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7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被放到了首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动作的发展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我园在教育活动中,重视幼儿在动手方面的操作和练习。开展以“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实验活动,用丰富多样的材料,自由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在操作中提高兴趣,促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
  实施过程中,以“区角活动”为平台、以“教学活动”为依托、以“亲子活动”为载体,从孩子的特点出发,采用“分层训练”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双手共同参与的兴趣和习惯
  1.以区角活动为平台,开展一系列左右手共同参与的活动,更好地提高孩子双手参与的兴趣,养成喜欢双手并用的习惯。
  (1)在生活区,首先为孩子提供了许多游戏材料,让孩子“夹夹子”、“扣纽扣”、“匹配”、“装饰”……,吸引孩子们操作、摆弄,使其在玩中更好地训练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生活区为孩子创设一些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情景:如让孩子收拾整理物品、玩具;让孩子们借用橡皮泥的可塑性、柔软性,尽情地自我发挥,训练双手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与家长达成共识,有意识培养孩子在家用双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群,提高双手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体能区。实验中我们发现,孩子在一般的体能活动中习惯用右手,往往忽视左手动作的训练。而科学验证指出:多做一些左侧肢体的活动,能有利于激发右脑。于是,我们在“体能区”,设置了几个醒目的大字“瞧,我多能干”、“我会用左手,你行吗?”、“让我们来学学用左右手轮换拍球吧!”鼓励孩子参与活动,创设“双手扔沙包”、“跳高触物”、“拣弹子”、“玩游戏棒”等活动情景,让孩子们在扔、跳、夹、抽、取、拔等动作中提高协调能力,养成双手参与活动的兴趣与习惯。
  (3)美工区。人们常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美工区”里让孩子们运用“折、剪、撕、贴、搓、团”等方式开展活动,启发孩子们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辫小辫、编拖鞋、折小花、搭高楼、捏娃娃……五彩缤纷的世界里,都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创作的。
  (4)探索区。每个人生来就有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因为好奇,孩子们都喜欢自己去动手,在做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因此探索区便也成了孩子们向往的区角。探索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斜板拉车”的秘密;发现了“冰激凌“漏斗的妙用;看到了沉浮现象;观察并记录了向下落的物体;感知了摸不着、看不见的空气……孩子们尽情地操作、尝试,不断地有新发现,学习兴趣愈来愈浓。在这种探索学习中,孩子们的双手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双手的协作能力。
  因此,当孩子在各个区域活动时,老师应该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做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使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2.开展以手指操为教学内容的特色教学。幼儿手指操,来源于幼儿生活,通过不断的做手指活动,使得大脑、眼、手、嘴部位同时协调运动和发展,对视觉、听觉、触觉等功能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系列左右手共同参与的“亲子同乐”活动。家长对“双手灵活性、协调性实验”越来越重视,不仅能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活动,还能在家里开展了系列活動。如“我和爸爸赛一赛”活动,亲子比赛“左右手抛接球”、“左右手画画”、“左右手拍球”、“左右手穿线”……整个过程在锻炼双手的同时还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孩子在家也渐渐养成了使用双手从事简单劳动的习惯,这更为提高孩子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亲子活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每月我园都要组织家长参与以动手操作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在幼儿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中,不仅让家长了解到我们的教育目标,还促进幼儿更加有兴趣的参与到动手操作的各项活动中去。
  二、分层练习,提高幼儿双手的灵活性
  经过操作训练发现:孩子们双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有些孩子灵活性、协调性较强;有些孩子则显得比较弱。针对这一状况,我们采用了分层练习,尽可能满足孩子各自的需求,使每个孩子分别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以促进自身双手灵活和协调发展。
  1.双手并用。
  “双手画画”对孩子来讲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们分别从绘画题材、绘画形式上分层要求。鼓励孩子量力而行但要多尝试,有的用棉签画小鸡;有的用水粉画房子;有的则自己进行创作。在这样的分层次绘画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体验了成功,而且也更好地促进了双手的协调性发展。尽管孩子们的作品并不太完美,但他们都从中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满足感。
  2.“双手建构”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建构区”,我们针对孩子的个别差异,提供不同的积塑,并提出了分层次要求,分别从积塑的形状、大小出发,让孩子各自选择难、易不同的区域,进行拼搭。双手较灵活、协调的孩子,能左右手同时“开工”,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出既对称又富有创意的作品“城堡”。双手灵活性、协调性较弱的孩子则是左右手交替使用,较缓慢地进行建构。尽管每个孩子的表现不一样,但他们都能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种分层训练,也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双手的灵活性发展。
  通过有计划的实施实验,幼儿双手的灵活性明显提高,操作的能力和协调性明显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自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的知识,比单纯地听老师说教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刻。由此可见,操作活动使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幼儿双手灵活性、协调性的实验,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更要通过孩子参与、体验而逐渐形成;还要利用家庭资源,促进家园共育,为孩子双手的锻炼提供更多的契机和保障。今后,教师不仅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等一系列活动捕捉各种契机,还要注重强化训练和个别指导。我们将采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创造相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