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治疗失眠相关中药应用频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研究治疗失眠相关常用中药及其功效分类,为应用中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信息定量统计方法,对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医学卫生科技数据库1996—2016年收录的8 176 778条文献进行分析,以“失眠”为检索词进行全文检索,分别以现代应用频次较高的常用500味中药药名为检索词进行2次检索,统计其应用频次。根据统计结果,按《中药学》功效予以分类分析。结果:治疗失眠相关性中药应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甘草(56 183次)、当归(54 817次)、白术(45 964次)、丹参(45 959次)、柴胡(44 034)、白芍(39 525次)、黄芪(39 370次)、茯苓(37 319次)、半夏(36 268次)、党参(35 292次)等。这些中药常组成的方剂为酸枣仁汤、交泰丸、归脾汤等。按《中药学》功效分类,综合分析应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和安神药等。结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和安神药为治疗失眠的常用中药。
  关键词 失眠;中药治疗;相关性;信息定量统计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common Chinese herbs related to treatment of insomnia and their efficacy classification,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ir applications in treating insomnia.Methods:By using information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method,8 176 778 literatures in CNKI,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CAJD),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tabase were retrieved from 1996 to 2016.Full-text retrieval was performed by taking insomnia as “key word”.Totally 500 commonly used herbs with higher application frequency were retrieved as “key word”twice.Their application frequencies were statistically calculated.Then they we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by effectiveness i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results.Results:Herbs for insomnia related treatment with higher application frequency were sequenced from high to low as licorice root(56183 times),Chinese Angelica(54817),Astragalus Atractylodes(45964),Salvia Miltiorrhiza(45959),Radix Bupleuri(44034),Radix Paeoniae alba(39525),Astragalus membranaceus(39370),Tuckahoe(37319),pinellia(36268),Dangshen(35292),and so on.Recipes consisted of them were Suanzao Ren Decoction,Jiaotai Pill,Guipi Decoction,and so on.According to effectiveness in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ese herbs with higher application frequency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ere deficiency supplementing herbs,heat clearing herbs,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herbs,qi regulating herbs,sedative herbs,and so on.Conclusion:Deficiency supplementing herbs,heat clearing herbs,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herbs,qi regulating herbs,sedative herbs were commonly used Chinese herbs for treatment of insomnia.
  Key Words Insomnia;Chinese herbal treatment;Correlation;Information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中圖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4.050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是临床各科患者中一个非常普遍的主诉,属中医学“不寐”范畴,《黄帝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为各种原因导致神不守舍所引起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中药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之一[1]。为客观评价治疗该病的常用中药及其类别,本研究采用信息定量统计的方法,对与治疗失眠相关中药应用频次予以统计分析,根据结果按《中药学》[2]功效予以分类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来源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医学卫生科技数据库1996—2016年收录的8 176 778条文献,全文精确检索“失眠”和500种常用中药药名。检索策略:先以“失眠”为检索词进行一次检索,二次检索再分别以500种常用中药药名进行,最后对两次检索出的文献按下述判断标准进行分析、统计和排序。
  1.2 纳入标准 有关临床类(临床研究、临床试验、临床观察、临床报道、临床经验等)和实验类(药效实验、药动实验等)文献。
  1.3 排除标准 目次、索引及综述分析类文献。
  1.4 统计排序方法 在每个中药药名前记录2次检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篇数,如“37 319茯苓”“06 710磁石”等。然后依据段落按数字递减顺序在Word文档上自动排序。(注意每个药名一段,篇数记录以5位数为基准,不足5位数者在数字前以0补足5位数)。
  1.5 分类研究 根据《中药学》功效分类,将检索后的500种中药降序排列(本文仅取前200种),分别统计出各类中药使用的一、二级分类的总频次和平均频次。
  2 结果
  2.1 治疗失眠相关中药应用频次排序 前50种药物中包含酸枣仁汤(酸枣仁、川芎、知母、茯苓、甘草)、归脾汤(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交泰丸(黄连、肉桂)等临床治疗失眠的常用方剂。见表1。
  2.2 与治疗失眠相关较高的前200种中药按《中药学》功效分类结果 按一级功效分类检中总频次居于前5位的分别为补虚(623 628次)、清热(295 220次)、活血化瘀(271 535次)、解表(152 639次)及理气(139 183次)。按一级功效分类检中平均频次居于前5位的分别为补虚(16 411次)、活血化瘀(14 291次)、理气(1 391次)、安神(13 203次)、温里(12 810次)。按二级功效分类检中总频次居于前5位的分别是补气(280 733次)、补血(150 614次)、活血调经(149 009次)、理气(139 183次)及发散风热(111 143次)。按二级分类检中平均频次居于前5位的分别为补气(25 521次)、补血(25 102次)、活血调经(24 835次)、清热燥湿(18 118次)及涩肠止泻(15 877次)。见表2。
  3 讨论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复杂,既与本身的个体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外在因素如环境因素、身体疾病、精神疾病、药物应用或戒断等相关。病理生理机制不明确,与脑内神经递质、激素水平、细胞因子、生理节律等的异常有关[3]。目前治疗失眠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口服安定等镇静安眠药,但容易让患者产生依赖性,且久服易耐受、易成瘾,因此目前仍缺乏真正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与方法[4-5]。中药是目前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之一,洪碧琪等[6]综述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本研究采用信息定量统计的方法,对排序前200种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治疗失眠相关中药的分类应用情况。在应用总频次方面,我们发现,排序在前的多为中药种数多的类别,推测是与不同类别中药种数的多少相关。如补虚、清热、活血化瘀、解表及理气药的中药种数分别为38、28、19、12、10,在一级功效分类检中频次位居前5位,这样的排序结果与分类种数的多少一致。而后我们又分别统计了一级和二级分类的平均频次,发现某些频次较高的类别与其中的某些具体药物有关,但与中药种数的多少相关性明显降低,如安神类频次较高主要与其中的酸枣仁频次高有关,补气类频次较高主要与其中的甘草频次高有关等。因此,本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类别的中药治疗失眠的应用情况。失眠病因复杂:1)可感受外邪而失眠。《医学妙谛》云:“失眠总由阳不交阴所致,若因外邪而致失眠者,当速去其邪,攘外即所以安内也”。因此在我们采用不同统计方法进入前5位的中药类别中就有解表药(一级分类总频次152 639);2)情志所伤可致失眠。宋代邵康在《能寐吟》中云:“大惊不寐,大忧不寐……大喜不寐”。《类证治裁·不寐》中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因此主治情志病类的中药如安神药、理气药,其一、二级分类的频次也是很高的。3)饮食不节可致失眠。《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凡因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不寐均属之。在我们的研究中,温化寒痰类及消食类中药也出现了较高的应用频次。4)年迈、病后可致失眠。《灵枢·营卫生会》中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之大病后不得眠候》曰:“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营卫不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为此,补虚类中药的应用频次高居第一位也在理论层面上得到了支持。失眠病位在心、肝、脾、肾,致病因素在实则为热、瘀、气滞(饮食、情志及各种病理产物导致);在虚则为气虚、血虚。以药测证,实证有痰热内扰证、肝郁气滞证、瘀阻心络证;虚证有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与新世纪第2版《中医内科学》教材“不寐”病证治分类(痰热扰心证、肝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7]基本相同。
  从中医理论及临床治疗分析以上频次较高的类别:1)补虚药无论总频次或平均頻次均居第一位,主要是补气和补血药。说明气血虚弱、阴血不足致使神失所养是失眠的主要病机,补气、养血以扶正养神是虚性失眠的基本治法。江凤林[8]运用补气养血方药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症,总有效率达82.9%,疗效确切。2)清热药尤其是清热燥湿药应用频次居于前列。失眠多以饮食和情志因素居多,如生活压力较大造成劳逸失常,性情急躁,气有余便是火,或气虚及阳,阳盛不得入于阴而阴阳失交,加之饮食肥甘厚味,易成湿热,内结日久壅遏气机,故清热药为治疗失眠的常用药物[9]。陈家和[10]等运用清热化痰法治疗苯二氮艹卓类依赖性失眠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减停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戒断症状,提高记忆功能。3)活血化瘀药的应用频次也是高居前三甲。瘀血在失眠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谈到“不寐一证乃气血凝滞”,“夜寐多梦是血瘀”。因此临床许多学者认为血瘀[11]是不寐的重要病理因素,有研究指出,失眠患者常合并焦虑抑郁障碍、代谢及心脑血管疾病[12],这也反映出血瘀在不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陈燕芬[13]等研究认为血瘀质是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易感体质,Li-na Kan[14]等观察了血瘀体质失眠的针刺放血疗法的有效性。活血化瘀法常用于瘀阻心络型失眠,其临床症状多见于入睡困难型或彻夜不寐型失眠[15],方剂多予血府逐瘀汤,常用的药物有丹参、郁金、桃仁、牛膝等。血瘀型常与气滞型结合形成气滞血瘀型[16],或夹阴虚出现阴虚血瘀型[17]。4)安神药是治疗失眠的特异性药物,成为治疗失眠的必选药物。尤其是以酸枣仁为突出代表,常用的方剂有酸枣仁汤等。王宁[18]等采用系统评价方法结果显示,酸枣仁汤及其加减方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小。综上所述,本研究统计结果对临床应用中药治疗失眠的遣方用药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并没有对具体文献的原文进行一一分析,而仅是通过对相关数据库的全文检索得出,因此有可能会存在统计缺漏或不全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出现额外的统计增多现象,比如某种药物并不是治疗失眠但因为出现在了该文献中而被统计的情况。因此,本研究的统计结果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药治疗失眠的客观情况。
  因此通过本研究最终发现,甘草、当归、白术、丹参、柴胡、白芍、黄芪、茯苓、半夏、党参等是目前治疗失眠应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按《中药学》功效分类可分别归属于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和安神药等。这与李萍[19]等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失眠的用药规律基本一致。因此,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治疗失眠相关中药的应用情况,可为今后临床治疗失眠的遣方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4):1844-1856.
  [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1-523.
  [3]孙延娜,乔铁,张立德.中医药对失眠的影响及其机制述评[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7):1873-1875.
  [4]宋传福,李江涌,程万良,等.失眠症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253-255.
  [5]廖远生,谢步霓,吴松鹰,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失眠患者PSQI评分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7,7(34):147-149.
  [6]洪碧琪,钟礼伦,彭颖君,等.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概括[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7):69-72.
  [7]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152.
  [8]江凤林.补气养血方药治疗心脾两虚失眠患者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9,50(S1):152-153.
  [9]司富春.失眠中医证型和方药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9):520-523.
  [10]陈家和,王岳锋,袁松,等.清热化痰法治疗老年人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4):1833-1836.
  [11]吴向梅,黄深荣,管奕婷,等.血府逐瘀汤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抑郁症失眠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6):508-509.
  [12]崔界峰,杨薇,谢雁鸣,等.基于真实世界的失眠患者合并疾病及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519-3526.
  [13]陈燕芬,卢军,周宗民,等.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3):59-62.
  [14]Li-na Kan,Na-na Huang,Ya-jun Chen,et al.Acupuncture plus bloodletting therapy for insomnia in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a cl-inical study[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8,16(1):38-42.
  [15]劉玉,袁伟,张正国,等.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合并中毒性大疱型表皮松解症1例并文献分析[J].肝脏,2018,23(1):100-102.
  [16]丁海群,裴荣.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失眠10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6):49-50.
  [17]姜肖,冯慧,丁元庆.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丁元庆治疗阴虚血瘀不寐用药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6,42(2):234-238.
  [18]王宁,马华,马天成.酸枣仁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失眠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32-36.
  [19]李萍,韩琦,李洪海,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失眠的用药规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