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困生”脱“困”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赐与补救或矫治的学生。事实上“学困生”并非是因为遗传或生理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问题生”,主要是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因素而形成的特殊学生。“学困生”在每个班级当中都是存在的,他们给班级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尊重理解  自信上进
  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经历不同,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接触的社会环境不同,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学困生”。这些“学困生”或多或少给班级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在班级内有的心存悲观心理;有的坡罐子破摔;有的消极叛逆。所以,班主任要重视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找出生成其现状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逐步促进其转变。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曾遇见很多的“学困生”,也成功转化了许多“学困生”,也有转化失败的例子。针对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我想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呵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学困生”只是在学习过程中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虽然他们的某些行为在班里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学困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成绩差或行为表现差。传统观念中,老师们常把“学困生”当成坏学生而厌弃他们,这样严重的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当他们自尊心受到某种伤害时,往往会出现对立情绪,不听管教,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这些种种表现,根本在于他们缺乏理解,缺少温暖,心里压抑,因此,在转化“学困生”时,教师光采用批评和处分是不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歧视;不冷嘲热讽;不变向体罚。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学困生”更需要理解,更需要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对于”学困生”要特别热情,特别耐心,有特别强的责任感。“学困生”有自尊,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同学的认可。教师要用“爱”温暖“学困生”的心扉,树立信心,力求上进。记得一次改学生家庭作业时,班上的胡文志的《学习与评价》上几乎空白一片,我情急之下把他的作业本撕了。事后我觉得这样做太冲动了,中午我把我的《学习与评价》送到他面前,并当全班同学面向他做了检讨:胡文志同学不写作业是不对的,但我冲动的把他的作业撕了更不对,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道歉,同时也希望他上任何课都要认真专心听课,课后认真写作业。事后我听班上的学生和我说,那天胡文志哭了。之后我惊奇的发现,胡文志的作业再也不拖拉了,而且书写很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后来,这位学生在思想上,在学习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对学习树立了信心。从而班级里的学习风气也大有好转。可见,对”学困生”越关心,师生关系越密切,“学困生”越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转化工作的效果就会越好。
  二、家校联手,共促“学困生”成长
  相当部分“学困生”的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不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情况,而老师对学生在家情况了解也不多,这时家校沟通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家校信息的交换,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生,才能对一个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2015年我教过的初一(2)班的一位女生张月月同学,她平时不大爱说话,作业经常留有几题不写,学习成绩不好。我电话邀请了其家长,从与其父亲谈话中得知她父亲长年打工,母亲开店,难得回趟家检查她作业,问她:这些题为什么不写?她敷衍她家长说:这是老师布置的选做题,可以不写。久而久之她的成绩越来越差,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各科成绩在班里很差。了解情况后,我就和家长配合,共同做她的思想工作,给她信心,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多找她谈心,鼓励她,并给她补缺补漏。终于她对自己有了信心,对班里的活动也积极的参加,学习成绩也有较大的进步。
  三、用真爱感化“学困生”
  现在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教育粗暴简单,让相当多的“学困生”体会不到家庭真正的关爱。这时老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用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把爱心多倾注在“学困生”身上,做到感情上亲近、兴趣上引导、学习上启发、生活上关心。课堂教学中多给他们回答问题、扮演角色的机会;课外多与他们交谈、谈心。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时,用谈心、交换意见、鼓励改正的方式取代批评的做法,他们会在心里升起新的希望,轻松地投入学习。就拿我班的刘阿宝同学来说由于家境不是太好,他也特别想学,为了让他对学习感兴趣,解除思想上的负担。我除了在学习上关心她,在生活上我也要关爱他。有一次,我送他一起回家,和他一起做饭,一起吃,那天晚上他脸始终洋溢幸福的笑容。他在周记写到:老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这样,学生心灵的距离与我拉近了。如果我们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那孩子们一定会给你一份满意的答卷 。
  四、用激励重塑“学困生”的自信心。
  许多“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在心里有自卑感,作为老师,重要的是让这些“学困生”重拾自信,树立信心。“学困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想甩掉“学困生”的帽子,将学习成绩搞上去,但常感到力不从心,失败过多更缺乏自信。鉴于他们长期以来心里处于被压抑状态,老师需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你有能力”、“你能取得进步”等信息,要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每一个人细微的成功之处,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利用他们的优点促使其他方面进步发展,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切忌“太差了”、“真笨”之类丧失信心的话语。当他犯错误时,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改正。
  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有时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往往能激励其奋发向上,甚至改变他的一生。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宽容对待学生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我地现每个学生都是“学困生”,因为他们都各自有不够标准的地方;同时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因为他们都有自身闪光的地方。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更加艰巨而重要。除了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还要有恒心。后进生不是不可转化的,只要他们自尊心还在,上进心犹存;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后进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的。前苏联大文豪托尔斯泰说過:“如果教师爱他的事业,又爱他的学生,那么他就是一个十分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学困生”这个“与众不同”的群体,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去对待,做到以爱来感染他们,开启“学困生”的心灵,让他们树立自信,为自己的美好明天画上句号。老师要克服对学生的不满与埋怨情绪,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之材,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闪光之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促进学生稳步的、全面的发展。
  但转化“学困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摸索,力求找力求找到更好的行之有效地方法,开启“学困生”的心灵,并持之以恒,帮助“学困生”转化。
  参考文献:
  [1] 李巨涛.《论小学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J].黑河学刊.2007年11月
  [2] 韩素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与“后进生”转化》[J].科技资讯.2007年第2期
  [3] 高小泉.《素质教育观下中职后进生问题的再探索》[N].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
  [4] 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04月
  [5]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 漓江出版社. 2005年06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