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症60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基金項目:
  作者简介:高国强(1981-),男,汉族,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内科常见病。E-mail:ggqshr2001@sina.com
  通信作者: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用综合疗法(四神聪长留针及中药归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临床疗效为指标,比较两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SAS评分及SD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组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SAS评分、SD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有效,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能够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关键词】 失眠症;综合疗法;中医
  【中图分类号】R255.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7-0091-04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on insomnia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Methods  In this study, 120 pati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or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60 cases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therapy (Si Shen Cong Chang Liu Zhen + Gui Pi Ta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Eszolam tablets. Using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and clinical efficacy as indicators, the improvement of sleep quality, sleep time, sleep time, sleep efficiency, daytime function, sleep disorder,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30%,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0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SQI score(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improving sleep quality, sleeping time and sleeping time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can improve the SAS score of insomnia patients, which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can improve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 of insomnia patients, which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insomnia due to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 and can improve sleep quality, sleep time, sleep time, sleep efficiency, daytime function and sleep disorder. Comprehensive therapy can impro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insomnia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   Keywords:Insomnia; Comprehensive Therap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失眠是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表现在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显著下降,严重干扰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质量,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失眠人群占总人口数的10%~20%[1],女性患者是男性的患者的两倍,与离异、独身、长期分居、工作压力、抑郁、药物、嗜酒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手机电脑的普及,失眠的患病人群基数越来越大。
  现代医学应对失眠的治疗方案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如艾司唑仑片等,可使机体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增加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次数,进而显著改善病人的失眠状况。然而此类西药存在较大的弊端,虽然有一定的镇静效果,然而有很强的依赖性,口服后易有焦躁、抑郁倾向,且患者晨起提前,以及部分患者服药不规律、停服后出现再度失眠与焦躁、抑郁加重的概率增高[2]。除此之外,对失眠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光疗等相关治疗,在临床诊治成效中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3]。针灸和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获得了医生和广大患者的肯定。本研究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120例患者均为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理疗科及中医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26~78岁,平均(39.5±16.8)岁;病程2~18个月,平均病程(6.9±3.6)月;治疗组60例,其中男20例,女40例;年龄26~76岁,平均(38.5±15.8)岁;病程1~18个月,平均病程(5.7±3.8)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关于“不寐”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5]: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编写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心脾两虚型失眠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年龄在20~80岁之间,意识清晰,能够理解实验量表内容及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PSQI评分大于或等于7分者;患病期间未接受改善睡眠、焦虑、抑郁治疗者;近半年来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受试者愿意接受2周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有贫血及自发性出血倾向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69分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72分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艾司唑仑片(上海信谊药厂,规格:1mg/片),每日1次,睡前口服2mg,连续应用4周。
  1.5.2 治疗组 先选用中药归脾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白术18g,茯神18g,黄芪(炙)18g,龙眼肉18g,酸枣仁(炒)18g,人参9g,木香9g,甘草(炙)6g,当归3g,远志3g。以上中药均来自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药房,煎药机煎药300mL,日1剂,早晚温服。在服用归脾汤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四神聪。针具:采用贵州生产的“安迪牌”毫针,规格0.30mm × 40mm。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取穴处用75%酒精常规皮肤消毒,前后神聪沿督脉向后水平刺入0.5~0.8寸,左右神聪分别向百会穴方向水平刺入0.5~0.8寸。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小幅度捻转,捻转速度达200次/min,每根针捻转2min,留针6h,留针期间,每2小时行针1次,每日1次。治疗6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4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①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②焦虑自评量表(SAS);③抑郁自评量表(SDS);④临床疗效:参考《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痊愈: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或睡眠时间恢复正常,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改善,睡眠时间増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増加;有效:失眠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少于3小时;无效:治疗后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PSQI各项得分与总分比较
  2.2.1 睡眠质量评分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为0例、0例、20例、40例,治疗后分别为0例、30例、20例、10例;治疗前治疗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为0例、0例、24例、36例,治疗后分别为8例、36例、14例、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睡眠质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2.2.2 入睡时间评分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为0例、0例、6例、54例,治疗后分别为0例、0例、20例、40例1);治疗前治疗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为0例、0例、10例、50例,治疗后分别为2例、14例、16例、28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入睡时间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2.2.3 睡眠时间评分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为0例、8例、20例、32例,治疗后分别为8例、20例、26例、6例;治疗前治疗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为0例、10例、14例、36例,治疗后分别为16例、26例、18例、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睡眠时间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2.2.4 睡眠效率评分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为8例、18例、28例、6例,治疗后分别为28例、22例、10例、4例;治疗前治疗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为12例、20例、24例、4例,治疗后分别为40例、12例、8例、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改善睡眠效率程度相同(P>0.05)。
  2.2.5 睡眠障碍评分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8例、14例、24例、14例,治疗后分别为14例、38例、8例、0例;治疗前治疗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为6例、16例、20例、18例,治疗后分别为14例、30例、8例、8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改善睡眠障碍程度相同(P>0.05)。
  2.2.6 日间功能评分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2例、14例、16例、28例,治疗后分别为14例、28例、12例、6例;治疗前治疗组评分0分、1分、2分、3分的分别为0例、12例、20例、28例,治疗后分别为16例、40例、4例、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改善日间功能程度相同(P>0.05)。
  2.3 两组PSQI总分比较 两组PSQI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SQI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SAS评分比较 两组SAS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SDS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SDS量表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失眠症是现代常见疾病,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而且影响人体的日间活动,导致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容易发生危险[7]。正如《灵枢》所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阐明了失眠病机。《灵枢·邪客》云:“…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类证治裁·不寐》云:“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大量现代研究[8-9]显示中医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四神聪”穴长留针配合归脾汤能够有效的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
  基于心脾两虚的病机,本研究采用针刺“四神聪”穴的方法治疗失眠症。首先,“四神聪”穴位于巅顶三阳五会之所,紧靠膀胱经,膀胱经络肾,肾经络心,心主神明故针刺能够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即如神安则寐。其次,前后神聪在督脉的循行路线上,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针刺能够起到益精髓、补脑养神的作用。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正气,具有扶正驱邪,调整阴阳的作用,在针刺的作用下能够引阳入阴,使卫气昼夜运行正常,使人规律的休息睡眠。现代大量动物实验研究[10-13]证实针刺“四神聪”穴能使PCPA化失眠大鼠NRD中受体表达减弱的5-HTia表达增强,使受体表达增强的5-HT2A表达减弱;能使血浆中NE和DA含量明显降低;能使下丘脑内的5-HT和5-HIAA含量增加,通过改善大鼠血浆中的单胺类递质含量,从而实现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现代临床研究[14]也有采用针刺“四神聪”穴的方法治疗失眠症,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且通过脑电图对比,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得出电针“四神聪”穴能够改善脑电图的结论。张春华[15]采用针刺“四神聪”穴的方法治疗失眠症,利用多导睡眠图检测发现患者治疗前后相比较,失眠症状得到了改善。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从中医角度讲,针刺“四神聪”穴能起到安神养心,扶正驱邪的作用,即神安则寐,邪去则寐。从现代医学角度讲,针刺"四神聪"穴能够通过改变与睡眠相关物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含量,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改善抑郁、焦虑症状[16],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归脾汤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之经典方,该方疗效稳定,临床应用广泛。原方出自于《济生方》。方中本无远志与当归二药,直至明朝薛己才将这两味药收录其中,并沿用到现在。《内科摘要》对其功用有详细的描述:“治失眠、怔忡、心悸……”。其中龙眼肉、黄芪(炙)为君药,二药相配,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人参、白术皆为健脾补气之良药,与黄芪(炙)相配,使脾气旺盛,则生血有源。当归滋阴养血,均为臣药。远志、获神、酸枣仁(炒)宁心益智安神;木香辛散,健脾理气,为佐药。既可助中焦运化,又防其他补益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甘草(炙)为使药,既补心、脾之气,又可调和诸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三,一为心脾同治,重在治脾;二为气血双补,重在补气,能够从根本上治疗患者的症状。杨艳红[17]、邓敏贞[18]使用治疗心脾两虚失眠效果显著。本研究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分中,两组组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異(P<0.05)。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SAS评分、SD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古代医家认为虚证留针能起到补虚的效果,若正气不足,针刺静以徐往。气血亏虚者不易得气,且仅以“得气”作为一次有效的治疗量是不够的,应延长得气的持续时间,临床上长留针间断捻转的方法适用于经气不至的患者,其次长留针可适当的增加针刺的刺激量,从而达到激发经气的作用,有益于疾病恢复[19-20]。长留针可适当的增加针刺的刺激量,从而达到激发经气的作用,有益于疾病恢复;该方法取穴精炼,只采用针刺“四神聪”穴的方法,能够减轻由于针刺给患者造成的疼痛;该方法由于取穴均在头部,不会影响人的正常活动,患者在留针过程中,可自由活动,不会因针的原因使活动受限。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加大样本的数量和范围,观察该方法治疗中重度失眠症或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若治疗有效但临床疗效不及其他方法,可考虑能否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协助其他方法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对本研究纳入的失眠症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评估该方法的远期疗效,应用更精准的仪器如多导睡眠检测仪来评定疗效,使研究的结果更加准确、客观。
  参考文献
  [1]刘世熠.睡眠研究若干现代理论问题[J].心理学报,1996,28(3):299-306.
  [2]钱之玉.失眠及其药物治疗[J].中国药师,2005,8(1):13-17.
  [3]庞军,雷龙鸣.现代医学临床非药物治疗失眠概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267-268.
  [4]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75.
  [5]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中国神经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187.
  [7]熊桂华,刘兴山.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 (31) : 33-34
  [8]任何.中国名医医案要略[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85-287.
  [9]岳金换.电项针配合中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10]孙忠人,尹洪娜,余军.针刺“四神聪”穴对失眠大鼠NRD内5-HT1A和5-HT2A受体表达的影响[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07:2.
  [11]孙忠人,尹洪娜,余军,等.针刺四神聪对失眠大鼠血浆中NE、DA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7.
  [12]张殿全,孙忠人,徐先伟.针刺四神聪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内5-HT 5-HIAA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9):1975-1977.
  [13]高希言,马巧琳,胡斌.计刺“四神聪”对睡眠紊乱模型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7(9):681-683.
  [14]赵立刚,史格荐,吴茜,等.电针四神聪穴治疗失眠疗效及脑电地形图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6):35-36.
  [15]张春华,刘继明.针刺四神聪对失眠患者睡眠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12):847-849.
  [16]宋云晖.针刺四神聪穴对大鼠脑电及失眠大鼠脑内NE和5-HT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17]杨艳红.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
  [18]邓敏贞,黎同明.归脾汤对失眠小鼠镇静催眠及记忆巩固性障碍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2(4):438-440.
  [19]王希琳,黄海燕.百会穴久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6):415-416.
  [20]朱冬梅.探讨刺激量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D].哈尔滨:黑龙江中醫药大学,2006.
  (收稿日期:2019-02-11 编辑:杨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