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秉承国家现代化建设及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转变探索,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为兄弟高校开展学分制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主选择;管理模式;授课模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4 — 0165 — 03
   在以质量求生存的今天,高等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高等学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十八大对高等教育的提出的立德树人宗旨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理论创新”,“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意义。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以2014-2015级学生为载体,开展“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1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探索的意义
   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教界乃至全社会。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在2014年开始在学校率先实行学分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所喜爱专业的毕业学分要求,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授课教师等众多优点。但为了真正实现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效果,需要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和教师授课模式进行转变,这不同于传统学年制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探索与实践学分制体系下学生管理模式、改变课堂授课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为关键点尤为重要。
   1.1 促进学生理性选择专业
   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由于对所报考的大学专业设置不熟悉,由其对自己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没有明确想法,导致对报考专业相对盲目。而实行“自主选择”理念下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新的管理模式,打破传统自然班级整班对应一个专业的束缚,使学生通过公共基础知识和前期基础教育后,在对相关专业设置及发展方向了解后,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和未来规划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学习、自主选择专业,这种模式更科学合理。开展“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1.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在对专业了解基础上选择学习就业专业,更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行3~6年学分制,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和个性化需求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
   1.3 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并提高教学质量
   “自主选择”理念下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把课程学习、知识体系构建、专业选择、学习课程进程的选择权,即“学生成才的选择权利”交给学生个人处理。在学院现行实施的教师授课纵向竞聘基础上,相当于二次引入了教师授课横向竞争机制,使授课教师面临是否有学生选择自己承担的课程竞争压力,这势必激发教师投入教学的经历与热情,变成教学推动力,从而促进学院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学院深层建设内涵,必将使学院整体教学质量提升。
   1.4 调整优化专业体系结构
   目前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程度仍然反映社会对一些专业的人才需求,这种现状为学院合理配置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院专业的社会需求适应度提供了依据。学生喜欢选择的专业,学院可以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不喜爱的专业,则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学院通过依据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可一定范围内实现专业调整和淘汰机制,进行专业优胜劣汰,从而可以有效地优化学院专业结构,充分调动和优化配置学院的人、财、物资源。
   1.5 扩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封闭视域
   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转变,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可以提供学生最大程度的自主选择权。通过传统自然班管理模式向网络专业班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传统教师授课分配班级模式向学生自主选择授课教师模式的转变,极大地体现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理念。课题研究中所要建立的“自主选择”式管理模式和授课模式,使学校人才培养呈现出全新的态势,能够发挥学校和学院的最大办学效益。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封闭视域,为其他学院开展学分制提供真实有力的实践经验支撑,有助于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扩充。自动化学院在我校具有学生最多、教师最多、可支配资源最大、专业数多等典型特点,在自动化学院进行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其培养经历和所取得经验、管理机制及保障措施具有全校乃至国内高校借鉴作用。
   2 “自主选择”理念与学院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矛盾
   现行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不利于达到“自主选择”理念下的教育根本目标。需对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及授课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学分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
   2.1 管理层面上的不足
   学分制需要学生对自然班观念弱化,同班或者同年级学生的上课地点和时间较分散,这些导致学生的课堂管理面临挑战。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分制学生的选课自由。缺乏对授课教师或课程的认知,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面对同样选课学分,学生更趋向于选择容易通过的课程,这些问题需要管理层面进行新的认识并改革办法。由于学分制下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对课堂及课后的管理体系,加之班级观念逐渐弱化,缺乏完善的導师制,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缺乏认知和管理。    2.2 教学层面上的不足
   教师传统课堂授课观念存在惯性,考勤和课堂纪律仍成为约束学生的主要方式。学分要求的修读学分总数,导致学生在选课方面走捷径,选择一些易于完成的课程,但这完全偏离学分制模式的本意,削弱了学生学习体系的完整性。教师横向竞聘下学生选择教师及课程的方式,对教师产生较大压力,存在部分教师可能会为了人数的要求而去放松授课要求,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同时考虑到我校即将全面实行学分制,院系之间的差别使得跨专业甚至跨学院选课也存在障碍。
   3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
   3.1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探索
   通过学院组织管理部门、学校本科生院、学工办联合制定学生管理办法,实现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学分制在现行的学生管理模式中不利于达到教育根本目標。需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学分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完善管理制度,使学生弱化行政班级的概念,适应班级内多专业学生共发展、共学习生活模式。通过教务部门网络选课合理分配专业班级,实现虚拟班级与现实自然班级的有效结合。合理安排教师授课的时间和地点,使学生能够充分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在兼顾不同课程性质比例的前提下,尽量保证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同时加快管理系统层面升级改造,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从选课的源头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避免学生选课过程中出现的盲从现象。
   以自动化学院2014-2015级本科生为载体的“自主选择”式学生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将传统专业内自然班级选课管理模式向网络自主选课班级内各专业学生管理模式转变探索以及二者的有效结合措施研究,实现传统自然班级内一个专业学生管理向学分制下一个自然班级内多个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学院内研究所与学分制自然班级对接制和本科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导师制二者有效结合方法探索。
   探索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选课与学籍管理模式,实现学分制选课管理制度、自主选课学分管理方法、自主选课指导办法、自主选课与专业符合度提醒措施、学分制学籍预警管理办法、校际交流学分互换管理等措施。
   3.2 “自主选择”理念下教师授课模式探索
   在学院多年实施的授课教师纵向竞聘基础之上,探索与实践学分制“自主选择”下专业课教师横向竞聘,实现授课教师队伍二次筛选优化。对纵向竞聘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课程及排名靠后的教师进行淘汰,对横向竞聘中学生自主选择人数较少的授课教师进行调整与授课方法的培训,实现对优秀教师进行优先软硬件资源配置,提高“自主选择”式学习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针对学分制“自主选择”的特点,以学院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等为依托,制定多元化树型教学目标体系。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本身知识体系为“刚性基础”,以教学目标的树型结构为载体,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形成基于层次案例教学的创新型双闭环教学模式。
   通过学院课程性质最重要、内容最体现自动化核心、学时最大的《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授课优秀主讲教师为代表,带领授课团队实现授课模式改革,以教学目标的树型结构为载体,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基于层次案例教学的创新型双闭环教学模式实践,通过改革探索一条学分制下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
  
   3.3 “自主选择”理念下监控与评价体系探索
   学生管理与教师授课效果监控与评价体系由校督导、院领导、所领导、学生、班主任、辅导员、课程负责人、教务处评估中心组成的多层级监控与评价体系,实现不同角度立体化评价。在充分保障学生选择课程、选择教师、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权利基础上,实现学分制培养链条内全面监控与评价体系。通过学校本科生院、学院人才培养办、各研究所、督导组、学生、班主任、辅导员、课程负责人等元素联合建立的多层级立体化监控评价体系,为学生管理模式和教师授课模式的实施提供动态实时信息反馈。有利于课题任务的开展与实施,同时为及时修正和完善管理模式与授课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通过研究,实现学院范围内构建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与授课模式,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优化调整专业结构,通过2014级、2015级本科生的系统完整学分制实践,总结梳理了学分制的关键环节与有效方法,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学生成才的选择权利重新交给学生,通过学院管理模式和授课模式的改革,最大范围内实现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选择就业专业。其次通过自动化学院为试点,在“自主选择”理念的指导下,为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科学合理的有效途径。再次实现课题研究成果在学校范围内可示范、可推广,并对省内、全国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可借鉴模式。
   4 结束语
   由于我院是首批试点单位,课题研究经验和取得成果对学校其他兄弟院系实施学分制培养模式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通过我院范围内实施自主选择模式培养,可以为其他学院寻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出一条途径,间接受益面将是学校每年4000余名本科生。而且通过实行学分制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实践,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及资源配置优化。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于立君,田凯,王辉.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HEU为例分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vol.32No.3;p22-23;2013.3.
   〔3〕张志宏.基于双重视角的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代教育》,2016年第10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改项目《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责任编辑:侯庆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