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生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结构的要求不断提升。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的研究生管理模式,以及这种管理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其次指出了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发展的意义。最后,针对现有管理模式的不足,探索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的具体发展方向,以推动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號:2096-000X(2019)11-0045-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graduate students enrolled in China is increasing, and the society's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alent structure of graduate student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graduate management model,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is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new era background,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graduate management model. Finally, 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mod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new graduate management mode, so as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tructure and mode in China.
  Keywords: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 integrated management; fin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引言
  研究生(Postgraduate)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生主要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管理主要包含研究生的教学培养管理与日常活动管理。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研究生的教学水平,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与综合科研实力的体现。当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年龄层次比较多样、结构组成比较复杂、专业方向比较分散,这都给研究生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当前研究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当前我国研究生管理按照专业和用途,主要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按照学习方法,主要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按按学习经费渠道不同,主要分为国家计划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生)和自费研究生[1]。由于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复杂、学习研究目的不同,因而当前高校的研究生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一些高校研究生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与本科生的培养脱节,尤其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党建工作、科研活动与文化活动脱节比较严重,造成了很多教师在实际学生管理过程中重复工作,影响了研究生管理的实际效果。
  第二,一些高校研究生的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尤其是一些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员还在学校中兼任其他重要职务,管理者的职责不够清晰。部分学校对于在职研究生、自费研究生的管理非常随意,学生在学校中遇到的多种学习问题与生活问题常常没有人解决。很多高校的研究生管理体系建设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高校推动管理工作完善的动力不足。
  第三,很多高校研究生的就业针对性不高,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应的培养能力却没有跟上。国家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长期存在缺口,但高校研究生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不理想状况。很多高校研究生的教学科目数年不变,难以适应社会“高精尖”新兴行业的发展需求。
  第四,一些高校研究生的管理比较粗放,研究生管理主要集中在成绩管理与学科管理上,管理的内容不精细、不全面,学科管理作为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重心对整体管理工作的辐射作用不足。很多学生选择成为研究生的原因不是出于对学术的热爱,而是就业压力的倒逼作用下的被迫选择。学校在研究生入学之后没有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与发展任务的转变,导致学生的科研热情低下,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困难。
  第五,部分高校研究生的管理因循守旧,管理手段比较落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严重不足。研究生管理的效能比较低,很多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比较碎片化的知识学习,而学校仍然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学生提出要出,组织的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学校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专业型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不足。
  二、创新与探索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的意义
  创新与探索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对当下中国的高端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研究生的角度来看,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科学研究与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多方面增强学生对最新的科研成果的探索能力,增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联系。同时,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能够帮助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深化对自己的认知与对社会的了解,提升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从高校的视角来看,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是对高校教学管理与日常管理的创新探索,能够降低学校的教学成本,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师资浪费与资源消耗,提高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综合效益,优化整合学校的多方资源,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效果与社会影响力,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从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来看,新的研究生模式能够培养研究生的“新”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水平,加深研究生对社会发展需求的认知,研究出更多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成果,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培养出新的研究型人才,能够全面改善我国的高端人才结构,增强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与探索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的路径
  (一)一体化管理模式
  一体化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是指高校研究生、本科生的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的研究生管理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要建立一体化的管理队伍,建设辅导员、研究生秘书、研究生干部的综合管理体系,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研究生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推进,提供思想保障。加强高校研究生管理党建工作与本科生党建工作的一体化建设,例如,建立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党建工作中的工作成果档案,建设研究生与本科生党建工作的对接小组等。深入发挥党建工作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发展成为本科生与研究生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桥梁。第二,一体化研究生管理模式的建设,要主抓科研工作的一体化建设。学校要鼓励研究生转变思想意识,将“输出”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体系梳理手段,引导本科生在科研进程中的发展。例如天津市南开大学,组织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参与到张志红老师的“浙江省垃圾分类试点社区调研”项目中,每两个研究生带领一名本科生进行调研问卷设计、调研数据采集、调研数据分析整理工作。在这个活动中,研究生重新梳理了科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对自身的学科专业产生了新的认识,多名研究生表示“在与本科生的交流中找到了自己读研究生的初衷”。第三,一体化研究生管理模式的建设,要积极发挥本科生在文化活动方面对研究生的带动作用,将研究生从电脑、图书馆、实验室中解放出来,体验到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加强身体锻炼与情操陶冶,释放心理压力,多多了解社会的新知识与新变化,在文化实践活动中与同学、校友进行交流,增强研究生之间的凝聚力。
  (二)多元融合管理模式
  多元融合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是指在学科管理与成绩管理之外,重视研究生的综合技能的培养,重视管理研究生在校园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虽然信息科学技术辅助教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教育这种传统的行业还是有科技无法替代的人性化存在,所以在对学生情感、意志的熏陶上,还需要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去做表率而逐渐养成[2]。教育要传授给年轻一代生存发展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启迪他们的智慧。多元融合的研究生管理模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发挥校长在学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加强对研究生辅导员的管理组织培训,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例如,开展研究生调查研究活动,用量化研究的形式了解学校研究生的真实需求,调查研究生对教学安排、实验研究项目、教师与实验室环境、课程进度、宿舍环境、校园环境的满意程度,从研究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管理工作进行重新规划。将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发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联系到一起,增强多元融合管理模式的适用性与发展性。第二,要建设多元融合的校园环境氛围,调动学校各级管理者与学生干部参与到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的个人价值,鼓励教师在研究生教学中符合教学伦理的创新行为,提倡教师努力工作和相互关心,培养学生和教师对学校组织的自豪感,促进教师对工作期望的理解,培养学生与教师的协作与团结精神。进行合理的班级规模规划,避免教师在教学中顾此失彼。
  (三)联合培养模式
  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用人单位,学校——政府——用人单位两方或三方在研究生培养中进行有效的联合,提高研究生管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人才管理培养模式。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实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优化学校——政府——用人单位联合培养的资源开发,运用项目申请、服务外包、共建实验室、技术人员分享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整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模式中的差异化资源。充分利用政府的高端人才培养计划与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搭建联合培养平台,增强对企业用人需求的了解,实现学校、政府、用人单位资源的有机整合与深度融通;第二,理清学校——政府——用人单位联合管理培养模式的动力机理,明确这种动力源的最终归属,将不同部门产生的动力进行细致的划分,通过事业导向的内部精神驱动与合作共赢的外部利益驱动,加深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向中的引导作用。按照市场与社会的需求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调整,明确用人单位和学校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各自的利益结构,深层次的激发三方联合培养的动力;第三,健全学校——政府——用人单位联合管理培养的保障机制,通过签订联合培养合同、加强联合培养进程管理,保障学生的就业与企业的用人安全,增强联合培养的合法性认同;第四,构建学校——政府——用人单位产学研一体化、文化交融的互通互融创新合作机制,增强三方互相之间的理解和认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以增强联合培养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的互动,实现多方互利、联合共赢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精细化管理模式
  精细化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是指对研究生在学校中学习、活动的全进程的管理,利用量化细节方法、细分执行方法、综合管控方法、多元竞争方法,完善高校研究生管理的管理流程与程序,提高学校的学科竞争力,提升研究生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高校研究生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建设要从四方面着手:首先,要建立调课预警机制,对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调课次数进行管理,维持研究生的教学秩序;其次,要对论文日志过程进行管理,科学安排开题时间,合理安排中期检查与论文答辩进程;再次,要建立论文进度预警机制,按照分数等级与选题难度等级,对得分较低的研究生进行及时的预警,避免由于进程管理失误造成研究生难以毕业;最后,要对整个精细化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例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立的精细化研究生管理模式,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调课预警机制。学校教务处对研究生的资料模板化率和教学资料按时提交率进行管理,将教学资料合格率、调课率、教学事故发生率列入教学秩序考察表的常规项目,定时对教学秩序进行抽查,对没有按照精细化表格进行教学管理的教师及时培训。此外,哈尔滨工程大学将专家听课率、教师培训率、教师开课率、教师历次评估走势、教师授课质量统计分公布在学生选课系统中,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课,及时了解课程设置中的变化[3]。同时,学校统计研究生实践课程率、生师比、选导率,对研究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每个学年进行一次业务调整,提升学生选课系统的科学性。   (五)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是指,高校的研究生管理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动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生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转变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管理组织方式,重新整合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多种资源,提高教学管理与日常管理的效率、效益,提高学校研究生的综合竞争力与学科竞争力的过程[4]。高校研究生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基础信息技术设施。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研究生的课程表进行自动编排,将学校的教学场地信息、实验室使用信息、运动场地信息进行实时信息化管理,方便学生通过教务处信息系统进行查询,减轻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负担,提升研究生管理的效率;第二,建立研究生管理数据库,将学生研究所需的资料、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教材的订购信息、学生成绩的考评信息优化整合,录入到研究生管理数据库当中,学生可以根据学号申请账号,在数据库中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第三,提高教职工与行政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局域网络的安全性,提高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模式建设的思想认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的探索要从一体化、多元化、联合培养、精细化和信息化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从本文的分析可知,探索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有助于高校创新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整合学校、社会的多方面资源,调动学生组织、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人员的多方面积极性,有效提升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因而,教育管理部门与各高校要不断对研究生管理体系进行升级与完善,在实践中创新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晓丹,高悦凡.多维视角下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28-30.
  [2]李星,王安源.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1):201.
  [3]黄正洪,漆莉.财经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50):4-5.
  [4]文敏,李磊,梁丽芝.创新教学培养模式,提升“四型”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質量[J].行政与法,2017(10):39-45.
  [5]李斌.协同创新形势下的吉利GM1000企业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7(25):145-1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