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西音乐影响下的《楚辞》新诠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02年,德国籍作曲家老锣与我国歌唱家龚琳娜夫妇俩共同探索发展中国新艺术音乐。本文以其创作演绎的《楚辞》经典篇目《上下求索》为例,从音乐分析的角度解读了其中西音乐的融合及演唱方式,并得出中西音乐融合让古典诗词散发活力,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精神内核,让旋律仿佛从诗词当中生长出来的结论。
  【关键词】中国新艺术音乐;龚琳娜;离骚·上下求索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一、“一人千声”——龚琳娜
  龚琳娜,贵州贵阳人,歌唱家,与其夫老锣同为中国新艺术音乐创立人。许多人认识龚琳娜是缘于2010年底红遍中国的神曲《忐忑》,之后她相继推出的《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等神曲不段引发争议。学术界将她的走红作为一种社会娱乐的炒作现象,殊不知“神曲”内有乾坤:以笙、笛、提琴等乐器伴奏,运用戏曲锣鼓经作为唱词,融合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在西洋作曲技法的编配和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夸张变形,独具新意。
  龚琳娜说老锣是她人生中的一道光。她曾困惑于自己音乐梦碎,不甘当“晚会歌手”,不习惯“千人一声”的模式。老锣是一位热衷于中国文化和音乐的德国音乐家,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与中国音乐家合作创作音乐,并往返于欧洲和中国之间,传播中国的传统音乐。老锣运用西方音乐的作曲思维让民歌变得更加立體和艺术化,他认为不是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是需要按照国际化的方式去介绍民族文化。老锣的音乐理念和训练方式,让龚琳娜实现了“一人千声”,你无法定义她的演唱是民族、美声、戏曲还是流行,仿佛无论中西唱法,她都信手拈来。
  龚琳娜和老锣推出了许多用西洋技法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的歌曲,本篇所探讨《上下求索》出自《楚辞》,在2018年年初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配合曾侯乙编钟乐团的演奏,龚琳娜恢弘大气地演唱了由老锣编曲的《上下求索》,呈现中西乐器与编钟的合鸣,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许多观众对龚琳娜有所改观。
  二、《离骚》概述
  (一)《离骚·上下求索》
  《离骚》是楚辞中最重要且最动人的一首长诗,作者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此诗以屈原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像,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离骚》的直接来源是巫术祭歌,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到楚之江南民间“信巫鬼,重淫祀”,所以他很自然地会对这种带有浓烈感情色彩的祭歌发生兴趣,借助宗教情绪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找到精神的寄托和安慰。《上下求索》出自《离骚》后半篇,在屈原抒发了自己的一腔愤慨之情之后,紧接着就开始了几次非常奇特壮丽的神游。
  (二)龚琳娜版《上下求索》
  1.伴奏乐器——编钟
  《上下求索》最大的特色,就是曾侯乙编钟乐团的伴奏。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文物,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古代社会当中,每逢征战、宴饮和祭祀都需要演奏编钟,其音色清脆悠扬,极具穿透力。孔子所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就是对编钟音乐的最好概述,所谓“八音之中,金石为先”,可见编钟是中国古代礼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曾侯乙编钟与《离骚》同为战国时期,虽现场版《上下求索》所演奏的编钟为曾侯乙编钟的仿制品,但古代的作品因有了现代的手段而交织,所碰撞出的火花,令人震撼。
  2.《上下求索》音乐分析
  编钟前奏以羽音为主音,奠定了小调暗淡、柔美的基调,与西洋曲式当中的夜曲风格极为相似,但却配合宫音、商音及角音以八分音符方式连接,在柔美之余还颇具动感。编钟的清脆之音,以和弦方式奏响,仿佛穿越回到了战国的祭祀仪式当中。
  开篇“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壮丽恢弘的盛大周游正式开始,有种难以名状的庄严仪式感。演唱腔体打开充分,发音用了美声的方法,但吐字却融入了很多中国戏曲当中秦腔的特点。
  整段全采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写成,全终止和半终止都归音于羽,楚国巫风尽现。第一段“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是一个非方整乐段,同样的旋律运用于第一、二、四句当中,唯独第三句“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乐句被拉长。这个小乐段是西洋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连接部-再现部”的缩影。
  第二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连续用主旋律重复两次,突出“上下求索”这一主题,为方整乐段。
  间奏“啊~兮~啊~”配合纯男声合唱,迎面扑来的错杂华美,仿佛神明纷纷降临,有“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之感。
  第三段“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只有三个乐句,为非方整乐段。前两句仍以羽调主旋律进行,第三句音调稍有变化,在一个不完满半终止后由笛子直接引入高潮。
  第四段仍由主旋律唱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次重复后,音翻高八度再次歌颂,音高及舞台效果非常震撼,为这一“仪式”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上下求索》老锣作曲是典型楚调,因只使用了五声调式,未添加偏音,所以湘楚民歌的调子相当明显。演唱风格上,唱法基础是美声,吐字却是戏曲;演唱形式上类似于西方清唱剧,只唱不演,以唱为主;在曲式结构上,明显多采用不方整乐段;配器上,除了引人注目的编钟外,还添加了中国乐器如笛子、芦笙、中阮等和西洋乐器小号、大号,中西乐器相得益彰。
  三、总结
  《上下求索》当中无不体现着老锣与龚琳娜的“中国新艺术音乐”的思想。恰到好处地借鉴了西方音乐的表现手法,在突出中国传统音乐韵味的前提下,融入了西方音乐音阶层层递进至喷薄而出的特点,创造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声音,使中国传统音乐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除此之外,他们的音乐还传承了中国古圣先贤的人文情怀,处处用音乐手法表现着中国古诗词的动人魅力,使人能够在散发着艺术气息的音乐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
  中国新艺术音乐无论是在演唱方法、创作手段,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固有的模式,其宗旨是一切方式方法都完全为音乐本身服务。在浮躁快速的社会中,能有几人能静下心来读《楚辞》?吟诵中国的经典诗词?老锣和龚琳娜的这种音乐方式,让中国古典重生。不断地有音乐人感慨:唐诗宋词本是有曲调来歌唱的,可是曲调失传了。中国的精神内核、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让新的旋律,再次从中国古典诗篇当中长了出来。
  作者简介:陈琳钰莹(1990—),女,昆明理工大学艺术学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