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造美术生态课堂 实现返璞归真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所以清澈灵动,是因为有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我们现在的美术课堂,主要以对视觉形象的欣赏探究为源头之水,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美术知识来掌握技能,表达思想,提升审美能力,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美术课堂散发生态气息。实践证明,探究是美术课堂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帮助师生很快地解决教学重难点,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大胆尝试,研究比较,感受如下:
  一、依标施教,凸显三维课堂
  2011年版新课标更清晰地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指出各领域、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如“造型·表现”领域三、四年级的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不同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等。
  如:人美版三年级《一张奇特的脸》一课,老师通过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挖掘后,决定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学生探究活动解决重难点的策略,图片赏析、师生边表演边示范等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较好地达成了“了解艺术作品运用写实、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对脸部进行塑造表现的方法”这一知识目标,也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实践掌握了运用多种泥塑方法制作奇特的脸的技能目标,培养了学生乐于表现、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学习品质,体验泥塑造型的乐趣等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较好地达成了三维目标。
  二、精设流程,体现本色课堂
  “本色课堂”不完全是回归传统,而是追求教学过程的真实、扎实,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方法,生动发展。达到课堂教学的生态效果。而环节构成了课堂的整体,也把握着课堂的走向。如上述《一张奇特的脸》一课,老师必须要讲少一些,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设计、制作。老师要在十多分钟内既要言简意赅,又要突破重难点,对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堂课,导入环节可以同学们熟悉的《木偶奇遇记》一书中的主人翁小木偶是谁开场,《木偶奇遇记》描述了木偶匹诺曹从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的小木偶,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的好孩子的过程。接下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奇特的脸的设计用途和设计方法,观察图片,小组讨论交流(古埃及图坦卡蒙金面具、京剧脸谱、贵州面具)有什么奇特之处?老师的提问非常明确,指向性强。引导学生读图,粗读、精读相结合。具体分析典型图例,从基本外形到细节装饰进行认真观察分析,针对夸张的造型、精美的装饰、丰富的色彩,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奇特之处。接下来演一演:师生一起表演高兴、悲哀、哭泣、生气表情,体会表情的变化和五官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更大的开发,然后观察图片讨论:节日活动中,人物脸部的装饰花纹,有没有增添奇特效果?师:下面两个泥塑的脸,除了泥,还用到了什么材料?生发现:棉签、羽毛。通过演和读图欣赏、讨论、交流,一下子解决了所有的重点。没有多余的环节,没有废话,师生间只有亲切、友好的交流,这就是潤物细无声的教学吧!对比两件泥塑作品,分析交流,找找哪张是奇特的脸?并说出理由,观察哈哈镜里的老师,你受到什么启发?教师示范。所有教学环节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真实、朴实、有效的探究实践和追本溯源中,演绎了美术课堂的求真务实、主动体验、探索的本色。
  三、关注生长,打造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需求,个性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例如上述一课,老师以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书中的主人翁小木偶是谁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听到叮咛和提醒:“观察哈哈镜里的老师,你受到什么启发?”“仔细观察”“你的想象真丰富”“你制作的脸真有创意”“材料运用恰当”等,老师既关注到全体,又兼顾个别学生的生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设计了针对性强,有层次的问题:“奇特的脸出现在哪里?它有什么用途?这几件艺术作品奇特在哪里?”等,从对“奇特的脸”的感受,到如何使它“奇特”的制作方法,学生的视野逐渐打开,思路逐渐明晰。老师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中心,关注全体学生的视知觉体验,制作方法的掌握,思维方法的养成,审美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生长,努力打造生态的课堂。
  四、严谨治学,锤炼智慧课堂
  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是课堂教学的有效保障。上述《一张奇特的脸》中老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组织周密合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板书整洁,思路清晰,讲授准确,点拨到位,注重方法引领,引导学生从表象挖掘到本质,使学生思维达到更深层次,并能通过及时追问和点拨,有效地、控制教学节奏,尤其是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你观察真细心、比一比、赛一赛”等等,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老师用教学智慧开启了学生智慧,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4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