的要求,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认真把握这个“度”了。
  二、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在选择活动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幼儿。我们只有经常蹲下身聆听幼儿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儿在想什么、喜欢什么,才能了解他们经常谈论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同时,我们要明确教育目标,找准主题活动中应发展幼儿哪方面的能力,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一位老师设计教学活动“动物的尾巴”时,注意观察了幼儿在区角活动“动物乐园”中的表现,发现幼儿喜欢根据绒毛动物玩具的外形、色彩等特征猜动物名。于是,她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看尾巴猜动物。这位老师就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把课程融入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关注教育内容的价值
  每一个教育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即促进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如何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取决于教育的内容。因此,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到这个活动能让幼儿学到什么,可提供给幼儿什么核心经验,能达到那些教育目标,即教育内容有哪些教育价值。例如,在语言活动“甜甜的棍子”中,故事的主人公无意中做错事后勇于承认,最后得到了他人的原谅及善意的惩罚。这个活动的目标就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寓意,懂得做错事应该勇于承认。幼儿在这个活动中获得了德育的发展,即体现了教育内容的价值。
  四、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
  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活动的内容都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和构建的。如果活动内容跟幼儿生活相距甚远,他们一点经验都没有,又何来拓展经验和视野之谈呢?应该考虑幼儿的生活习惯以及成长的地区等因素。如:在广州地区,9月份讲《秋天的树叶》,本来秋天的树叶是应该黄了、落了,但是由于地区的原因,在广州是看不到这种现象的,因此也就违背了幼儿的经验,脱离了幼儿的生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我们要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从幼儿的经验出发,认真考虑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以达到教育目标,实现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46-48
  [2]吴荔红.略论幼儿园有效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J].內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30-33
  [3]彭兵.幼儿园教学活动优化策略探析[J].学前教育,2009,(4):24-25
  [4]白杨.优化幼儿一日生活谈[J].教育导刊,2009,(2):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