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湖北林业精准灭荒科技支撑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六大生态区通山、浠水等8个县市区精准灭荒科技支撑现状的调查,在明确精准灭荒各类主体科技支撑职责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精准灭荒科技支撑在科技意识、科技手段等方面存在的6类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因势利导等6种应对策略和措施及相关建议,以期省委省政府为提高湖北省林业精准灭荒效率、促进全省林业科技进步有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精准灭荒;科技支撑;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7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1-0046-07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chnology Support
  for Hubei Forestry Precision  Greening Barren Mountains Zhang JialaiZhang WeiZheng LanyingYang Jiawei
  (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Wuhan430075)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chnology supportfor Precision Greening Barren Mountains in eight counties including Tongshan, Xishui and et al. in six major ecological regions of our province, the paper made clear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of various main bodi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ix major problems in technology consciousness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that existed in Precision Greening Barren Mountains of our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six kinds of strategies, measures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such as changing ideas and making the best use of situation. It was hoped that the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s will get reference in the decision-making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recision Greening Barren Mountains and promot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in the province.
  Key words:Precision Greening Barren Mountains; technology suppor; Hubei
  为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精准灭荒重大决策,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人员就林业精准灭荒所涉及的有关科技支撑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事前对调研内容、地点、路线等进行了科学规划,以保证调研结果客观公正及代表性。按分层抽样和典型取样原则选取湖北省六大生态区共8个县市区作为调研对象,分别是鄂南幕阜山区通山县、崇阳县,鄂东大别山区浠水县,鄂北大悟县,鄂西北山区竹溪县、郧西县、郧阳区,鄂西山区(包括鄂西南山区)利川市,江汉平原湖区没有纳入本次调研范围。上述县市区抽取2~3个精准灭荒造林面积大、荒山类型集中或灭荒效果较好的乡镇作为精准灭荒科技支撑典型进行相关分析,调研单元为精准灭荒实施项目,共调查22个乡镇,52个项目工程。调研组采取座谈访问、资料核对、现场勘察等方法获取本次调研一手资料,从2018年7月~8月历时近2个月完成调研报告,希望本次调研成果能为有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全省加强精准灭荒科技支撑、全面完成精准灭荒任务有所帮助。
  1调研县市区精准灭荒概况
  1.1精准灭荒进展情况
  8个调研县市区林地面积均是百万亩级(浠水97万亩),其中利川市、竹溪县林地面积在400万亩以上,除利川市荒山面积低于万亩外,其余县市区荒山面积均在万亩以上,荒山面积10万亩以上有崇阳、竹溪、通山等3县市,崇阳县荒山面积近20万亩,在调研县市区中精准灭荒任务最重。调研县市区合计荒山面积70.27万亩,占全省灭荒任务(208万亩)33.8%,按统计学要求具有完全代表性。利川市荒山面积最小,不到5 000亩,2017~2018造林季该市已经全部完成4 660.37亩灭荒任务,其他县市区完成精准灭荒任务2~8万亩不等,完成比例达到灭荒任务30%~95%,其中通山县完成面积最大,达到80 884.23万亩,完成比例44.57%。
  1.2困难立地灭荒
  湖北省困难立地类型大致可以分为8种,有废弃矿区、石漠化山地(不包括石灰岩裸露地)、芭茅地、火灾频发地(不包括芭茅地)、高陡坡山地、石灰岩裸露地、严重侵蚀地、水岸消落带等。
  调研县市均有废弃矿区类型,此种立地类型除少數影响大、有督办地段外,大多是原封不动,个别废弃矿区绿化有林业部门单独、也有林业、国土两部门联合完成的情况;芭茅地主要集中在鄂南地区,普遍反映去芭茅困难,造林、抚育成本高昂;石漠化山地在鄂西北郧阳区、丹江口市等地分布面积较大,灭荒限制因素主要有干旱少雨、整地难度大、幼林成活困难等;其他类型如火灾频发地等在各地不同程度分布,灭荒进展不一;水岸消落带只分布在大型库区及江河两岸,调研县市区很少进行此种立地类型灭荒行动。   1.3精准灭荒主要做法
  (1)荒山定位及面积大小确定。全省统一利用平板电脑软件及有关卫星图像精确定位荒山地点,到现场根据林地情况勾绘小班荒山面积,经过省级复查、核查,最终确定荒山面积。
  (2)造林设计。一般是由县市区林调队或林业局指定1名工作人员完成,如果有业主或农户自主造林,都自行设计处理。
  (3)造林用苗。除少数业主造林从外地引进一些经济林苗木如油茶、石榴等品种外,其他造林苗木都是就地取材,当地有什么苗木就栽什么树。
  (4)造林施工。各地整地、栽植、抚育等工序不尽相同,方式各异,有全垦整地,也有穴状整地,整地之前有药物除杂,也有人工、机械除杂等,一般都是现整现栽。
  (5)检查验收。首先是各地自查,因为最终要得到省级验收确认,各地基本是对照省级有关标准进行自查,省级检查验收过程中与地方自查结果会产生一些出入。
  2精准灭荒主体类型
  2.1责任主体
  指各级政府或政府部门,是领导者、决策者,负有管理、监督职责,掌握资源分配,与精准灭荒科技支撑相关问题有决策过程是否科学、民主,监管是否到位,资源分配是否合理等,责任主体分为省、市、县、乡(镇)、村等不同级别,就掌握科技资源多少而言,省级责任主体比市县级要承担更多主体义务和责任,其余依次类推,县、乡(镇)两级在精准灭荒行动中负责实际操作,是关键所在。
  2.2权属主体
  指林地所有者或实际使用者,包括承包、租用、受让等形式获得林地使用权者。权属主体是精准灭荒直接受益者,他们在精准灭荒过程中科技支撑行动表现有:灭荒树种、林种等选择意愿及表达形式,幼林后期抚育及林分经营管理能力等。部分权属主体通过林地流转等形式获得一定面积的林地使用权或经营权,大多是自主造林,同时也是精准灭荒的执行主体,能够充分表达个体意愿,并付诸实施,属于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的一种比较理想模式。而原生权属主体(即没有进入林地流转的农户或集体组织)所属林地分散、面积较小、经济技术实力较差,只能被动接受有关部门精准灭荒一般性的所谓“部署”和“安排”,尽管他们可能有自己的意愿,但无力表达或不被人重视。
  2.3执行主体
  是指实际进行营造林操作的机构组织,精准灭荒能否顺利进行、目标能否最终实现与执行主体技术实力直接相关。执行主体过往业绩、人员构成、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熟练程度、组织能力等直接影响到精准灭荒的工作效率和造林质量。执行主体类型、成分比较复杂,既有资质等证照完备的造林公司,也有县、乡(镇)认定的造林专业队,还有临时组织起来的造林大户等,农户自主造林也不在少数,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入精准灭荒,本来是件好事,但因技术实力参差不齐,加上管理不到位,致使一些地方栽树难成林,成林难见效,甚至前功尽弃推倒重来。
  2.4支撑主体
  支持主体也是保障主体,包括科技主体、种苗供应主体、森林防火主体等。科技主体指科研机构及其管理部门,在精准灭荒行动中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上,体现为包括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数量、档次及成果应用的力度和范围等。种苗供应主体指苗木生产企业,其技术力量和设备,特别是可供精准灭荒造林用苗种类和规格对当地精准灭荒会产生直接、重要影响,一些个人或单位组织生产的苗木,对造林急需起到了一定缓解作用,但由于缺乏事前统一规划和协调,有些特种苗木如防火树种苗木、产业化造林用苗等明显不足。森林防火主体监测森林火灾的手段、防火队伍技术装备等对保护精准灭荒成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3精准灭荒科技支撑现状及问题
  3.1传统做派,缺乏科技含量
  用过往的灭荒做法自然而然地移植到精准灭荒行动中来,潜台词是“管他栽什么树,只要灭荒就行”。能集中体现营林生产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标——新品种,在全省精准灭荒行动中几乎看不到,普遍都是采用没有经过任何改良的“土种”,即使是“新树种”也很少见到,一些地方甚至“张冠李戴”,树栽错了地,地选错了树,如通山富家山硅石遗留矿区、浠水绿杨云台村采石场遗留矿区等栽上了湿地松、桂花、红叶石楠等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的树种,大悟东新乡白鹤村等火灾频发地种植湿地松等极易发生森林火灾的纯林等。
  如果说以往造林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的话,那么本次精准灭荒在困难立地上造林就会遇到许多技术问题。科技人员有责任积极参入到全省精准灭荒行动中,提供科技支持,但更大的责任在决策部门,各级政府部门一声令下,声势浩大,来不及组织有力、像样的科技支撑,树就栽上去了,留下许多技术隐患,致使“成活”不能确保、“成林”遥遥无期,“成效”更是未知数,一些地方说是补种、补植,实际上是推倒重来,推高了精准灭荒社会成本,降低了精准灭荒社会效益。
  3.2手法粗糙,机械化可靠性程度低
  由于野外作业,露天施工,灭荒造林做不到像高铁、电子等行业那样精心细致,就是有些误差也不会发生车毁人亡等事故,致使一些人对林业科技总不上心,放松技术警惕,随意性无限放大,像造林整地这种涉及幼林成活、根系发育及森林生长的关键措施大多是随便应付,整成“鸡窝穴”,甚至采用“懒汉一锄法”,动作粗糙,离精准的要求相去甚远,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也带动了林业行业机械化进程,但同时营林生产常用机械如挖掘机、割灌机等本不是林业专用机械,而是借用了建筑、园林等行业机械化成果,是“被机械化”,普及程度也非常有限,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抗着锄头上山造林”。山东曲阜等地生产出“林業打孔机”(也叫做“地钻”),虽专属林业造林整地机械,但到了石砾山地还是“不好使”,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林业行业营林生产离真正实现机械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3.3仓促应对,技术变形甚至变性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精准灭荒面对的是多年没能啃下的“硬骨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题,但大多数县市在毫无技术准备、苗木储备不足、困难立地类型不明等情况下仓促行动,暴露出许多技术缺陷。   首先是造林设计与实际操作脱节。虽然全省精准灭荒造林设计基本上由相关县市林业专业人员负责,其中不乏拥有高级技术职称者,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大多数与事前设计无关。就设计本身而言,将各种困难立地造林设计完全仰仗于某个设计人员个人技术素养,存在较大技术风险。高陡坡地、石漠化山地、火灾频发地、废弃矿区等造林设计要求较高专业水准,不是一般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胜任的工作。
  其次是可供造林用苗与实际需要脱节,适地适植在精准灭荒行动中“地”的概念不仅有自然属性,还应包括社会属性等,火灾频发地若论纯粹的“地”也能造湿地松等针叶纯林,但按防火要求只能营造针阔或阔叶混交林,大悟、浠水、崇阳等地都是采取有什么苗木栽什么树的办法,在有较高火灾隐患的荒山大面积营造湿地松纯林,即使三年管护期靠人海战术可能不会发生火灾,难保日后不出问题,一旦失火则前功尽弃,事实上大悟县东新乡2017~2018年防火季节精准灭荒新造林地已经发生一次森林火灾,过火面积2000多亩,损失惨重,苗木计划准备不足是其中重要原因。
  再次就是极端措施与灭荒初衷背离,精准灭荒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和保护环境,但通山、崇阳等地在造林整地或幼林抚育时,普遍采用无人机等方式大量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之难是前车之鉴,不能重蹈覆辙。
  3.4验收导向,忽视技术过程及监管
  造林验收有成活率、密度、高度等指标,注重的是现状和结果,营造林工程不能一次成型,其中要经过数道重要工序,植树造林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情,造林验收更要注重过程,把好工序验收关。须知最后像整地、施肥、栽植等关键工序是无法复原的,从调查情况看各地都是采取现挖现栽的方式造林,生土没有经过冬季风化,整地只是走过场,验收时整地规格也无从知晓。在石漠化等困难立地条件下整地规格大小直接决定了未来幼林能否成活及顺利成林,有些树种如经济林等还要求施足基肥,栽植复土也有一些技术讲究等,这些工序事后都无法进行验收、求证。此外如果从一开始造林设计就出了问题如树种设计不当等,到验收时也只能将错就错,验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工程监督、监理比最终验收结果更重要,应结合过程监督把工程评估与工程验收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判,才能把住技术关键。“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政绩”,还要加上一句“成效才是硬东西”。
  此外,由于没有不同灭荒方式如封山育林、补植+抚育、林地清理等工程标准、成本投入等基础数据及技术储备,就是验收工作也存在尺度难控、认定困难等问题,更何况所有灭荒方式均按同样补助标准执行,直接影响到其他成本较高方式的造林积极性,特别是困难立地如石漠化荒山造林等。
  3.5技术短板,造林市场化能力有限
  造林专业化、市场化是营林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方向,但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特别是技术实力不济,远未达到精准灭荒招投标预想效果。大悟县一家造林公司2017年中标本县一处火灾频发地段精准灭荒造林工程,进入现场作业的大部分是妇女及老人,有点技术知识的是县林业局临时到场工作人员,但对防火带如何设置(包括走向、宽带等)、栽什么树种、重点区域怎样处置等涉及防火技术问题,完全不知所措。竹溪县龙井塆一家农业合作社自主造林,18个职工没有一名技术员,几千亩经济林全靠外来专家指导生产,生产经营面临许多未知的技術风险。全省进入精准灭荒造林招投标平台的所谓造林公司、专业队等不胜枚举,大多是临时、季节性拼凑起来的班底,大家有事就来、无事就散,无所谓科技培训、技术年检等,表面的规范运作难掩技术无序状况的现实。
  3.6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低下
  首先是林业科技意识淡薄。营林生产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科学技术而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就是栽树吗,一个农民也可以把树栽好。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湖北省级科技奖励330项,包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推广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等,没有一项与荒山造林有关,2016年省级科技奖项333项、2017年338项同样与营造林生产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与此类似的情况是2015年全省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涉林项目经费1 978万元、2016年湖北省科技创新涉林专项680万元、2017年全省各类涉林科技项目1 889.5万元,没有一分钱是用于灭荒造林方面的项目。由此看来,农民意识不仅农民有,其他人好像也有。此外,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利益驱动在科技领域也有不同程度反应,一些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像荒山绿化造林等基础性、实用性较强的科研问题陷入无人管、无人做的窘境,市场导向代替了科研方向。
  其次对技术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自上世纪1998年大洪灾以来,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多项重大工程,湖北省也进行了多种不同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比较有名如“绿满荆楚”等,似乎并没有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否则各地圆满完成任务的数字如何报得出来。但毕竟鄂南还有数十万亩荒山、鄂西北还有数万亩石漠化山地没有绿化,其他地方如废弃矿区、高陡坡地、石灰岩裸露地、严重侵蚀地等还有大面积荒山留存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就技术问题而言,通常采取两种最基本的所谓“应对策略”,一是绕道走,二是造林不成来年再栽,坊间“年年栽树年年荒,年年栽树老地方”,指的就是这种怪象。此次精准灭荒行动也遇到类似技术问题,但关心此事之人并不多,我们期望是省委省政府精准灭荒如此重大行动也能像国家高铁、两弹一星那样涌现出一大批林业科学方面杰出人才和重大科技成果。
  再次就是人才奇缺。林业行业弱势地位吸引不了多少科技人才,特别是实用人才,这不是意识问题,而是现实决定。林业基层单位招聘一般工作人员都比较困难,有的来去匆匆,科技人员逐渐稀少,且有加速下滑趋势,人才奇缺,精准灭荒谈何容易。
  4加强精准灭荒科技支撑有效途径与方法
  4.1转变作风,坚守科技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转变作风首先要转变观念,确信林业科技是推动林业行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像营林生产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作,科技创新对于改变当下落后状况、提高劳动生产效具有决定性作用和意义。不改变观念和作风,难免出现“活不成、不成林、成效差”的结局,本应选择耐干旱、瘠薄的先锋树种如马尾松、胡枝子等而栽植对土壤要求较严的湿地松、红叶石楠等,成活成了问题;本应高规格整地越冬,特别是石漠化地区造林整地不能马虎,而是随挖随栽、甚至“一锄法”,即使成活也是“小老头树”,成活不成林;本应是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目的林分,其结果是一场运动过后,留下一片防火能力弱、保土保水能力差、经济效益不佳的低产低效残次林。科技强则林业强,这种低水平、低效率档次原地踏步、无限循环根本无法改变林业行业的弱势现状,只有改变观念、转变作风,真正重视林业科技在精准灭荒和林业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取得我省精准灭荒行动的彻底胜利,迎接林业现代化新时代的到来。
  4.2因势利导、技术措施紧密联系当地灭荒实际
  技术措施只有结合当地精准灭荒实际才能真正发挥效能。
  首先是灭荒技术路线。我省鄂南咸宁市五节芒(俗称芭茅)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地面可燃物,繁殖、生长能力极强,适应性广,许多地方想方设法去掉芭茅造林,但成本高、效果差,视芭茅为祸害,望茅兴叹。湖北金华福林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发展畜牧业成功将芭茅变害为利,很好地解决了芭茅的问题,该公司2009年在通山闯王镇坳坪村流转近5000亩芭茅地,从2013年开始散放良种牛,到2015年2年左右时间,地上近5000亩芭茅全部被牛当做饲料吃光,出栏优质菜牛600多头,将芭茅变成为发展当地特色经济的优质资源,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该公司现已经转向种植较高效益的桂花等树种,整地、抚育等营林工序操作方便,成本低,效果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临近地区如湄港等争相效仿。
  其次是荒山利用方式,也可以说是灭荒方式,我们强调荒山利用方式是指灭荒要因地制宜,拓宽灭荒途径,不搞千篇一律,一刀切。像大悟悟峰山景区三塔寺水库采石遗留矿区硬迹地可建成水库管理处等建筑群,不仅去掉了难以绿化成功的荒山,还顺势而为、物有所值,皆大欢喜;通山县凤池山林场采石遗留的石质坡地,坡高路陡,但毗邻县城城区,不如开发成供市民攀岩、游乐的相关设施或场所。精准灭荒要有全社会参与、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配合,大家都为精准灭荒出力,而不能搞成林业行业一家的独角戏。
  再次是灭荒技术策略,相对于“硬性灭荒”而言,技术策略强调一些技巧,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鄂南芭茅地造林,不是采取全垦方式一次完成,而是点穴式种植毛竹,靠毛竹地下竹鞭较强的穿透力以及地上新竹一年成林的速生性,经过覆盖、遮阴对芭茅这种强阳性植物进行有效压制,能收到自动淘汰芭茅的效果;也可以种植泡桐、厚朴等速生、大叶、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即使发生火灾,通过截干措施,一年便能恢复到先前林相,同样达到抑制、淘汰芭茅的效果。石漠化等极度瘠薄山地灭荒,可以先考虑种植一些先锋树种,待积累一些土壤及腐殖质后,在林下种植一些幼林需要庇荫的目的树种如楠木等,即采取所谓的“二阶段造林法”,讲究技术策略有时能轻松自然解决技术难题,不能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
  4.3建立标准,高起点运作精准灭荒技术流程
  所謂标准,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而是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硬性技术规定,类似于技术工作条例,当然我们也可以适时将其转化为规范的国家标准等等。精准灭荒标准主要集中解决困难立地造林绿化问题,我省困难立地如上所述分为8种类型,相对应建立8种标准,如火灾频发地精准灭荒造林标准、废弃矿区精准灭荒绿化标准等等,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标准操作运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分类指导。在全省核实荒山面积的同时整理出各地困难立地类型、分布、面积等信息,在精准灭荒一系列工作中与相应标准进行无缝对接。
  二是独立执行。标准实施交由监理公司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操作,通过招标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增加透明度。标准执行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造林绿化的工艺过程。
  三是验收与评估相结合。时下验收标准只能说明现状,评估却能对技术措施与未来森林生长、演替方向以及与当地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契合度等进行系统评价与分析,也可以发现纠正标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验收与评估相结合也是生产与科技结合的一种较好模式。
  4.4技术统筹,补齐精准灭荒短板
  技术缺陷或短板制约我省精准灭荒整体质量和效益,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补齐技术短板,提升灭荒档次,保证造林质量。
  第一、大规模开展各层级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通过培训,造林公司或专业队等执行主体至少要有1人达到工程师级或以上水平。整理、推广我省现有科研成果,如森林防火林带技术、废弃矿山复绿技术等,组织省级专家服务团队深入精准灭荒第一线进行现场指导,必要时进行专家会诊,讲求实效。
  第二、储备调济好造林用苗。各地要按照适地适“植”要求,在苗木种类及数量上充分满足灭荒需要,指导苗木企业和造林执行主体提前做好准备和计划安排,再也不能搞就汤下面、有什么苗木就设计什么树、栽什么树了。
  第三、把好造林设计第一关。造林设计如果不合理、不科学,不管以后如何改进也无济于事,最终还是个次品甚至废品工程。造林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要有人承担相应技术责任,除具体设计人员外还要有上级主管部门技术总监或技术负责人签字画押,技术档案长期保存备查。
  第四、重视工程监理、监督。全省精准灭荒工程几乎普遍采取当地林业技术人员分片包干的办法对工程实行所谓的指导或监督工作。工程质量好坏完全依赖于技术人员个人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多数流于形式。工程监督必须交由专业监理公司负责,实行全天候、全流程实时监控,定期报告监理结果,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4.5增加投入、切实保证各项灭荒技术精准到位
  提到投入,人们马上联想到“钱”的问题,没有钱技术动作做不出来,或者走样变形。投入离不开钱,但要注意即使很有钱,不懂技术要点、不顾技术要求同样也是枉然,无法产生预期效果。
  实例1,十堰郧阳区柳陂镇一处石漠化山地精准灭荒试点采用覆膜+保水剂技术,栽植柏树成活率达到95%以上,所用技术成本为每亩“十元”级,另外一处同样困难立地、同样造林树种,但没有同样技术,是节约了一点成本,造林成活率却低于70%,后续补植的人工费、种苗费等算下来达到每亩“百元”级水平。
  实例2,谷城县石花镇五家洲村一片250亩荒山,由于树种选择不当、整地规格低,加上森林火灾频发,先后5次造林失败,按最低成本每亩300元计,直接静态损失1500元/亩,还不算林地空置收益,有1500元/亩投入何愁什么技术不能到位。
  像实例1、2这种事例数不胜数,技术投入实际上既是“钱”又不是“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主体等有无技术意识和要求,与其心存侥幸、不顾技术、一味低投入重复劳动,还不如下定决心、技术到位、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在精准灭荒行动中,多半是困难立地条件,技术投入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吸起教训,千方百计增加技术投入,促进技术进步,把我省精准灭荒搞得有声有色。此外,从短期看有所谓的经济利益驱动问题,但如果说到木材安全、生态安全、乡村振兴、长江大保护等似乎没有任何人怀疑技术投入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各级政府部门是精准灭荒责任主体要认识到技术投入也是一种战略投入,解决了思想问题,“钱”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4.6科研引领,增强科技创新实力
  精准灭荒集中体现了我省林业科技现状,没有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我省精准灭荒终究不能大功告成。以科研为引领,科技推广和科技普及为推力,全面提升我省林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于当前精准灭荒行动,也对新时代我省生态保护、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重视树种、品种、良种选育。从此次调研情况看除有少数业主产业化造林引进一些经济林良种如竹溪龙井塆农业合作社引种油茶赣油4号、湘油1号等品种外,大多数地方造林树种均为一般品种,目的性状均没有任何改良。多年来我省一直将相关研究完全集中在用材树种速生性方面,如杨树等,带有明显“功利”目的,但对于“公益”属性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品种选优几乎是空白,即使有零星研究也是在不同树种如灌木、乔木之间进行比较选择。“公益”性较强树种在目标性状及抗寒、耐旱等方面有很大改良空间,值得研究一番。
  第二、创新工艺及技术路线。工艺水平及技术路线在林业科研领域很少涉及,而精湛的工艺和先进、可行的技术路线是精准灭荒质量的根本保证。工艺粗糙、路线不佳要想圆满实现精准灭荒最终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整地规格、苗木处理、栽植复土、抚育间作等整个操作流程都有工艺技巧的问题。在鄂南等地遇到所谓“惡性杂草”—芭茅时,就有人工促进灌木替代、毛竹自然淘汰、畜牧饲料处理等多种技术途径,可惜没有人、也没有专项进行具体研究,这些清洁自然、轻便可靠的生物技术应成为我省重点地区灭荒科研的重要发展方向。那些逆向而行、吃力不讨好、过气落后的做法必须无情淘汰,有了先进工艺和技术路线,何愁荒山不灭。
  第三、跟上我国机械化、信息化前进步伐。如前文所述,我省精准灭荒基本上还是“锄头作业”,少有用上割灌机也是不分草、苗“同等对待”,借来的东西并不好使。营林生产等方面已经严重拖累了我们国家机械化后腿,这种状况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必须结合林业行业生产特点研制出一批先进机械设备,迎头赶上我国现代化进程,像自动识别苗草的割灌机、智能锄头、风钻式打孔机等,大胆一点什么造林机器人之类等也不是不可想象,关键是我们不仅敢想,而且要马上行动起来,借以完全改变营林生产人海战术,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华丽转身。
  第四、注重目标功效评估。对于功效或效益评价有人做了一些工作,但一般是进行所谓的综合评价,并未突出目标功效或效益。我省精准灭荒就不同地域、地段而言,目标功效不尽相同,有的以绿化覆盖为主,有的要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还有防止森林火灾等,目标是否达到、能否达到,不是一般泛泛评价能够胜任的,更不是生产验收能够完成的工作,只有在大量调查研究,比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精准灭荒实际,从物种组成、结构等入手,深入研究其特定功能属性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第五、建立专家系统等信息平台。在当代信息化大潮背景下,各自为战、画地为牢是不可想象的。我省林业精准灭荒应该高起点建立专家系统等综合信息平台,一是便于信息传递交流;二是方便各地根据需要选择适合造林技术、模式等;三是有利于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疑难问题进行技术会诊和决策,如此等等,专家系统等信息平台也是展现我省林业科技实力及精准灭荒辉煌成就的重要窗口。
  5建议
  (1)建立专家系统。整合我省林业及相关专业领域技术资源,建立湖北林业精准灭荒专家系统,搭建专家服务平台。
  (2)设立专项。建议省科技厅设立专项对我省精准灭荒有关技术难题如矿区灭荒、石漠化荒山造林等进行专题研究。
  (3)建立技术标准。建立我省不同地区特别是困难立地精准灭荒技术标准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