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初中阶段的教育领域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直接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些能力。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创新意识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目标,学校教育必然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从创新意识到创新精神,再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层次阶段,创新意识作为第一阶段,毫无疑问扮演着奠基石的角色,唯有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创新意识,才能从根源上挖掘出潜能。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82-01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一些意识。主要有学习意识、自主探究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在这些学习意识中最为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具备一些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面提升。
  一、认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做出一系列的改变,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材课程相结合,在“教”中“学”。学生学会知识,自然在创新方面也会有多方面的认识。而教师在教学中则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意识,并给予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从政治教学启发中进行思想的创新和学习的创新。例如,在教学《守望精神家园》这节教学内容时,为了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先学后教”发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四个明确”分别是时间、要求、内容、方法。根据教材,教师在教授本节课时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框架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守望精神家园》,再者就是教师提出一些问题:1.中华文化的产生、组成及特点?2.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文化,应如何做?3.中华民族文化源源不断的原因有哪些?4.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青少年提出怎样的要求?教师则要求学生在十分钟之后来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也可以自己寻找答案。这样教师在明确时间、明确要求、明确方法、明确内容的情况下把本节课教学重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学到本节课的重点。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摒除原有的学习模式,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创新,在知识的掌握上进行创新,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对本节课内容和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进行相结合,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二、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是建立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创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必然成为培养关键所在。对创新的重视,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的发扬。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进行自主思考时必须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以此来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自主思考进行鼓励,让学生敢于对未知领域独立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出学生的探索、求知的精神。其次,时代呼唤创新,学校教育理应顺势而为,将创新作为教育教学着眼点和立足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性格特点不同,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即使面对同一问题,见解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片面地否决一些和标准答案不同的观点,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多思考。一方面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将思维局限于标准答案,能够做到一题多解;再者就是在教学中多多鼓励学生对知识的不同见解,从学生互相学习中找出学生学习的特点,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发挥之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教学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不仅需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自身潜能的发挥,还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在学中寻求创新,从而更好的让学生把创新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李志云.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学周刊,2018(25).
  [2]胡玲娇.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