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对高校学生的标准越来越严格。目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导致很多高校学生心理压力比较大,不能准确的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也没办法承受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的心理有问题。因此,面对现在高校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 現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03-02
高校生的心理状态正是敏感脆弱的时期,容易对一些困难或者压力产生郁闷、烦躁的情绪。这个时期的高校生,也比较容易走上歧途,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开导,高校生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及时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疏导,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心理状态是刻不容缓的。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高校生都为了有一个好的考试成绩,全身心的投入在学习里,家长和老师也是尽可能的避免学生受到伤害,这就导致学生在家长和学校的过度保护下,容易失去自我。在新环境中,不能很好的融入进去,一旦遇到一小点儿挫折就很难承受的住,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排解,长期积压下来,就会导致心理疾病。随着个人的追求逐渐增多,选择的机会也比较多,容易盲目,各种因素加在一起,就会造成心理失衡的状态。
二、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高校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会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为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这样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后,发现周围优秀的人比较大,自己原来的优越感就会下降。因为大家都尊崇“大学六十分万岁”,以为进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认不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等到真正进入大学以后,才发现想象和现实的区别比较大,心态调整不过来。另一方面是宿舍的环境,舍友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生活习惯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还有就是课堂环境,习惯了之前的教学模式,导致进入高校以后,很难适应现在的教育模式,会导致跟不上课,成绩落后,对学习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
2.无法面对求职压力和就业压力。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都是双向选择,导致学生的求职压力比较大。可能刚步入高校还意识不到就业的问题,但是等到大三大四需要实习的时候,就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在要实习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会让学生出现低沉的情绪。城镇学生还稍微好点儿,农村学生会更注重就业情况,因为这是他们走出农村的唯一捷径,所以他们的心理问题会更敏感。
3.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高校生虽然心理逐渐成熟,但是还是存在缺陷。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一些问题,在内心反复评价自己。思考自己是为什么学习,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自己以后过什么样的生活。想的太多,容易让学生更加焦虑,如果不加以引导,会出现心理障碍。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对对策
1.加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高校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调节能力,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但是在高校里学习还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更好的投入学习里。另外,学生还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调节自己,找到排解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能够转移注意力,让自己的情绪得以缓解。
2.强化高校心理教师的队伍。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的相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就需要教师能够贴近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用专业的知识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教师也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学生能够积极乐观的投入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交活动。其实高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和业余活动,让自己有更多的时候兴趣和爱好,从而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缓解情绪、排解情绪,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心理咨询活动,比如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或者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因为有些同学有心理问题,但是自己感觉不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学生的心理自查,可以让学生早发现早治疗。
四、结束语
对于高校生来说,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十分重要。所以加强高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配合。
参考文献:
[1]栾海清.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形成路径及培养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16(04):119-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