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班主任对精准扶贫户学生的德育帮扶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精准扶贫户学生指的是家庭背景为精准扶贫户的学生,是在我国扶贫政策大背景下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很多精准扶贫户的学生容易出现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小学班主任就需要对精准扶贫户学生进行德育帮扶教育。本文将以德育帮扶为基点,对这个问题展开科学的分析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精准扶贫;德育工作;帮扶教育;小学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48-02
  精准扶贫户指的是国家运用科学合理的有效方法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地方贫困户,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衍生出的一个群体。作为一个家庭背景特殊的群体,精准扶贫户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性可能较一般学生更为复杂,需要实施特殊、有效、合理的德育工作策略。因而,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帮扶工作时,需要重视精准扶贫户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德育帮扶方案。本文将从精准扶贫户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和德育帮扶工作策略两个角度,对小学班主任工作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精准扶贫户学生身上易出现的问题
  与其他学生相比,精准扶贫户学生所处的环境物质相对匮乏,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由于家庭贫困的特殊原因,精准扶贫户学生更容易在思想和心理上出現以下问题:一是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不足。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很多精准扶贫户学生往往存在严重的自卑现象。二是害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家庭拮据的状况使得精准贫困户学生缺乏底气,导致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手足无措。三是自尊心过重,存在攀比现象。部分精准贫困户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知,在过高自尊心的驱使下,染上了拜金主义、攀比主义,喜欢比吃穿、比消费。四是自立意识薄弱,缺乏奋斗精神。由于家庭环境和家长理念的影响,部分精准扶贫户学生存在着“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缺乏自立自强的拼搏奋斗精神。
  小学生尚处于心理和思想不成熟的阶段,在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误区。作为教育工作者,小学班主任要实时观察精准扶贫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动态,切实考察其身上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对症下药”,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和行之有效的帮助[1]。
  二、小学班主任对精准扶贫户学生的德育帮扶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良性沟通,传达正确的金钱观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价值观念和思想认知都还未完善,很容易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产生错误的金钱观。因此,班主任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其克服不良心理。
  如班主任可以询问周围同学,了解精准扶贫户学生的消费情况和购买心理。在初步掌握贫困学生的消费情况后,可以与其进行适当的沟通,传达正确的消费理念,让其克服拜金主义与攀比主义。此外,小学班主任还可在班级内给全班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培养学生节俭朴实的美好品德,从而对精准扶贫户学生达到旁敲侧击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给精准扶贫户传达正确金钱观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尺度,不要过分强调学生本身家境的特殊性,而是回归到对金钱本身的客观认知上。若一味突出学生消费能力和家庭情况的差距,很容易矫枉过正,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才能在不伤害学生心灵的同时,达到德育帮扶的目的。
  (二)给予适当鼓励,传达正确的自信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初步阶段,也是其性格和思想塑造的关键时期。若精准扶贫户学生出现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小学班主任就应对症下药,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自信观,形成全新的自我认知。
  如班主任可以与周围学生进行沟通,让班级学生多与贫困户学生一起学习、玩耍,给予其温暖;可以在生活细节中对精准扶贫户学生多加关怀,让其增加对生活的自信心;可以积极鼓励精准扶贫户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班级合作中收获友谊和自信;还可以给贫困学生提供一些比赛的机会,让他们在比赛中锻炼胆量,建立起自信心。
  自信的养成和心态的转变并非一夕之功,需要小学班主任付出长期的努力。在坚持不懈的鼓励和一点一滴的温暖中,精准扶贫户学生才有可能扭转错误的自卑观,对自己、对未来、对人生重新树立信心。
  (三)关注心理健康,传达正确的挫折观
  由于成长环境的艰苦,很多精准扶贫户学生的心理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情绪和想法都得不到合理的宣泄。长此以往,贫困学生很容易将负面情绪积压于心,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高度重视精准扶贫户学生的心理问题[2]。
  如班主任可以在发现学生异常时及时与其沟通,倾听学生的烦恼,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常识,学会必要的情绪宣泄渠道;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人生观,让其树立起良好的挫折观;聘请专门的心理学专家,讲授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自我排解、自我控制的能力;引荐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在专业的心理学帮助下走出
  阴霾。
  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状态除了与性格因素有关,还与客观的家庭背景也密不可分。在具体的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还需适当关注学生的家庭因素,追根溯源,解开学生的心结。
  (四)实施思想教育,传达正确的自强观
  若精准扶贫户学生缺乏奋斗进取的意识,班主任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其传达正确的人生自强观和奋斗观。在日常的沟通中,班主任要向学生传达出以下的理念:贫困分为物质贫困和精神贫瘠。物质贫困并不可怕,可以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去改变人生的境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只有保持进取心,人生才能迎来转机。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目的,给学生播放励志影片、讲解自强故事、鼓励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自强意识的培养,学生能转变消极懈怠的态度,燃起对人生的热情和奋斗的信念。
  总而言之,精准扶贫户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性相对特殊,更容易出现认知问题和心理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提高对精准扶贫户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教学实际中摸索出适合学生个体的德育帮扶策略。只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和策略,对精准扶贫户学生的德育帮扶教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学宗.浅谈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求知导刊,2015(01).
  [2]韩爱侠.“贫困生”德育现状及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