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感教育渗透于历史课堂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健全学生的人生觀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价值观。
  【关键词】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信心  民族责任感  爱国主义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46-02
  近年来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情感教育屡屡被提及,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教育上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何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结合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让悠久的历史积淀来增强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因素,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心理保证。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树立民族自豪感,克服民族自卑感。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古埃及、巴比伦、印度这三个文明古国都无法相比的历史延续性。中国文化能够传承不断,是中华儿女的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传承,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从已知的早期人类云南元谋人到明清前期中国一直走在世界最前列,而这悠久漫长的历史文明是祖国各族人民共同辛勤奋斗的成果。中华文明的延续不断,这是一个不断累积而非互相取代的过程。不难想象我们的祖先是以大地、天空一样的胸怀来接纳百川汇流的情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二、用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来树立民族自信心
  民族自信心是指一个民族对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
  我国古代灿烂的经济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发明的国度”的中国,有很多处于世界之最。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举世皆知。还有如商代古老的甲骨文字;有“震不垮”的造福千秋都江堰水利工程;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有堪称世界航海史上壮举的“郑和下西洋”;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航空航天有神舟,深海有蛟龙、辽宁舰航母;医学、文学摘得诺贝尔奖;淘宝、支付宝、微信等技术也让外国人羡慕不已。在历史教材中,反映中国经济文化先进地位的代表和成就不可胜数。这些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素材。用鲜明的史实来感染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励他们立志攀登科学高峰、为国争光。
  三、用铁的事实揭露列强罪行,激发民族责任感
  民族责任感是一个民族的成员对民族兴衰存亡的职责和义务的感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民族责任感的熏陶与培养。
  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到1945中华民族取得抗战的胜利,在这一百多年里,中国人民受尽了列强欺凌,饱受各种侮辱。八年级历史教材用大量史料揭露了侵略者的种种罪行:英国殖民者用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强行打开国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使中华民族处于被瓜分的严重危机;《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列强们的罪行罄竹难书。用铁的事实来揭露侵略者的凶残本质,教者无需多言。“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就会自然牢记,同时也会从中认识到“发展经济科技、增强国力”的必要性。
  四、用杰出人物的光辉业绩来培育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情操是一个人长期积淀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爱国主义思想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同时也是学生人格中的最高境界。
  翻看中国古代史册,我们能够看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楚国大诗人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克己爱人,舍生取义;我们能够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孙中山,他们的家国情怀是多么高尚。浏览中国近代史书:民族英雄林则徐正义凛然,领导了虎门销烟;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奋不顾身与舰同亡;抗战时期的左权、张自忠、佟麟阁等,舍死忘生,同来犯之敌血战到底;翻阅共和国史料:钱学森、邓稼先、王选、袁隆平、杨利伟等,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后面都有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掩卷沉思,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他们光辉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通过历史教学使我真正会到:正确发挥历史学科优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爱国主义觉悟,也能帮助学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思想观念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过程,是国家形象的构建,也有民族集体价值观的定位,同时,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升华。价值情感教育内涵世界观、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乡土观念。历史课堂作为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值得好好挖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