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艺术素养的培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小学美术及艺术素养的概述
(一)小学美术存在的重要性
图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信息传递方式之一,通过图画人们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或是记录事件。图画不仅在原始社会发挥着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中,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术也作为一门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美术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任何有效的学习都会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学科是一种艺术素养类课程,学生为了达到好的画画效果就会主动去观察事物、关注细节,在得到自己的感悟后又要动手通过画画的方式进行合理表达,这个完整的过程会使学生不断提升,能够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让学生在平凡中体悟美是什么,并通过图画的方式进行表达,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必要性
艺术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离不开艺术,同样在小学生的课程安排中也有相关学科,而美术就是这样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情感、生活、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首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艺术课程是多种学科的综合,既要学习与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学会通过语言、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多种多样、新颖独特的材料,学生在研究材料、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得到智力的开发。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通过艺术活动,人们的各个感觉器官得到满足,思想和精神方面得到了净化,美与丑将会更加鲜明,艺术素养的培育正是对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满足。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尚且处于发展阶段,小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来激发他们的感悟力和创造力,无形之中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和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小学阶段是美术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夯实美术基础的重要时期,但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中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美术教师评判标准单一,过分追求模仿的问题。学会最基本的绘画技巧、可以把物体画得逼真只能说是一种技术,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美术,也不是让学生学习美术的真正含义。小学生主要以简笔画为主,简笔画是观察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将其基本轮廓和特征进行突出的一种画法,但很多教师都以学生画得是否逼真作为评定标准,导致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缺乏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是美术鉴赏课并没有真正落实的问题。美术课不仅是要学习绘画技巧,还需要对一些专业的美术知识进行学习,尤其是美术鉴赏更是重要的内容。由于美术鉴赏课的结果并不像绘画技能提升那样明显,而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很多教师并没有开展美术鉴赏课,或是在鉴赏课让学生记住主流评价而缺少自我感知和理解的内容。
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一)正确认识美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美术不是简单地描摹和画画,而是通过美术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小学生正是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时期,也是学生对美术学科形成正确认识的时期,所以教师更应该以专业的态度和正确的教学内容、方式去影响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师要重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定期开展美术作品鉴赏课。在小学生的眼里,“美”是什么?何谓“美” ?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答案,他们对优秀美术作品的解读也停留在初级阶段。所以美术教师在开展艺术作品鉴赏课的时候就要对美术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最直接的视觉领悟转移到深层次的精神层面。此外,在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去进行赏析,但教师也要教授一些专业的鉴赏方法,让理论知识和学生的自主性相联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情感表达,拒绝单纯简单的模仿
作为一名小学生美术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小孩子的思维发展尚未固化,对很多事情充满了好奇与想象,所以学生经常会发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太阳一定要画成圆圆的?”这种最原始、最纯粹的疑问正是创新、创作的灵感所在,所以我们不必按照事物原本的样子过分约束孩子,学生天马行空进行大胆创作的时候,正是他们创造力真正得到发展的时候。另外,美术教师也要学会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表达。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绘画便是其中的一种,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颜色等方式合理地宣泄情感,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摆脱传统束缚,追求美术课堂的开放性
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就意味着美术课堂要和传统课堂模式区分开来,更加注重开放性。所谓“开放性美术课堂”,是指美术课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区域上具有开放性。
先從教学方式上的开放性谈起。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区别于传统的单一说教式教学,美术教师要将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主动提问、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讲解、学生自己回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只是课堂的掌控者,教师可以选取学生喜爱的事物开展课堂教学内容,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教学区域上的开放性则是指,美术教师应该带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为美术创作积累素材。这种开放、灵动、活泼的课堂模式,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升。
(四)留心生活,重视表现艺术人文性
美术创造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文性的一种体现。艺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种体现,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美术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体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人文性,更要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感悟美术的人文性,是指要让学生关注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去体悟作品中蕴含的特殊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生活的技能,在观察、实践、思考中抽象出事物的特性,并用画笔艺术地表现出来。通过学生作品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在传授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内在情感的表达和净化,其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采用明快的颜色,说明他的内心充满喜悦;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充满暗淡的色调,则说明他的心情是灰暗的。此时,我会和学生谈心,了解他的心思,如果发现该学生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三、结语
在教育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全面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教师和家长也都更加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现今的美术课和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课有了很大的区别,美术课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任,所以对美术教学和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程不应是沉闷的课程,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方式才是小学生学习美术所需要的;教师也应该在不断学习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在观察力、想象力、感悟力和创造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通过活泼有序的美术课程的建立,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作为一种艺术学科,美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自身要明确艺术素养养成的意义,并通过多种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索,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为将来成功的艺术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周子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