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有效开展课堂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分层教学方法的施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了我在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标。
  关键词:分层分组教学;激励制度
  一、为什么要实施课堂分層教学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应该是面向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不同的发展与进步。然而,也正因为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初中。就拿我所任教的班来说,初一入校时,优良中差的比例就为3:2:2:3,学生的潜在能力、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等存在差异,加之班额又大(每班50人左右),这种现状下,如果教师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后进生来说不但赶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连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最终就无法实现全体学生的素质整体提高的目标。所以,我采取了分层分组教学。本文主要说说我的课堂分层教学情况。
  二、首先,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
  关于科学合理,我理解的科学合理就是适合学生的。分组之前首先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把学生分为三种层次若干小组: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起点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和推理能力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优生;第二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一般,但有较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能力一般;第三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低,理解力偏弱,底子薄的学生。然后,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调查每个学生的突出点,喜好;2.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 3.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状况,明确自己的目标,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动力;4.确定组长。最后,开始分组:每个小组四人,1号和4号分别为综合能力最好和最差的学生,2号和3号成绩居中,并且某单科成绩与组内其他同学成互补趋势,(关于这点算是我作为班主任兼顾其他科的一种考虑。)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我还采取了加分激励制度,我把每个学生在组内的号数作为他平时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做对作业时的奖励的分数,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因为差生的号数为4号,所以获取的分值越高,这样可以调动小组其他成员积极鼓动本组4号组员多多参与回答问题,从而也使得4号组员在得分的同时由于对组内较大的贡献而收获成功和自信。
  三、有效利用课堂进行分层教学
  在课堂上,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我会把整个课堂百分之八十的时间交给学生。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第四章因式分解的提公因式法(一)时,我根据学案的导学过程,先让所有学生课前完成学案上第一层教学:公因式的定义及如何找公因式。然后利用课堂1分钟左右对正答案,小组内展开互助学习的形式使4号学员弄清楚错误原因加以纠正,接下来引导学生总结公因式的确定方法:(1)定系数(2)定字母(3)定指数。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最后进入第二层教学: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全体总动员。如果说前面部分有可能存在着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现象,在进入到这个环节的时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我会先设置类似于例题的两道题让所有学生独立完成。因为题少简单,所以大多数人会快速完成,然后由我及时的在教室巡回批改。这也有助于任课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等到绝大多数人做完了,我就选一优一差两份作业在多媒体下进行比对展示。这样展示讲解形象直观。比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边讲边板书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反应良好时,就进入第三层教学:当堂检测和能力拓展部分。当堂检测一般10分钟左右,用来测试学生对本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值本来是10分,而我在批阅的时候把分数扩大10倍变成100分,我认为这样也可以有激励作用。学习好的同学用时要短一些,做完了就举手示意就由我当堂批改。全对的同学进入下一关能力拓展。在我批改的时候我会随时公布批改人数和全对人数的比值,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作业的完成率,防止有人偷懒不交,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一堂课下来,学生课堂上练习的题比以往多了3倍。而对于个别课堂上没能及时完成当堂检测的同学,就课后由老师或者科代表单独辅导。
  如果是要教授难度较大的内容。我就采取“蚕食”的策略。例如分式方程的解是正数或分式方程产生增根这类题,涉及到分析表达,很多学生特别是中差生就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动起来?首先,我会选取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和板书。一般优生在我讲解完成了之后就能够做到理解并举一反三,模仿板书独立解决类似习题。但一离开板书部分优生就变成了会做不会写。就更不要说那部分在我讲解时可能就云里雾里的中差生。此时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多讲两遍当然效果更好,但是这样一来对于已懂的学生来说就是浪费时间。所以,我采取了以下方式:我把例题分成几大块,让学生记住这几块的顺序及要求,相对于记一道完整的题来说这要简单得多,然后,在练习题中根据每一块的顺序和要求去做,这样既肢解了大题,又知道该如何下笔,花时间不多,效果很显著。
  而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尤其是证明题,我采取的是先分析,然后肢解,最后由多名学生用接龙的方式口述,把一道大题的整个证明过程表示出来。这样的好处在于学生参与性强,注意力都很集中,不像以往,就只是和几个优生互动。如果遇到很难的部分,我就会请优生来回答,然后请中差生来说理由,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全面兼顾。
  四、课堂分层教学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分层太多,使上课老师的备课工作量成倍增加,尤其又是在待遇较低的乡村中学,导致虽然知道方法有效但很多老师却并不愿尝试的结果出现。
  2.在实施分层分组时某些家长及学生不顾及自身实际情况贸然对老师的安排存在非议,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家校矛盾。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达成之。课堂分层教学不但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采取课堂分层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水平的目的我认为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美]麦克唐纳,(美)赫什曼。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这样教书不累人》  严育洪   教育科学出版社
  [3]《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  (美)戴安娜·罗曼斯,(美)科尔伯格
  (四川省彭州市濛阳中学  6119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8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