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加强空间想象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动手操作  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部分时出现启发障碍,而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些专家学者也提出:①高中数学课程应允许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提高学习效率,激发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增强求知欲,优化思维品质。它也符合学生对事物理解的心理状态。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认识。
  一、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意外的发明。我所有的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实验的结果。”在教学中,让学生折叠、切割、测量、绘图、思考、说出来,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使用手、脑的机会。例如上课时动手对正方形对角折后观察图形中的边角变化,二面角时动手折出二面角等,感受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后边角的变与不变,小组讨论形成不同认识后分享成果。
  二、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数学学习的这一本质特征,才会有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因学习数学而得到智力提升。
  学生在动手中也会发掘脑力,它不仅开辟了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而且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理解知识点,深刻领会数学的魅力。了解"处处学习"的真谛。例如,让学生做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等,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成直观认识,无形间在平时学习时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教师是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促进者
  教师在整个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只起到启发作用,永远不可替代。课堂探究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结束,相反,教师应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积极地扩大探究的范围,使探究活动成为学生愿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外,老师要给學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鼓励学生寻求差异和创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想,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还会提高思维能力。
  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主动获取知识
  马斯洛②认为,在人类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此时,人类正处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人类生存的最高、最完美、和谐的状态。实践动手操作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能使学生能够轻松、灵活地获取知识,并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一般说来指导学生动手前应把握以下两点:
  (1)目的必须明确。例如:平时有许多题目就是折叠后边角问题的问法,如果不好想到,引导学生养成自己动手折一折的习惯,争取有问题的动手操作。
  (2)动手过程中必须形成一个有序的、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思维体系。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实施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从理论到实践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有目标,动手有策略,思维有方法"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助于空间数学知识的可视化,具体化,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评价和实施要领王林全510631华南师范大学
  (2)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80—1970),美国心理学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