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发展与管理关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社团是高校学生自我发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非营利性组织社团。它能够通过举办社团内部活动和联谊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帮助其发展兴趣、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当今高校的社团管理形式是学校行政层面的管理和社团内部自主管理并存,学校行政层面该如何“简政放权”把握好管理的“度”是高校社团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高校社团组织;行政化管理
一、引言
大学与高中的主要区别是大学有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不同:曾经千军万马同走独木小桥,如今单枪匹马徘徊十字街头。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学校中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自发组成并由相关部门批准的群众团体, 是学生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1]它的产生、发展、完善大大解决了高校学生课余时间的个人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学者的重视,成为研究的重要主体。
本文立足高校社团組织职能定位,即高校社团发挥的“育人”功能,致力于认识高校社团的重要作用,分析具体职能实现与外部行政化管理之间的联系及产生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社团发展前景进行合理展望。
二、立足高校社团组织职能分析问题
(一)组织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者
高校社团组织可以丰富高校文化活动,起到“传承优秀文化,寻求时代创新”功能。如武术社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街舞元素,与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执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1.对社团不感兴趣
针对该问题,需要通过宣传社团积极意义和社团本身去吸引同学参与,前期可以采用适当的激励政策,后期通过社团的高质量活动留住同学。因此,学校的行政机构可以提供线上宣传渠道,如公众号、微博、青年之声平台、易班平台等;线下举办宣传活动,如“百团大战”大型社团纳新宣传活动,帮助社团进行宣传。
2.没有时间参与社团活动
针对时间问题,当今高校社团活动举办需要通过批准,可以控制较合理的社团活动频次。
(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实施者
高校社团组织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途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2]学生根据民主原则自发申请成立;通过社团的章程完善民主制度的建设;参与社团组织骨干选拔、社团活动安排等民主决策。社团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采用“实践式”活动形式让同学们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得到锻炼,能够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执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1.行政化造成社团与学生会同质化,降低参与热情
高校对社团组织的行政化管理将不可避免地使社团出现行政化倾向。比如在对众多社团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和学生会管理同质化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参与社团的热情。
针对此问题,要建构服务型机构,贯彻适度原则,既不能管理过松,也不能管理过紧;在落实对社团活动基础管理服务基础上保证社团活动宽松自由的环境,发挥社团本身的吸引力和主体性优势。
2.成员流动性大,影响社团传承和创新能力
高校社团组织的成员流动性大,容易导致内部管理松散化。社团核心成员换届及工作衔接、社团资料的积累、活动档案的管理等方面易出问题。社团文化传承不佳,便难以形成社团特色,创新能力不足,以致出现 “千团一面”现象。
针对此问题,要重视社团组织骨干力量的培养,保证社团传承性、创新性。
社团内部管理:核心成员要注重挖掘和培养下一代核心成员,帮助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避免出现核心成员一毕业,即宣告社团解体的现象。
学校行政层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社团负责人定期交流,总结汇报社团工作。同时应对社团活动给予场地、经费支持,帮助扩大活动规模,创新活动形式,举办高质量活动。
(1)学院间社团的交流。如举办联合文艺汇演,给予各学院优秀社团广阔的舞台,加强社团间交流,促进社团文化百花齐放。
(2)学校间社团的交流。随着大学城的建设,大学之间有着更加便利的线下交流条件,如组织各学校同类社团以竞赛形式切磋技艺,交流感情。
(三)大学生适应社会、成才就业的导航者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高校社团活动有助于大学生预先了解未来职场管理框架, 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期望。[3]参与其中积极学习和工作有利于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步入社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工作的节奏,融入社会角色中,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执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1.社团活动难以与社会紧密结合
由于条件所限和安全方面的考虑,高校社团活动范围多在学校内部。
针对此问题,学校能够帮助社团对接社会资源,从而帮助学生走出社会、认识了解社会,切实提高大学生对将来步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
2.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
大学生缺乏组织管理经验,需要老师给予诸如整体策划、有效计划、规范管理、效率和效益统筹等专门培训和指导。同时,部分学术型社团的专业活动也亟需专业老师指导。
针对此问题,应积极沟通,寻求支持。当社团的管理发展遇到问题时,主动与老师沟通,学校也可以为社团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对于学术型社团,可以将其建设与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统筹考虑,为其提供师资支持。
三、总结:
高校社团组织能够起到丰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对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起到社会化培训的功能。这其中,学校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如宣传渠道、教师指导等软服务和教室、资金等硬支撑,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广泛的社会资源来帮助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基于此,学校对社团进行了制度化管理,但一旦学校行政层面对社团的管控过严,能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也将失去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初衷,同时学生们降低社团举办活动的效率,降低同学们对社团互动的参与热情。所以,正如当今政府“简政放权”,学校行政层面对社团的管理把握合理的“度”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涂海英, 谢木深.论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科技信息, 2010 (13) :9.
[2]李轩航.高校社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17-19.
[3] 张晶,雷宏玥.高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3):51-53+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00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