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今的时代发展是以新科技为内核驱动形成的发展,科技创新俨然已成为一种共识理念深入人心,并在全球各行各业蔓延并深入。高职教育正是这一时代诉求的产物,基于我国社会现状和高职教育本身的特性,对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实困境、作用及对策的系统研究,无论从社会发展视域还是从教育领域来说都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精神;社会实践活动
  一、时代诉求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科学技术的高歌猛进,使新科技新工艺以跨越式的速度研发出来并运用到经济社会中来,不但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各种各样需求,而且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使人们对发展动力形成一种新的认识——科技创新。随着科技创新在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科技文化领域内积极效应的纵深拓展,人们对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的确认和认可不约而同地达成了共识。在国际领域内,各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宽松的国际环境求发展、谋发展、促发展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而各国的竞争是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于是,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就成了各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就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培养创新精神并在此引导下服务并改造社会,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科技创新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学校是科技发展的摇篮。《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毋庸置疑,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高等教育所要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特别针对占有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当中,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特点,具体来说就是为生产、生活领域培养输送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时代需求、科技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转变教育培养模式和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拓展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要站在新的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实意义
  本人在2017年申报了内蒙古教育厅的研究课题 ,题为 “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研究”,专门对相关方面做较为详实的研究,课题得到获批并立项(立项编号为NJZC17532),创新精神就是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认知学习,勤于思考,敢于突破常规,以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思维坚持不懈地追求问题,并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实践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并服务于社会实践,并随新情况新问题的发展能够综合各种因素拓展专业知识并予专业知识赋予新的血液,以便于使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够紧密地相结合,相融合,相互促进。从高职院校本身的专业性、技能性本质特点来说,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论从学生本身角度来说,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都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解读:
  1、從高职学生角度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无论在专业理论领域还是在社会实践领域更好地创新、创造出利于社会、服务人的新发明新工艺;培养实践能力可以使学生摆脱专业理论的空洞性、乏味性、僵死性缺陷,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有深层次的解读和体会,最终使专业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生动了、活化了,更加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可以使高职学生在经济社会的生产、生活领域有所创新,有所成就,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走出校园能够马上转变角色,融入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行业中去。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实现其人生的价值,并在经济社会的实践中提升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宽度,最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三、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高职院校面临的现实教育困境及对策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受我国现实社会的综合因素影响,在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高职院校还面临诸多的挑战,这就需要广大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审时度势、集思广益、披荆斩棘在现实的教育困境中找到突破口,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铸就根基、添砖盖瓦。综合考虑,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1、高职院校在学科的设计、内容、教学模式上存在偏差。在学科设计方面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学科的开列,而弱化了该学科在实践领域内的发展、运用表现以及新的境况跟踪研究;内容侧重于知识的教条化定义和界定,缺少多学科领域内容的交叉研究与比较;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缺失了学生的参与度。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科上更多注重在实践领域内的应用以及发展探索,在内容上要多体现多学科的交融互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究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学习,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2、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缺少学科知识社会实践的平台,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还陷入传统的单一化、僵死的传授知识为主模式,仅仅认为学校就是以课本为限定范围来扩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结构,以此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而忽视了社会实践也是培养人才的知识来源,并以社会实践来检验发展学科专业知识向纵深发展。最终导致了学生死学习,死读书,面临社会实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手忙脚乱,无从解起,走出校园就意味着失业的尴尬境地。这就需要我们的高职院校与社会上的团体、企业、单位等联合办学,利用社会的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并利用好社会实践的契机为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更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求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革新教学模式,使教学走下讲堂,走出教室,在实践活动中开展教学活动去重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升专业素养。
  总之,通过教学改革的众多实践表明,高职院校教育决策者和工作者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育工作的重心,把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精髓。我们的教学改革还必须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与环境这一视角出发,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坚持科学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齐头并进。高职院校要构建全新的教育环境,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就高职学院培养新型专业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柳梧生,《交通运输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经济研究导刊》,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