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核心素养下美术单元教学作业形式设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被认知、学习和探究。从“三维目标”到“美术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进入新时期的一个标志。美术核心素养下,怎样完成对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目标达成以及学科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影响目标的思考,成为学校美术教学探究的方向。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从学生作业和作品中呈现出的效果,感受到学科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力。
【关键词】艺术核心素养;单元教学;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102-01
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特点:怎样才能让学生面对真实性创作主题,将美术家的思维和创作过程转化为教与学的方式”?怎样在教学中达成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美术教学课业类型分为“欣赏 评述”“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综合 探索”等四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首先要解决原有“一课一练”中出现的美术欣赏与技能学习分离;技能学习与创作、与生活相分离;只重视作业的美感而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单元教学设计中课业类型通常是综合性的。以下对核心素养下美术单元教学作业形式的设置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新旧课堂作业形式的变化
旧课堂通常是教学+练习的一课一练的情景,解决简单问题,通常知识是零散和分离的。新课堂课时目标是目标1(教学活动1+作业及评价1)、目标2(教学活动2+作业及评价2+……)等;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总目标是课时1目标、课时2目标等的组合,由每课时的关联情景的达成逐步深入到较为复杂问题,最终在每个课时连续真实性学习的综合情景下,完成一个单元复杂的问题。教学中如何“教”学生自主学习,一直是课改的一大难题。怎样让学生像画家一样思考和创作?如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是新课堂作业设置的新思路。
二、核心素养下的单元学习目标设置
首选选定单元主题,确定课程重点,明确能力技法,使单元课程中看似零散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统一整合;制定单元教学任务书,布置整个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任务、方法、进度、评价标准等。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先确定真实性的学习成果,然后设计出最佳路径[1]。
通过真实性的学习实践,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案,谋求最佳结果。布置学生每课时学习单,并注重整个单元知识技能的递进和连贯性;促进学生完成每课时知识或技能任务的达成;教学实践成为不断反思、调整、修改和完善的“行动研究”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像专家一样的思考和创作,形成一个对自身素养提升和积累的过程。
三、教学各个目标的连贯性深入与匹配的作业形式设置
单元教学设计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要完成整体的目标。如《绘画单元》教学中,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从学习任务1到学习任务N每节课设置成递进式的关联问题进行教学实践,而单元中的每节课又要形成连贯性深入的情景,完成知识的叠加和延伸,每节课要达到真实性学习的目标,绘画单元学习任务主要让学生感受绘画是一种表现语言,并体会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意能力、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各方面目标的逐步达成。完成用线描形式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画面,学会运用点、线、面写生—构图—画面装饰—背景添加—深入刻画等一系列目标的独立完成,其中的连贯性知识体系与作业的呈现形式是相匹配的。在教学中达成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形成,绘画单元作品创作,是综合美术知识与技能、主题与形式、材料工具与技法等多重复杂关系,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构思构图,围绕主题对自己的创作方案与表现进行推敲、调整,从而形成不断完善的作品[2]。
四、核心素养下的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中的注重点
单元各课时注重学生的真实性学习;注重学习的深入理解;注重学习過程与方法;注重真实性学习评价。重视美术学习结果,运用过程性评价,随时发现和改进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创设情境、解决问题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保障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使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及其学业质量水平得到持续提升。注重学生作品的展示环节,让绘画表现和作品呈现的愉悦感给学生素养的提升产生积极地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与评价[J].中国美术教育,2017(2).
[2]张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指南[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