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结合,教学相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声乐教学中,固化声乐理论同声乐实践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所有声乐教师都应及时协调好的问题,理性看待并科学协调声乐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间的关系,是关系到院校声乐人才培育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就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期为全面深化对于声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关系的认识,为广大学生创设更为优质的声乐学习环境建言献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声乐理论;声乐实践;教学
声乐除了是一门听觉艺术还是一门视觉艺术,要具备美妙的声音、高超的演唱技艺,还要具备稳健的台风和独特的气场,这些都需要在声乐实践中培养,实践是学好声乐的必要环节,是强化学生声乐综合水平的重点所在,在讲解声乐理论的同时,强化声乐实践,既可以深化学生对声乐理论的认识,又可以强化学生的声乐表演技巧,惟有将声乐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融合,方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性的音乐人才[1]。
一、普通高校声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关系的思考
笔者研究发现,声乐教学同实践教学间存在一种彼此分立,又彼此依附、填补、交互的关系,所谓的彼此分立,是由于声乐理论、声乐实践分别隶属于各自的体系归属,理论教学侧重于乐理知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实践教学更为侧重于实践应用的主观感受。声乐教学呈现动态化特征,在课堂授课时教师一来要给学生讲授标准的发音方式及发音技巧,二来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表演水平和音乐创造力,声乐是一门表演性课程,不能同舞台相脱离,因而,我们要以变化、发展的眼光来正视其教学。一直以来,国内非艺术类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受多重原因的影响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授课内容方面缺乏一套完善的授课体系及同规范高效的理论机制,各个高校的声乐课程内容各有侧重、层次和深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一些普通高校甚至并未开设声乐课程,不同于专业性的艺术高校,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重点侧重于综合性,注重强化学生的声乐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水平,在具体的教学中不仅要依循常规的教学规律,还应当虑及到声乐课程自身的特征和学生的声乐基础,将课堂上的声乐理论知识讲解同课堂外的声乐实践相融合,将艺术性与思想性相融合,探寻适合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课程体系。
二、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
声乐理论方面的内容整体上可以用“声、字、情、表、形、真、境”七个字来总结,“声”即动听迷人的声音,包含同声音训练有关的吐息、共鸣及演唱状态等,“字”主要是吐字发音方面的训练,“情”即歌曲情感的抒发,“表”即演唱时面部表情的控制,“形”主要指同歌曲风格相对应的肢体表达,“真”即有声有色、诚挚动人,“境”即表演情境的塑造,七个字之相互贯通,将理论、实践方面的内容整合于一体,囊括了声乐理论、声乐实践上的多重内容[2]。
普通高校的声乐实践教学主要囊含艺术实践、实习课、课下作业三项内容,具体的实践练习活动又可细分成参与演出、演绎观摩等方式,跟随教师的引导展开声乐实践,学生受益匪浅,实践教学所发挥的教学影响并不比理论教学小甚至高于固化的理论教学[1]。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声乐课程的学习尤为强调声乐理论和演唱技巧的练习,学生的声乐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以专业、标准的发音原理、演唱方式来教授学生,依循课程大纲细致剖析,做到于教有据、由表及里地开展教学,坚决防范借着创新的幌子却无视教学规律的行为的出现。
声乐实践教学的具体开展方式从整体来看可以分为:其一课堂实践,即跟随教师的引导,自行体验声乐技巧、歌唱方法的过程,于某种程度上来看,声乐技巧所囊括的重点内容大部分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和剖析的,所以,落实好课堂教学是学好声乐课程的先决前提,例如发音、呼吸、吐字等声乐课程的基础内容,对曲目的研究掌握,及同演绎歌剧时的情感融入、角色的演绎和情节表现等等,很多内容都经过教师的讲解才能掌握。其二校内舞台实践,期中、期末的声乐考试是检测学生声乐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学生一来可以展现自身的声乐技巧,二来可以全面展现情感表达和声乐的魅力,更关键的是,学生可以锻炼心理素质,在一次次的校内实践中积累演唱经验,校园的小舞台同样也是迈入社会大舞台的必经通道。其三校外舞台实践,校外声乐实践,细化而言可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社会舞台表演实践,其二社会教学实践,若将平时在学校里的实践表演看作上战场前的“演习”,那么校园外的实践表演便是“兵戎相见”的真战场,我们生活中的社会舞台不拘一格、类型丰富,不管是社区下乡(即平民性的舞台)亦或是那些正式的音乐厅、电视台,不管是专业的艺术课堂亦或是民办的各种声乐培训机构的培训课堂,皆是对学生声乐实践的有效考验[3]。其四表演实践,这是审核声乐理论教学成效高低的重要准则,同实践分隔开来的理论教学,其讲授的知识点是空泛缺乏灵魂的,没有同实践广泛融合的声乐教学,很难有效强化学生的声乐素养,教师应当给所有学生都提供一些登台实践的机会,即使是那些声乐基础差、不够自信的学生,也要给他们创设各种表演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而纵观当下各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不难发现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少之又少,那些声乐基础差的学生甚至直接没有登台的机会。
三、声乐教学的改革——理论同实践相融合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声乐教学和声乐实践之间存在一种“交相融合”的分立整合关系,一方面彼此交融贯通、互为依存,另一方面彼此推动、助力催化,特别是在声乐技巧的讲授上,很多时候无法将理论内容同声乐技巧完全相分隔,也无法将理论教学和声乐的具体内容细化和量化,因而,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要求教师既应科学、缜密,又应随机变通。理论的讲授不要只是机械般讲解固化的教材内容,实践教学也不要只注重表现形式而不顾最终的效果,亦或单纯地为了作秀而故意铺陈排场,变成节日、庆祝活动的外在附庸,脱离于声乐实践原本的目的,也失去了声乐实践的价值。纵观各地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授课模式固化保守是一个共性问题,要想真正强化声乐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授课方法的推陈出新,开设有助于学生进步的开放性声乐课堂,在学习时,学生不但能结合自身实际挑选不同声乐教师的课程,还拥有广泛的实践机会,实践是对固化知识的一种巩固和应用,普通高校开设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育综合性人才[3]。教师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投诸在声乐实践上,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扬能力,让学生積累足够的舞台经验,在引导学生练习声乐时,除了在注意在课堂中给学生创设更多演唱实践的机会,还应当多带领学生参与各种民间艺术实践,设置实践性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群众,多参加一些声乐竞赛、音乐会等等,强化他们的实践演绎能力,使学生在收获积极演唱体验的同时还能全面发展,为日后的就业、生活做好准备。
实践是深化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创造力的最佳方式,歌唱表演所处的场地、周边环境、氛围等外部因素的变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表演的实际效果,表演时只有保持情绪的稳定才能在演唱时发挥最佳水准,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在表演时只会形式般刻板地演唱,教师在课上讲解的乐理内容都能掌握,但一旦应用于考试或表演中,便老是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发音不够精准、出现颤音、忘记歌词等问题层出不穷。因而,引导学生多多参加一些实践练习是极有必要的,只有把声乐理论付诸于实践演绎当中,学生才能接受更多实践的历练,在一次次实践中逐渐造就平稳的心态,增强演唱的信心,使自己的演唱更具吸引力。
四、结语
总之,声乐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间的存在紧密的关联性,理论的学习可以指导声乐实践,而实践又是测试理论学习成效的重要准则,理论教学是声乐实践的基础和保障,声乐实践是理论教学外在呈现方式的一种,是声乐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两者都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分设的目的在于强化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给普通院校的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只有将声乐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融合,方可以不断与时偕行,兴旺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佳媛.学行结合 教学相长—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艺术教育,2012,07:58.
[2] 郭建民.互融·互补·互动—高校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三议”[J].歌唱艺术,2016,10.
[3] 周涵.关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音乐时空, 2015,14.
[4] 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07,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