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破学科壁垒提高英语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语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初中英語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课堂内容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强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教育。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努力,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打破传统教学,引导思维转变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应当调整和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是一对多、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自身英语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应当敢于打破传统,在制定课堂教学任务和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制定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相契合的教学计划,提高了学生对课堂英语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文化素质培养提高思想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从英语学习中获得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有利于英语自身的学习,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而且要教文化。
  通过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8A Unit3 A Day Out我们学习了各地名胜,古今中外的,国内外各个景点,了解了西方圣诞节,父亲节,万圣节,知道了中国春节、端午节的由来,7A Unit5 let’celebrate学生知识面得到极大拓展,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这就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到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去。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外国的东西,而且也担负着宣传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任务;要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外部世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英语课文中一些内容涉及到国情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口教育的层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学钱学森一课时可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教学the Great Wall一课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注重教学实践培养核心素养
  过去十几年的课程改革,英语课程提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科课程目标,从过去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双基目标转向了多元的综合目标,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经过十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过去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向了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些都成为了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的方式去完成课堂学习,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文化和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特点,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8A Unit3 A day out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习针对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或者一些有意义的地方进行准备照片,并且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运用英语对自己去过的地方进行描述,或者描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对于积极表达自己的同学教师应当进行鼓励。学生在学习语言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教学文本中的思想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主要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课程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学科核心素养。
  阶段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语言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总结和革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晓唐,赵思奇。2016.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5):79-86
  [2]王燕.2015.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8):59-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