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社团组织建设的多维向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社团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组织,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为今后的就业发展做好铺垫。目前,我国高校社团组织建设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将以此为主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创新机制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高校社团 组织建设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34-02
前言
作为高校学生组织机构,高校社团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爱好加入到不同的社团中,通过各类社团活动获得锻炼和提升。目前,高校社团已经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作用是现阶段高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高校社团组织建设调查分析
为了有效的掌握高校社团组织建设现状,我们对地区内几所高校的社团进行了调查,具体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社团结构、社团活动、社团组织管理机构等方面设置了问题,对包括四所高校在内800个学生进行了调查,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综合来看,现阶段我国高校社团组织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1社团发展结构不平衡
结合调查结果来看,参与调查的四所高校中,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占比都接近60%,理论学习型社团所占的比例不足10%,科技学术型社团占比的差异则相对较大。总的来讲,兴趣爱好型社团的数量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社团,长期存在发展结构不平衡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存在院系二级单位学生社团建设滞后现象,甚至没有学生社团的情况也存在。
1.2社团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社团组织结构设置中,85%以上的社团设置了宣传部、外联部、秘书部,除此之外,一些社团因其特殊性,则设置了一些独特的部门,如体育类社团中设置了培训部、技术部、裁判部等。但结合学生问卷调查来看,很多学生都认为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已经不能适应社团组织管理的需要。同时,一部分社团负责人缺乏责任心,加之社团组织规范不完善,为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3社团活动不稳定
根据社团层组织活动内容调查来看,社团活动类型主要包括来主题活动、联欢会、晚会、校际间交流、讲座、社会公益活动等。虽然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大部分社团都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活动开展往往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一些社团甚至存在一学期没有活动安排的情况。还有部分社团负责人完全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忽视了广大社员的感受。
2.高校社团组织建设创新机制探讨
2.1对高校社团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良好的制度是保障社团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对此,各高校应该将大学生社团纳入到学校管理中,结合学校社团发展实际情况对其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尊重学生意见,指导学生对社团内部规章进行制定。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促进社团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2充分发挥教师在社团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在学生社团运行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意义重大,但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对于一些综合实力较为薄弱的社团,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来讲,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邀请校内具有相关素质的教授或是讲师担任活动指导,最好形成长效机制,并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了保障指导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责任,可以将其指导社团活动的成果作为学校评优、职称评审以及考核一项指标。
2.3对社团规模和结构进行有效的控制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拥有的社团数量十分庞大,一所高校中的社团数量甚至可以达到上百个,同时一个学生同时参加多个社团的现象也十分常见,这样不仅会对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影响,同时也无法保证社团日常活动。此外,一些规模较大的社團,其对活动场地以及经费等物质保障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社团活动的开展难度较高,且社团成员参与活动时间的协调难度也会大幅度提升。基于以上因素,高校要对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规模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对社团结构进行协调,引导学生组建一批能够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社团,适当的降低兴趣型社团的比例,提升社团的整体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社团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为了保障社团的健康发展,各高校必须为社团工作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促进社团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于浩.高校社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论略[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9):10-11.
[2]李迪,石蕴珍.高校社团组织管理与社团精神文化成果传承创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29-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