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先针对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品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随后介绍了《印刷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教学措施,包括选择实用性的理论知识、联系艺术类课程实施横向教学、引入双导师课程模式、印刷成品作业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视觉传达;印刷品设计;课程实践
  引言:平面艺术设计应用领域广泛,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创建了日常生活基本形貌。同时平面艺术设计也是以印刷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对于设计师而言,需要利用印刷工艺将自己的创意展现出来,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令人振奋的挑战与实验。
  一、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品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现状
  《印刷品设计与制作》的授课内容不能完全脱离实践,同时也不能抛弃设计谈印刷工艺[1]。目前,印刷品设计课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单纯按照教材顺序,利用大量PPT图片和文字进行讲解,导致课程内容拖沓枯燥,降低学生兴趣,学生无法彻底理解与接受。此外,《印刷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还存在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问题,随着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印刷技术相继涌现,但授课内容更新速度却比不上印刷工艺发展速度。
  二、《印刷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教学措施
  (一)选择实用性的理论知识
  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掌握全部印刷工艺知识,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应该筛选适合艺术专业的材料,除了拥有系统的基础印刷知识外,还要具备典型设计案例[2]。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将适合视觉传达专业的知识点提炼出来,结合设计创意为学生讲解印刷工艺,增加实践教学在印刷设计课程中的比重,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授课中可以着重讲解印刷工艺,包括印刷品的版式文字设计、纸张印后加工、品红色设计、灰平衡、印刷与页码成本、跨页处理设计、尺寸设计等内容,同时选择一些实用性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联系艺术类课程实施横向教学
  视觉传达专业领域的各种主干课程当中,以设计课程为主,教师在教授课程时通常将重点放在设计创意上,很少会引导学生结合实践进行设计制作,从而降低了《印刷品设计与制作》的后续授课效果。比如视觉传达专业中的VI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等都是该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但学生交作业时都是用简单色彩打印稿来应付,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此相关印刷课程教师应该进一步延伸主干课程作业,从印刷工艺流程、印刷材料选择和印刷输出设定等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将设计主题与印刷工艺结合起来进行制作,鼓励学生完成印刷品。
  (三)引入双导师课程模式
  《印刷品设计与制作》在视觉传达专业中既讲求艺术素养,又注重技术工艺,因此对于教师能力要求较高。现代高校中,印刷工艺方面的专业教师一直是一个短板,该专业领域中的教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缺少设计实践,没有全面掌握印刷工艺,而理工科的印刷工艺教师缺少艺术修养。针对这种状况,应该鼓励教师前往社会中各个设计企业和印刷公司中进修,提升自身业务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提高教师授课质量。《印刷品设计与制作》授课中的师资配置,可以由专业印刷教师教授理论方面的内容,由印刷教师和设计教师共同参与实践教学,形成双导师授课模式,促进工艺理论实践和设计实践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学习交流能够弥补《印刷品设计与制作》实践课程中的造型创业设计与色彩创新设计不足,完善设计课程中缺失的印刷工艺,将多个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四)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想要提升《印刷品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教学效果,需要提高实践课程比例,保证其在整个课程中的结构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但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大部分院校都无法达到该要求,实践内容难以有效落实,缺少完善的硬件设施。教学实践通常都是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實物,或在课外带领学生参观印刷企业,这种实践教学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因此,如果学校的资金充足,可以创建专门的实训基地,并聘请拥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师傅为学生亲身演示上机操作,由印刷教师在一旁提供专业性指导,将学生分组,实施上机操作;如果学校的资金不够充裕,可以准备各种印前设备,创建印刷包装工作室,进行分组教学,由实训教师先进行演示,随后由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在工作室中完成自己的创业项目课题。
  (五)印刷成品作业
  《印刷品设计与制作》中教师通常会给予印前设计内容更多的时间,学生作业形式是以电子稿件为主,将自己的设计作品从电脑屏幕中展示出来,这种作业形式容易导致学生把握不准设计颜色。而有的教师则让学生上交设计打印稿,但因为打印机会出现颜色偏差的问题,进而影响学生对设计颜色的分析理解。为此,教师在发布作业时,应该充分结合学校印刷设备特点,鼓励学生将设计创意转化成实际印刷品提交作业。比如在设计书籍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率先制作电子版书籍稿,每位同学负责十页内容,整个班级合起来形成一部完整的书籍,随后开展拼大版工艺,并通过数码印刷机打样,利用打样稿为学生讲解装订线与血线相关知识,合理把握其中颜色,有助于学生清晰分辨出最终印刷品与屏幕展示颜色之间的区别。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学校可以将书籍刊印出来,在印刷过程中为学生讲授整个工艺流程,包括裁切、上封面、上胶、折页、印刷等。如果学生缺少印刷设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圈装台历的制作,鼓励学生设计电子版台历,将圈线与出血位置预留出来,最终通过数码印刷机打印成品,通过装订、裁切制作成品,确保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印刷品设计与制作》是视觉传达专业中的必修课程,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联系实际进行理论教学,并进行实例演示,掌握印刷设备的使用技能,将各种现代化印刷技术应用到《印刷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当中,促进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娜.基于kano-QFD的印刷品个性化制作平台优化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17):222-226.
  [2]瞿茹芸.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包装,2017,37(05):55-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