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冬小麦氮肥后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在总结小麦高产栽培各时期的管理要点和相关注意事项的同时,重点阐释了氮肥后移技术和氮肥精确定量技术,以期在最大程度减少物资投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种子和肥水的潜力优势,促进小麦优质丰产。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后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041-02
   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一般需进行2次氮肥运筹,第1次底肥,即在小麦播种前结合整地将氮肥总量的65%左右撒施于田间;第2次追肥,即在翌年春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追施剩余35%左右的氮肥。这种常规施肥方式的缺点是基肥中氮肥比例过高,易使小麦出现过多的无效分蘖,不但消耗养分,降低氮肥利用率,还会因麦田群体过大造成田间郁蔽,影响通风透光,使小麦在生育后期出现早衰和倒伏现象,降低单产和品质。
  氮肥后移技术是一种将氮肥施用比例和追肥时间后移的施肥技术。其中,氮肥施用比例后移是指将底肥的氮肥施用比例由65%降低至45%左右,将追肥的比例由35%增加至55%左右;氮肥追肥时间后移是指将常规返青期至拔节期追肥后移到仅在拔节期追肥。这种施肥方法更加遵循了小麦生长时期的需肥规律,减少了氮素的淋溶,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通过应用氮肥后移技术可明显减少春季无效分蘖的发生,增加有效分蘖,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促进旗叶和倒二叶健壮生长,促进光合性能的提高和光合产物的积累,最终促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精确定量施肥技术是在氮肥后移技术的基础上做到播种精确定量、施肥精确定量和浇水精确定量,在最大程度减少物资投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种子和肥水的潜力优势,促进小麦优质丰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不少农户对这2种技术的真正作用还存在质疑或认识上的偏差,为此笔者结合氮肥后移技术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小麦整个栽培期的各个阶段进行深入分解,以期为广大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1 氮肥后移技术
  氮肥后移技术更适用于单产7500kg/hm2以上的田块,不同的期望产量对施肥量的要求也存在差异。产量达到7500kg/hm2的田块,其施肥用量折合后为氮(N)225kg/hm2、磷(P2O5)112kg/hm2、钾(K2O)112kg/hm2、硫酸15kg/hm2,其中基肥用量为氮(N)100kg/hm2、磷(P2O5)112kg/hm2、钾(K2O)56kg/hm2、硫酸锌15kg/hm2,拔节期施肥量为氮(N)125kg/hm2、钾(K2O)56kg/hm2。产量达到9000kg/hm2的田块,其施肥用量折合后为氮(N)255kg/hm2、磷(P2O5)120kg/hm2、钾(K2O)120kg/hm2、硫酸锌16kg/hm2,其中基肥用量为氮(N)115kg/hm2、磷(P2O5)120kg/hm2、钾(K2O)60kg/hm2、硫酸锌16kg/hm2,拔节期施肥量为氮(N)140kg/hm2、钾(K2O)60kg/hm2。
  2 选用良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前提。品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才能在播种后为种子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使小麦的品种优势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豫东麦区冬播小麦适宜选用分蘖早、分蘖多、茎杆粗壮、抗病性强、成穗率高的半冬性和冬性品种,如济麦22、商麦156、矮抗58、烟农19等。
  3 施肥整地
  按照氮肥后移技術撒施基肥后,进行深耕,耕深20~25cm,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利于小麦出苗后根系下扎,然后再用旋耕机旋耕1~2次,使土壤细碎平整,上松下实。在整地前若发现土壤墒情不足,应提前浇水造墒后,再进行旋耕。
  4 科学播种
  4.1 播前准备 小麦播种前需要进行晒种和拌种。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将小麦种子平摊在大块的塑料薄膜上晾晒1d,并不时翻动几次以保证晾晒均匀。晾晒可以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种皮表面的部分病原菌,降低发病率,同时又可激活内部水解酶和蛋白酶活性,促进种子快速萌发。拌种的方法是用20%的三唑酮乳油25mL+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25mL+水1.5kg,混匀后拌25kg小麦种,拌匀后再将小麦平摊塑料薄膜上晾干。通过拌种,可有效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
  4.2 适期播种 适时播种是小麦高产稳产的又一关键措施,播种过早,冬前苗龄过大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晚,冬前积温少,有效分蘖不足,不易高产。一般半冬性品种播种选择在日平均气温达到14~16℃,5cm以上地温达到15~17℃;冬性品种播种要求日平均气温达到16~18℃,5cm以上地温达到17~19℃时。豫东地区冬小麦最佳播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0月10~17日。
  4.3 精确定量播种 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精播高产田块基本苗保持在150万~180万株/hm2,半精播中高产田块基本苗保持在210万~225万株/hm2;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精播高产田块基本苗保持在195万~225万株/hm2,半精播中高产田块基本苗保持在240万~270万株/hm2。小麦播种时,要求播深3~5cm、行距22~24cm,播后用镇压轮进行镇压,利于出苗[1]。
  5 麦田管理
  5.1 出苗至拔节期 小麦出苗后需查苗、补苗,发现缺苗断垄情况要及时补种,如果来不及补种,应在幼苗出现2个分蘖时带水移栽。为保证小麦安全越冬,需要浇灌越冬水以培育壮苗[2]。当50%的植株第2节间伸长2cm,倒3叶抽出,小麦正处于拔节生长期,此时将留作追肥的氮肥和钾肥施入田间,并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浇水。此时注意预防小麦蚜虫、红蜘蛛、白粉病和纹枯病的发生。
  5.2 孕穗至成熟期 从孕穗期到成熟期,既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最为旺盛的生长阶段,又是创造大穗多粒夺取高产的重要时期。在孕穗期,小麦生长锥已伸长,此时应注意预防晚霜造成的冻害[3]。在籽粒形成期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肥,以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增加光合产物积累。在小麦籽粒形成期已进入5月份,雨量逐渐加大,此后的管理中除注意病虫防治外,应做好三沟配套,确保雨后麦田不积水[4]。
  6 适时收获
  当小麦籽粒金黄、变硬,仅穗轴叶片稍带绿色时,表明小麦已进入蜡熟期,蜡熟末期是小麦的最佳收获时期,应提早做好抢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松华,付桂明.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浅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3(1):13.
  [2]张长征,李新联,李晓林.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5(1):23.
  [3]李立志.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27,30.
  [4]崔晓云,孙枫,白善军,等.沿淮地区稻茬麦浅旋耕机条播配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56,67.    (责编:徐世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