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发言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的“解放儿童的嘴”让我记忆深刻,并深切意识到儿童在课堂上的言论自由是多么重要。一到上高年级课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担忧,那就是课堂气氛太沉闷。一个问题抛下去,往往举手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这不禁让我陷入了疑惑:为什么明明会的问题却不举手回答,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愿举手?
  课堂发言表面是一个说,实际上是思维和表达等方面的反映,学生的回答直接关系着本节课的教学成果。课间我找了几位同学了解情况,才知道这是他们腼腆、害羞的表现,有些学生不自信,害怕自己说错答案被同学嘲笑,有些学生不爱表现,不想成为众人的焦点,这诸多的原因造成了很多学生不举手的心理,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坏习惯。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积极举手发言的情景呢?
  一、用表扬鼓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后,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应当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在回答问题后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错误也要进行评价和引导,批评则是最大的忌讳,老师对他这种勇敢的举动更要给予赞美,我在课堂中经常对孩子们说“勇于说出你的想法,不要怕,说错了也没有关系”。要让学生树立这样一个意识:答错问题不要紧,接下来认真听讲弄懂知识点就行了,有勇气举手发言就是最棒的!
  曾经听到一位语文老师对班上的学生发申明说“特别是发言的时候,只要你是认真的,尽心尽力的,错了谁也不允许嘲笑”,因为这位老师的多次提及,班上的学生都乐意举手回答问题,而不用担心是否正确,久而久之大家都养成了上课勤举手发言的好习惯。正是这位老师对发言者的鼓励和对其他学生的聆听与尊重教育大大消除了发言者的顾虑,学生之所以发言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递减,是因为年龄越大,自尊心越强,他们怕说错了丢人而不敢轻易回答。
  二、用愉快的教学营造宽松的发言氛围
  很多学生一到老师提问题的时间就变得莫名紧张,生怕老师喊到自己。我在上学期间也有过这种深切的体会,每当回答问题的时候总会把头埋得低低的,希望老师赶紧喊那些举手的回答而不要注意到我。现在的大部分学生也对举手发言有着畏惧心理,所以老师在上课时应当以愉快地教学营造宽松的发言氛围,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发言。
  如在教数学简单口算的时候,遇到简单而又多的口算题时可以让学生采取按座位开火车的方式依次答题,学生无需举手,轮到你就起来答题,且机会人人均等,这样的做法給不爱举手的孩子也消除了他们内心的紧张感和答题的陌生感,轻松地站了起来。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
  同样是不举手回答问题,但每个人的心理感受却是各不相同,老师就应该研究学生不发言的正确心理从而做到对症下药。从某老师对200多名学生关于课堂发言情况的调查问卷中,我得知上课拒说的学生可分为以下几种:害怕老师型、内向胆小型、不知答案型。针对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应当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
  像害怕老师不敢回答的人往往惧怕老师的严厉和威严,此时老师要与学生多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亲切和善的一面。固然老师应该树立威信把握威严,但如果让学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反而会收到逆反效果,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情,甚至一个细微的表情也能对学生产生伤害。老师应该是严厉的,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你分享。
  像自身胆小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老师就应该多采取鼓励和表扬,例如“你是个聪明的好孩子,相信你能说得很棒”,在发言前给他一句期待性的话或是一个鼓励的小眼神,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克服恐惧心理。回答完后还不要忘了进行一个小总结,及时使用表扬的话语,如: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你的答案我非常满意,你真棒!
  对于不知答案的那一类学生,老师首先要好好审视下自己,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否在学生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问题的难易程度直接导致发言人数的多少,老师需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提出可操作性的问题,同时问题要多层次化,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人回答。这样才能调动不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人人都愿举手,人人都能回答的理想效果。
  因此,面对学生的消极发言,教师不能熟视无睹,应该究其原因,不断反思和改进,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点燃学生发言的火把,引领学生走向活跃,享受回答问题的乐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