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的基础理念,也是对应试教育的极大冲击条件,核心素养更加明确的指出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新时期教学的基本要求,给予了教师教育变革的指引方向,高中阶段学生接触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笼统复杂化,历史的史实发生发展经过,透析事件本身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思考,获得精神层面的熏陶,皆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环节,历史不再是死记硬背,不再是机械化的学习,而是具备历史的联想、构思、分析能力,升华情感实现历史对学生的素质熏陶。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高中历史;教学
  引言:高中的历史知识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信息,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往往理解较为浅薄,他们在高中阶段认知视域较为狭窄,思维受限,容易走进认知的误区,教师应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注重学生的个人精神、思维、心理引导,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在可塑性的基础上,基于历史的问题获得深刻的情感共鸣,通过历史的解释和分辨,给予学生生活的启示,通过历史的疑问化解,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使得学生在准备高考的同时,通过历史的实证形成自我积极的价值观念。
  1.唯物史观的素养培育
  核心素养需要构建一个轻松的互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改变老生常谈的习惯,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讨论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问题不再是学生应该记忆哪部分的内容,一节课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内容,而是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他们的理解能力范围内能够自主的吸收多少,怎样将历史的知识更加简明扼要的整理出来,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习惯,养成面对历史知识能够展开讨论分析的习惯,而不是直接的去背诵,死板的去记忆,教师课堂上的角色也应转换,教师要将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下,转移到主动的互动空间中,将历史的知识变为自己的智慧,去实施、深化课程改革,更好地开展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更好地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加强唯物史观的培养,要求教師根据课标要求,坚决运用唯物史观充分解读教材,从学情出发,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解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时,教师梳理、比较中共在民主革命中历次的土地革命和改革,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分析认识其原因和内容。最后,使学生认识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促进生产发展、社会稳定、社会前进的必然。只有把唯物史观贯穿于解读历史教材的始终,才能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2.扎实基础知识,构建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必须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每一个时间点的历史事件有准确的掌握。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构建时空观念。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参考是历史教材,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历史课外书籍的阅读和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历史教材为基础,帮助学生明确历史时间概念的相关词汇,帮助学生巩固概念性知识,为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和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不断明确时间概念的名词。如说世纪、年代、公元前(后)、朝代、后期、某时期等关于时间的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及时纠正学生在时间观念上产生的错误,避免对学生后面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3.史料实证
  我们知道,对历史的探究是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如要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与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甄别,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来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最终要培养的是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4.厘清历史概念,用概念教学强化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而严谨的历史解释能力,无论是对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还是对加深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历史概念是学生历史理解、历史认识的中心环节,因为历史概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工业革命》一课中“改良蒸汽机”这一概念,它是对旧式纽可门蒸汽机的改良和革新,不仅使蒸汽机的体形缩小,便于投入工业生产,而且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为机器带来强大的动力;尤其完全可以与其他机器连接起来,作为这些机器的动力系统,使工业生产发生质的飞跃,使人类真正进入“蒸汽时代”。每一个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通过历史解释,学生的理解和解释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认识到城市化的内涵及其本质意义。
  5.家国情怀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我国历来崇尚以德治国,古人提出了“修身、齐家、平天下”,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也对个人的品行提出了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可见家国情怀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注重二者的结合,让学生深入到实际过程中,去思考如何进行社会践行。比如在学习高中历史“抗日救亡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处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能否也勇敢站出来为保卫国家而努力。要学会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教师让学生了解在近代抗击侵略过程中中华儿女所作出的贡献,比如“一二·九”、“五四运动”等,让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青年在做些什么,这样学生就会了解到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不惧艰难的,这都是源于对自己祖国爱得深沉。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具体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历史印象,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帅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探索[D]. 广西师范大学,2015.
  [2]朱永红. 刍议历史课堂借助历史故事教学的新思考[J]. 求知导刊,2013(07):13-14.
  [3]马继军.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4]孙俊强.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与实践[J]. 河南农业,2009(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