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构建有效的戏曲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促进戏曲的传承发展,国家在2017年发布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并提出了“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彩”“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的总目标。戏曲进校园如何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那么就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系统化的戏曲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构建;戏曲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国家发布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要求: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彩。具体活动时间应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目前,许多中小学响应国家政策尝试着将戏曲引入校园,但在戏曲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戏曲只是体现在表面而没有深入实际,或者是短时应付政策搞花样,和传承戏曲传统文化的目标相悖。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单调,孩子们的兴趣难以被激发,有厌学情绪,达不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那么,中小学戏曲走进校园如何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戏曲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一、戏曲教学模式的含义
  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例。(李秉德 《教学论》)教学模式也是教学方式,在戏曲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对戏曲教学活动采用具体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那么这种具体的戏曲教学手段就是戏曲教学模式。戏曲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的,在戏曲课堂教学中,只要是有利于戏曲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手段都可称之为好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新时代教育时期,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学生对戏曲的的感受和兴趣,更需要我们优化戏曲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热爱戏曲,喜欢戏曲,并实现戏曲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传承价值。
  二、多样化的戏曲教学模式探究
  (一)创设情境  耳濡目染
  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戏曲情境,让学生们深入其中,感受戏曲的文化魅力,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戏曲教学课堂中,首先,老师可以根据戏曲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如脸谱、道具、各种戏服和头饰等,让学生对所学戏曲作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学唱《定能战胜顽敌渡难关》,我们在课前先出示几幅电影的图画,让学生了解选段的内容。在学唱戏曲唱腔时,我们可以在教室里除了展示一些戏曲脸谱外,还可以摆放一些戏曲的伴奏乐器,给学生创造一种戏曲学习的氛围,让他们通过这些直观性的材料感受传统戏曲的独特美。其次,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戏曲音像、戏曲视频等进行欣赏,边看表演边模仿唱腔。通过反复观赏和聆听,让学生对整部戏曲获得一个完整的体验,并感受到戏曲音乐的魅力。第三,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表演,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传统剧目《姊妹易嫁》,通过观赏到的学习记忆和老师的教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要求动作、唱腔、念白都要到位,这样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二)比较分析 引导探究
  在戏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掌握动态的“唱”和“做”,还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戏曲学科的艺术内涵,培养学生分析研究不同戏曲剧种或不同唱段的音乐唱腔特点,分析戏曲中不同脸谱的含义,水袖的程式动作、帽翅的功用等。在戏曲课堂教学中,我們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剧种的同类戏曲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体会各地戏曲音乐的内涵美。比如,传统剧目《王小赶脚》,一勾勾剧、吕剧、五音戏中都有此剧,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地域、唱腔、表演、伴奏乐器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让学生感受不同剧种表演的同一戏曲作品的不同特色风格。还可以对不同剧种的不同类的戏曲剧目进行比较探究,分析他们不同的唱腔特点和各个剧种的腔式结构及板式,探究各个剧种的发展历史等,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戏曲的认知。另外,也可将戏曲艺术、说唱艺术、民歌艺术等进行多方位比较,通过分析唱腔结构、旋律曲线等了解不同的风格特点。
  (三)多学科融合教学
  跨学科教学是近几年教学理论的热门话题。“学科合作”“学科交叉”也是跨学科教学的表现方式,学科融合教学就是与学科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戏曲教学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及困惑,我们可以借助戏曲的相关学科讲解以获得认知。戏曲教学与舞蹈、绘画、雕塑、文学、历史等学科联系密切,教学中,我们将戏曲与这些学科相互融合,进行合作教学,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戏曲的内容,学习戏曲的有关知识,以提高和丰富学生的戏曲文化素养。如:地方戏曲一勾勾与美术课程的融合,戏剧可以通过美术中的勾勒绘画就能完成表情各异的不同角色的脸谱、服饰的色彩配比、舞台的设计等。戏曲与文学历史的融合,一般在剧本的内容中体现出来。比如一勾勾原创历史剧目《邢慈静》,就是一部反映明朝女杰邢慈静的故事,整部剧突出邢慈静一生的曲折经历,展示她与命运抗争的坚强个性和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艺术珍品。该剧是地方戏曲一勾勾和文学历史融为一体的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戏曲作品。除此之外,我们在编写教材时,也可将戏曲一勾勾的有关知识融入其他学科,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一勾勾戏曲的学习和掌握。
  (四)口传身授教学方式
  在中国的戏曲界,“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是戏曲师傅们惯用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它们都是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教唱任何一个戏词和戏句,都是面对面进行“口传”给学生们的,教唱的任何一个戏曲动作包括眼神、手势、表情等都是通过面对面“身授”给学生们的。所以说,“口传身授”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老,但教学效率很高。在戏曲教学中,学校可以请戏曲演员进校园给孩子们教唱戏曲唱段,并通过“口传”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戏曲音乐的韵味,体会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新媒体助力戏曲教学
  近年来,不仅传统媒体加大了对戏曲的传播,很多新媒体对戏曲的推广与传承也做了很大的贡献。比如,app“戏缘”移动互联网戏曲的诞生,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的《中国戏曲大会》的开播等,不仅扩大了戏曲市场的消费群体,也满足了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我们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戏曲宣传,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通过新媒体欣赏和学习,尤其是《中国戏曲大会》中主持人的“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传统文化,普及戏曲知识,传承华夏文明”开场白,点出主旨,引人入趣。以选手和百人团竞赛答题的方式,将戏曲知识传达给学生,欣赏到很多稀有的地方戏曲的唱腔和有关知识,开阔了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戏曲在校园中的传承发展。
  总之,戏曲进校园一定要遵循美育的特点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戏曲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戏曲进校园的的受益者,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2017.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