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择取我院4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将患儿平均分为西医、中医两组,其中西医组23例实施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实施中医辩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西医组治疗有效率78.26%(P<0.05)。结论:对厌食症患儿实施中医辩证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辩证;小儿厌食症;脾胃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1
  小儿厌食症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本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小儿厌食症其定义为排除全身性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小儿长期食欲减退、厌恶进食,甚至拒绝进食的一种病症,发病原因多为饮食结构失调或长期偏食导致。本病在中医中被归属于“恶食”、“伤食”、“食积”等的范畴,认为本病的的发生为脾胃运化受损、脾胃失和所致[1]。本病迁延日久,会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等,同时也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智力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积极的干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我院此次采取中医辩证治疗了23例厌食症患儿,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间接诊的46例厌食症患儿,全部患儿均排除了伴有全身性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的患儿及存在外感疾病的患儿。入选患儿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患儿年龄2到9岁,平均年龄5.21岁;患儿病程2个月到1年不等,平均病程0.4年。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西医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即合理饮食,必要时可予以硫酸锌治疗;胃酶合剂治疗或干酵母片等助食剂治疗;胃动力药物治疗,如吗丁啉等,促进患儿胃蠕动等。
  对中医组实施中医辩证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胃阴不足型:此证型患儿多表现为少食多饮、面色萎黄、舌红、小便短黄、大便干燥等。治疗药方组成:芦根、山药、玉竹、乌梅、荷叶、白芍、北沙参、石斛、甘草虫。对伴有神疲乏力者,可加太子参、白术;对伴大便干结者,可加火麻仁、瓜萎仁。
  (2)肝脾不和型:此证型患儿多表现为口淡无味、神色忧郁、无精打采、舌红苔白等,部分患儿会表现为默默寡欲或焦躁易怒、性子急躁。治疗药方组成:茯苓、竹茹、陈皮、白芍、柴胡、党参、香附、甘草、枳实、钩藤。
  (3)脾胃气虚型:此证型患儿多表现为面色少华、少食便多、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等。治疗药方组成:白术、甘草、茯苓、人参、陈皮等。
  (4)脾失健运型:次证型患儿多表现为厌恶进食、胸闷脘痞、食不知味、舌质丹红、嗳气泛恶等。治疗药方组成:陈皮、厚朴、藿香、炙甘草、半夏曲、苍术等。上述中药制剂每日一剂,用水煎后留取2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患儿厌食、偏食等症状消失,食欲大增,饭量明显增加、体重有所增加、恢复正常生活的记为治愈;患儿厌食、偏食症状有所改善,食欲好转,食量有所增加的记为有效;厌食、偏食症状无改善,食物、食量未改变,体重减低,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者记为无效[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5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檢验,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医组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西医组治疗有效率78.26%(P<0.05)。
  3 讨论
  临床将排除了全身性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小儿长期食欲减退、食量减少甚至拒绝饮食的病症称为小儿厌食症。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结构的不断调整,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出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本病可在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发病,尤其是1-6岁的儿童最为常见[3]。本病的发生,会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贫血及免疫力低下等症状,也会导致患儿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症状,这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严重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属于“恶食”、“伤食”、“食积”等的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乳食不节,损伤脾胃。幼儿乳不能自调,食不知饥饱,加之家属的过分溺爱,很容易导致其偏食偏嗜,进而引起脾运失职,胃失和将,导致厌食的发生;其二,生冷饮食,脾阳受伤,影响受纳运化,导致厌食的发生;其三,调护失宜,胃阴不足,小儿多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多娇嫩,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一旦调护失宜,则极易为外邪所伤而患病。尤其是温热病后,患儿燥热伤胃阴或误以温补而助热伤阴,导致胃阴不足,运化失常,从而导致厌食症的发生[4]。
  在治疗方面,传统的治疗多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该种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儿的症状,但效果欠佳。而中医辩证治疗,是讲究的是针对患儿的体质进行针对性治疗,是中医理论既病防变、阻断病势、先证用药的重要体现。目前小儿厌食症的发生多为饮食不节、喂养失当所致,病症也多为脾胃运化功能失健康为主,因此总体治疗应以运脾开胃为主,另根据患儿辩证进行随证治疗。此次我院针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将患儿分为了胃阴不足型、肝脾不和型、脾胃气虚型和脾失健运型四型,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剂进行辩证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比西医治疗,中医组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西医组治疗有效率78.26%(P<0.05)。这以结果也与国内研究相似[5],进一步证实了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可靠性。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对厌食症患儿进行中医辩证治疗,其临床疗效是可靠的、理想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于平,李宝珍.李宝珍导师治疗小儿厌食症56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3-4.
  孙宝权.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7):238-239.
  邹丽萍.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12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4-285.
  戴世银,宋家华,吴小燕.小儿厌食症辩治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7):1105-1106.
  赵丽.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0):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4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