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游戏精神下的幼儿教育课程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45-01
  游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陌生的领域,在游戏精神下思索当前幼儿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幼儿教育课程,根据其特征及当前面对的困境做了一个客观的展示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借以游戏化的视角,将游戏与教育相融合,从困境一一对应探讨教育改革的新途径。
  一、幼儿教育游戏课程的困境
  当前幼儿教育仍较多地采用“为游戏而游戏”的方式,忽略了游戏的本真性和主体性,暴露出诸多问题,笔者试从课程设计、课程实践和课程效果三方面阐述当前幼儿教育游戏课程所面临的困境。
  1.课程设计目的化。
  幼儿课程是教育课程的最初形态,因此其难免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的教学模式是可取的,但具体幼儿园或托儿所在实施过程中过分追求意义的盲目扩大化而忽略了幼儿身份的特殊性。诚然一些幼儿园开展的课程,如猜谜语、数数字、积木等游戏课程具有一定的娱乐精神,但幼儿教师本身的目的化倾向明显,教学设计规范化,将游戏困于课堂教育中,在设计过程中更注重孩子的短期娱乐而忽视了长期开发。游戏的目的在于创造,在于开拓。游戏是自由的,在自由世界中,孩子可以自由地设计游戏,根据直接的意愿进行选择和删选。在课程设计环节,是以孩子的游戏主体性为导向,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目前的幼儿课程教育带有更多的目的性,但教育本应和杜威先生倡导的“教育无目的论”一般,在无目的的游戏中找寻自我。
  2.课程实践教条化。
  在幼儿教育课程中,教材是传教内容的不可或缺的载体,但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存在教條意味过浓的弊端。虽然版本众多,但内容却普遍相似,多涵盖范围广,涉及内容多,系统较为庞大,重视理论胜于实践,重视数据胜于案例,因此无论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幼儿本身都存在一定的接受困惑。教师在领域教学中采用照本宣科的“一堂制”模式,不利于拓展幼儿的课堂参与性和主体意识,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受教育心理。
  3.教育效果不理想。
  由于幼儿课程教学前设计目的化,教学过程中环节教条化,不可避免地导致教育的最终效果并不理想。通常我们将教育视为“教学相长”的过程,将“学与用”综合起来,无论是对学生授业还是教师进行自我鉴定时,这一指标都是较为客观合理的。当前幼儿课程设计更多重视理论的探讨,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并不仅仅在于传授技能或知识,更多的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感知知识的力量,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真正影响着学生。
  二、从游戏精神探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出路
  幼儿园承担着教育儿童的责任,在面对当前困境时,应敢于创新,探索出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出路。笔者试从游戏的本体性出发,由游戏精神视角来进行相关措施的探索。
  1.游戏化体验是教学目标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设定中,游戏化体验是重中之重。单一、零散的游戏不利于孩子综合领悟游戏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采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根据中国传统节开展系列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自主思考的能力。而在具体游戏设计中,要把握住“度”,尽可能创造出最适宜孩子游戏的“难度”,太简单不易于激发孩子兴趣,太难又使幼儿心生畏惧。此外,为整体感知游戏化体验,在具体课程开展中还可综合场地、时间、器材等设备,如设计课程时游戏时间不可过于简短,要保证有效的游戏时间来达到幼儿感知的实现。再者,在场地设置上,各个游戏区间也需要一定的连续性,比如对草坪和沙地进行整合,为幼儿进行课程学习提供更为开阔的游戏领域,又可以将大小班成员进行统一活动,在层次不一的群体中感受本体的差异性和游戏的无规则感。
  2.灵活机动,促进教育方式的革新。
  首先从教材设置来看,合理规划好教学内容,选对并活用教材是基础,教师在实际课程运用上可根据自己课程需要进行调整,选择较为新颖和实用的进行传授,游戏的穿插于运用。游戏的特征之一在于灵活机动,针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从灵活机动的游戏精神出发。在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下进行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共同完善教学方式,以达成教学的理想效果。从幼儿课程来看,一来可以采取讲学相辅的方式,在课堂外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点和广泛借鉴有经验教师的做法,迎合学生心理。二来可以多采用案例,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既包括本园内幼儿情况,也包括网络公开课中相关信息,综合掌握教学方式。
  3.提升教师的游戏化理念。
  在教学初方案设计改良,教学过程中方式改进后,幼儿课程实际教学效果有所改变。要综合提升教学效果,建构幼儿教学的整体模式。其一,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在改革现有的评价手段后,加强对教师授课的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除却考察基本儿童游戏理论的掌握及应用能力外,还需综合考量游戏指导和游戏活动的评价。其二,培养教师的游戏化技能。一方面需要幼儿教师突破传统“教授”的模式,转为“教学”的理念,另一方面,在具体传教过程中创新游戏化情景、营造游戏化环境、整合游戏化的教学资源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