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读写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要建立一种为写作而阅读的思想,以语言为躯壳,生活为血肉,思想感情为灵魂,读写结合,互相促进。找准读写“结合点”,通过阅读,感悟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把握读写“启思点”,任思绪飞扬,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适时圈点批画“疑点”“新知点”,以写助读,通过写批注或札记,深化阅读理解。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有效落实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76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如果没有阅读,写作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阅读,文章的“高楼”从何而起?只有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方能做到相得益彰。
   如果说阅读是积累素材、磨练技巧的过程,写作则是根据需要自主表述、表情达意的手段。我们要建立一种为写作而阅读的思想,以语言为躯壳,生活为血肉,思想感情为灵魂,读写结合,互相促进。
   一、找准读写“结合点”,通过阅读,感悟写作的规律和方法
   如:在八下《端午的鸭蛋》的教学中这样设计:
   1. 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鸭蛋的文章”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续写“我从文中积累了……”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3. 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从品析、欣赏、发现、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的话,这就是“创造一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这样,整节课以“阅读交流”为主线,通过“扩写一个句子——续写一个句子——创造一个句子”这三个引子、三个话题的展开来理解品评课文。这个片段,教师没有安排“写”的训练,却对写作规律进行了渗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握读写“启思点”,任思绪飞扬,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科学家爱因思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活跃、丰富起来。一切美好的创作和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使我们的思维获得了新生。筆者在执教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时,和学生一起在分析课文中“我”的父亲、母亲怎样看待于勒叔叔。笔者抛出了一个设想:假如父母和家人在船上遇到的不是穷人于勒叔叔,而是发了财的于勒叔叔会怎样?学生们一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后来把自己的设想写在了周记上,就是一次很好的练笔。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疑点”“启思点”,积极为学生创造滋生想象的土壤,营造激发想象的语境,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有效实现读与写的双向互动。
   学生思绪的火花被点燃,他们用自己的视角来看世界,笔者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了下来,此时的写因为读中的感悟、感动而显得格外自然、真切,是一种不吐不快的写。
   三、适时圈点批画“疑点”“新知点”,以写助读,通过写批注或札记,深化阅读理解
   下面以《羚羊木雕》为例:
   (在新知处点一点——)
   师:好。我们一个一个来看,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生:文中写了一只黑色硬木的羚羊木雕。
   师:真不错,有补充吗?
   生: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
   生:是非常昂贵的木雕。
   师:昂贵?文中用的是哪个词?
   生:“昂贵”是价格高的意思,文中用的是“贵重”。
   师:对。爸爸妈妈多次提到了这是个“贵重”的木雕,(出示答案:贵重)同学们拿笔去勾画出这个词。
   师:什么叫“贵重”呢?迅速拿出字典查一查。
   生:是价值高,值得重视。
   师: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吗?
   生:“昂贵”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而“贵重”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内涵。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可以把“贵重”这个词圈一圈。
   (在疑难处批一批——)
   师:同学们找到了吗?好,下一个问题,谁来回答?(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
   生:我把爸爸带回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可妈妈爸爸要我把它要回来,伤害了我和万芳的友情。
   师:真好,(鼓掌)还有补充吗?
   生:……
   师:这几位同学对课文非常熟悉,大家和他们的意见相同吗?
   生:相同(没听到有人说不同,如果有可以请他说一说)。
   师:那么让我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几件事。出示答案:查问木雕\送木雕\迫索木雕。
   师:什么叫迫索木雕呢?
   生:被迫索回木雕。
   师:对,我是被迫要回来的,把“迫索木雕”这个词组写在这段话的后面。
   在这个片段中:第一,每一处“写”,都指向读和写的对接口,比如“贵重”,从读看,是准确理解词义;从写看,则是准确运用词语。第二,凡是重要的阅读感悟,教师都随时提醒学生通过圈点批注等方式加以巩固和强化,这是实现写对读的促进作用的一个重要形式,即古人所谓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总之,只有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方能做到相得益彰,才能体验精彩的语文世界。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王城中学 4412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9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