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方案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以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等新教育形式所可能催生的教育的后现代化时代为背景,以探索省属地方高校适合自身条件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为出发点,从网络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入手。以“交通枢纽场站设计”课程为例,明确了课程定位与特色,提出了网络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方案、以及方案的具体实施规划与措施。其预期效果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交通运输行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网絡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交通枢纽场站设计;课程定位与特色;设计方案;方案实施规划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1-0128-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st-modernization education era which maybe be promoted by the new education form of internet+ education, intelligent+ educ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o explore the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for provincial university which adapts to its own conditions, and sets out from the revolution of the mode of mixed-teaching for internet online courses. Taking the "Transport Hub Station Design"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course orien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clarified, and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online course mixed teaching mode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measures of the plan were proposed. The expected effect of this work is to cultivate the applied innovation talents for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with sound professional quality.
  Keywords: mode of mixed-teaching for internet online courses; design of transportation hub and station; position and feature of the course; design scheme;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measures for the scheme
   随着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等新教育形式的出现,以往曾经风靡一时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精品课程群等本科质量工程项目已逐渐成为过去式;因为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内容更丰富、更详细的课程资源,如国际名校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司帕课、可汗学院、赏课、TED视频演讲、微课等都在以呈指数增长的速度丰富着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令人目不暇接;同时也让身处教育界的人士不禁反思,眼下是否已经真的进入了教育的后现代化时代?当然,良性的教育必须要遵循自身的规律,所有的教育形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对于现代化教育经验积累相对薄弱的省属地方高校,有必要在借鉴先进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比如从网络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入手,本着“成熟一批、建设一批、上线一批”的原则进行,逐步打造出线上与线下有效互动相结合的优质现代化精品课程。
  一、“交通枢纽场站设计”课程定位
  “客(旅客运输组织)、货(货物运输组织)、行(行车运输组织)、站(交通枢纽场站设计)”通常被视为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中的四大支柱课程,可见《交通枢纽场站设计》即是这四大支柱课程之一;在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且具有跨度大、知识覆盖面广、受众面广的特点,在培养方案中是一门专业核心课;但目前本校培养方案中该课程仅面向交通运输专业,但根据该课程特点(具有运输组织学与交通工程学交叉的学科特性),未来上线运行后可考虑扩展到交通工程、物流工程等其它相关交通运输类专业。本课程反映了随着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现代化技术装备的采用、运输组织模式的优化而形成的交通枢纽场站设计的新理念;收集了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成果与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枢纽场站规划与设计的研究内容,探求当前交通枢纽站场设计领域研究重点、难点、热点等具体问题,掌握交通枢纽场站设计技术条件、客运站、货运站、区段站、编组站、调车驼峰、高速铁路站场及枢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枢纽、水运港口枢纽、航空机场枢纽以及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前沿发展趋势等。
  从专业技能培养的角度,通过重新梳理优化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归纳小结、知识拓展讨论、作业布置、课程考核等几个环节,体现了交通枢纽场站设计的教学规律,使学生比较全面的熟悉并掌握交通枢纽场站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把握学科动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交通枢纽场站设计/运营/科研、交通运输技术管理、交通工程设计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交通枢纽场站设计”课程特色
  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分通常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几个阶段,本门在线课程《交通枢纽场站设计》主要研究讲解设计阶段的相关知识内容。与校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教学内容安排遵循工程设计体系,力图通俗易懂,保证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形成整体交通枢纽场站设计理念,本门课程的亮点与特色主要体现在:
  1. 设计以运营为导向,设计为运营服务;即本着设计是為运营服务的理念,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后期运营服务的实际需求,在课程的绪论部分开宗明义,阐释了交通枢纽场站的运行机制,使设计方案更具合理性与实用性。
  2. 从宏观层面以交通需求预测为前提,课程内容与知识技术上深入把握交通枢纽场站设计中处理问题的多解性、近似性、经验性、模糊性、综合性[1]等特点,力求与时俱进以更新,引入铁路站场平面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技术[2],融入最新智能化[3]、智慧交通场站[4]设计技术。
  3. 从微观层面在总体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上,不局限于某一种交通方式的枢纽场站设计,顺应国家当前“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大政策背景,以绿色低碳、大容量、快捷高效的轨道交通方式(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同时涵盖其它各种主要交通方式(公路(道路)交通、航空运输、水运交通)的枢纽场站设计,以及综合交通枢纽场站设计,跨度大、知识覆盖面广,使得整体课程知识体系构成较为全面系统,着重突出专业特色。
  4. 依据网络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将知识碎片化并重新设计编排,知识点划分较为系统而具条理性,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上更加充实完善且新颖:“交通枢纽场站设计”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方案(主体部分)在具体教学内容知识点划分形式上,主要分为章节内容纲要、课前教学视频、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与知识拓展讨论几大部分,共计七个章节,45个教学视频。这是在个人多年教学研究实践积累的基础上,紧跟交通枢纽场站设计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最新发展前沿理念与趋势动态,对同类课程的集成、消化、吸收、重构再造后的创新性成果展现,并力争实现以授课内容与目标为导向的个性化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凯文·凯里(Kevin Carey)近年出版了《大学的终结:泛在大学与高等教育革命》一书,书中详细论述了大学的历史变迁、大学的本质、大学的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泛在大学的定义(信息科学技术的革命及其与教育的融合使得“泛在大学”的理念应运而生)、传统大学在大趋势下的挣扎,以及未来高等教育的学历认证与呈现形式。此书引发一系列思考,未来的大学将会是什么样的?慕课、在线教育的更深一步发展会否演变为泛在大学,进而引发高等教育的新变革?与校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本门在线课程建设更加突出的特色在于注重把握当前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深度结合的特征,紧扣教育新时代数字化学习环境特点,正视大学从价值取向到课程概念、教学模式、新工科理念以及学分认证制度等方面将要或正在发生的一些系统性和革命性变化,力争将本门课程打造成交通运输领域的泛在课程,以助力本校、本院高等教育教学事业迎接并适应未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与机遇。
  三、网络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础
  本人自1998年进入大学学习开始接触交通运输领域,硕博全日制脱产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取得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并曾就职于哈尔滨铁路局、参加了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管理有限公司的首都高校博士生挂职锻炼,多年的学习研究和现场工作实践使我对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是《交通枢纽场站设计》这门课程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交通枢纽场站设计》作为专业必修课,具有跨度大、知识覆盖面广、受众面广的特点,比较适合于开设在线课程。本人自2013年从事高等教育教学事业以来,全程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导航培训班,以及学校近年来举办的多场有关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的专家现场讲座,经历了板书、多媒体、讲课比赛等授课形式的教学历练,已连续四年讲授《交通枢纽场站设计》这门课程,历年学生闭卷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81.21,77.03,7
  6.83,78.4。曾于2018年协助参与并完成“交通运输设备”在线课程建设章节中《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分类及特点与系统构成》部分的PPT制作、讲稿设计与在线视频录制工作。
  总体而言,作为一名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本人在个人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与现场工作实践技能演练、讲授课程的相关材料(PPT、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业、测验、讨论和辅助学习资料等)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积累,可以较为充分的支撑本门课程的在线建设与实施。
  (二)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在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上,以新兴工科技术发展为导向,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传统教学向导学转变,以“课前教学视频”内容为主体,辅以“知识拓展讨论”内容,结合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内容,将预习、讲授、复习三段分别融入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翻转式教学形式,使在线课程与面对面课堂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志趣[5],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问题反馈机制设计
  充分利用智能技术与智能设备,使在线课程的平台空间随着网络平台逐步向外延展,利用教学网络平台,通过各种形式构建虚拟课堂、论坛,开展主题式专项导论,实现线上、线下的师生、生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课外作业配置
  充分分析教育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教学的要求、国内外交通运输政策的前沿发展导向、交通枢纽场站设计领域的具体工程实践案例,根据社会需求和课程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的设计、布置重要章节内容的课外作业,并配置相应课程设计任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   (五)辅助学习资源建设
  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授课形式,及时在线列出、推送“交通枢纽场站设计”课程有关的各种形式的最新辅助学习参考资料。
  (六)评价考核方式
  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要求完成课程的同步学习,包括学习课前教学视频、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完成课外作业,在此前提下,获得期末考试资格。
  最终评价考核的分值比例为:平时课外作业(30%)+期末考试(70%)。
  总分数达到60分及以上,可以获得本门课程相应学分或证书。
  四、网络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方案的实施
  (一)教学实施规划
  以 “交通枢纽场站设计”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方案(主体部分)为蓝本,依据知识点划分的章节内容纲要,按周次安排教学授课计划表,利用教学网络平台登录日志统计与课堂签到等形式监督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出勤参与情况,以学生按要求完成课程的同步学习(包括学习课前教学视频、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完成课外作业等)教学环节为前提,审核学生期末考试资格,按计划组织结课考核。
  (二)后续建设与维护计划及措施
  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综合选用新版相关适用教材与研究成果,补充国内外前沿知识,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修订完善课程教学视频、教学大纲等核心课程资源,打造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外作业、辅助学习资源建设等一体化的“交通枢纽场站设计”优质在线课程。
  五、结束语
  在学生日益多样化、科研日益综合化和服务日益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将教与学、教与研相统一,实现大学按计划招生与学生毕业后按市场需求参与竞争的完美对接,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6]。“交通枢纽场站设计”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的预期效果,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交通运输行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国家及省级交通部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咨询机构以及交通规划、设计和运营单位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如技术科学家、岗位业务能手等;以实现“助学、筑梦、铸人”的大学教育教学目标,体现大学及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服务能力等教学学术水平,为追赶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学校ESI排名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于金苗,苗丽雯,等.现代铁路工程师手册[M].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1998.
  [2]任南杰.鐵路站场平面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西南交通大学,2011.
  [3]史天运,张春家.铁路智能客运车站系统总体设计及评价[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8,27(7):9-16.
  [4]刘纯洁.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创新与实践[EB/OL].https://mp.weix
  in.qq.com/s/NWfsoMgNmjLHdxRITpLwag##,2018-09-29/2019-01-28.
  [5]张嘉敏.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专业课启发式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15,6(232):33-53.
  [6]张嘉敏,李守军.省属地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途径研究——基于大部制一体化交通背景地方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的视角[J].科教导刊,2014,10(21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