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儿童走进深度阅读的教学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特别是阅读教学,教师喜欢阅读快节奏,片面地追求阅读的面与量,有的语文课堂有“快餐化”阅读发展趋势,学生对阅读停留在“浅表性”层面上。语文阅读面要“宽”,更要读“深”,读出深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阅读 ;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C-0114-02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说学生的阅读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主要呈现两种态势:一种是“浅性”阅读,“浅性”阅读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通常表现为以随意任选、轻松简单甚至娱乐为目的的阅读形式,存在着阅读方式呆板、阅读内容单一、阅读思维较浅等方面的问题;另一种是“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一种在自觉的阅读中融合整体感知、信息整合、解释推断、鉴赏评价、灵活运用等多种阅读因素,并能对阅读对象进行有效的理解、归纳、表达、组织、应用、创造、分享,更新语文知识结构的阅读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认识到深度阅读在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重要性,实现儿童深度阅读。
  一、带着问题阅读,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儿童进行阅读时,往往会出现读不全、读不透的现象,这和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促进深度阅读,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阅读法。在儿童进行阅读前准备好一些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边进行阅读边从文中找答案,能够实现更深入的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书之前有问题意识。比如,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读书前要求学生弄清楚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愉悦身心,还是为了打发时间而读。不同的阅读诉求,读书的态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如果是为了获取知识阅读,可以指导学生尽可能找到我们要用的知识。如果是为了启发智慧、增长见识而阅读,则指导学生仔细咀嚼、慢慢品味。在指导学生阅读某篇文章时,教师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设置若干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深入走进文本。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卧薪尝胆》一课时,由于这一课的内容涉及历史知识,需要学生深度阅读,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1)吴国和越国是什么关系?(2)吴国和越国谁胜利了?(3)勾践是什么人?(4)勾践在吴国都做了什么事情?(5)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6)卧薪尝胆的结局是什么?让小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如果一遍没有找全问题的答案,再读第二遍,请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检验自主阅读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开展比较阅读,拓展学生对不同文章的认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将有共同点,但同时具有差异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小学生同时了解到不同文章的内容、写作方式及特色等。例如,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的文章,像亲情主题,就有很多写有关不同亲人之间故事的文章,这一类型的比较阅读可以按照教材中的单元划分来进行,通过结合单元主题、改善教学方式,实现综合比较阅读;又如同一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比如,同是诗歌,比较古诗和现代诗,同是寓言故事,比较不同故事讲的道理,如将《守株待兔》《乌鸦与狐狸》《农夫与蛇》等寓言故事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在比较阅读教學时,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自己读,还应适当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把握不同文章的学习重点。
  三、采用群文阅读,完善学生的阅读关联体系
  在实现小学生深度阅读方面,教师也可以采用较为新颖的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教学是将同系列文章集合在一起进行阅读教学的方式,很多教师都尝试应用过这种方式,但往往浅尝辄止,未能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也没实现学生的深度阅读。实际上,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建立一种阅读的关联体系,让学生能够从群文中找到关联,实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朱德的扁担》时,教师可以设置群文阅读教学,结合《毛泽东的睡衣》《焦裕禄》《孔繁森》这类文章讲述一些伟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形成充分认知,并积极学习这些优秀品质。
  四、提供阅读书单,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
  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学时给学生一张书单,让学生每月择取一本书进行深度阅读并每月开展一次阅读分享活动。在书单中,应提供尽可能多样的阅读选项,如名人传记、小说集、散文集、诗歌等。在教学中,笔者曾用一个月的时间安排学生对《朱成玉最美散文集》进行深度阅读,该散文集语言优美,融情于事、融情于景,让学生从深层次感受散文之美,并从中体会很多人生感悟,深化了学生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加上学生的分享活动,实现了对文章的深层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引导学生探究,在阅读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阅读是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阅读个性化特点决定着深度阅读不能以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不能以教师的问题代替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这就要求教师想尽办法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带着自己的思想去阅读,引导学生探究书中的思想感情,改变学生思维方式。
  作为老师,要想把这种深度探究式的阅读落到实处,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设计好一个探究切入点。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就要根据文章的思想内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基于学生知识背景,选取能触动学生心弦的探究“点”。
  第二,探究要有时空的保证。探究不能是蜻蜓点水式的,要凸显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给学生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第三,要教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倾听辩解的方法。
  第四,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阅读探究不能是“放羊式”的,学生的探究终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否则,这种探究就是一盘散沙。在阅读探究环节中,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在读了“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之后,就有必要设计一个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吴王是否是一个暴君,是否是一个固执己见的君王。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吴王为什么一定要攻打楚国”,引导学生从利和弊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吴王的想法,让学生体会吴王当时的内心:攻打楚国的风险是存在,同时也有很大的收益,吴王也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希望能赢得胜利,文章中说:“希望很大。”在探究中,学生也就更全面地认识吴王的人物特点。这种探究式阅读教学其实是深度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思辨性。
  总之,儿童阅读能力和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明确深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许芸洁. 如何拓展少儿阅读的广度和深度[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7).
  [2]耿浩. 拓展少儿阅读广度和深度的实践探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
  [3]郭群,黃紫绿. 论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阅读价值[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4]传媒时代儿童文学传播的三大障碍及破解之策[J]. 王倩.河北学刊. 2012(02)
  [5]王倩.试论儿童文学阅读中的唤醒教育[D]. 山东师范大学,2009.
  [6]黄丽香.小学语文教学引领学生深度阅读[J]. 天天爱科学,2016,(18).
  [7]王永林.关注整本 发展思维 走向深度阅读——基于发展阅读思维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策略探究[J]. 西藏教育, 2019,(4).
  [8]柴莉萍.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的消损与重建[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9,(3).
  [9]肖卫芳.农村小学数学引领学生提高深度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
  [10]李孝燕.创新提问策略,促进深度阅读[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2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