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6岁幼儿绘本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绘本是21世纪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形式,现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园有绘本教学活动,但由于缺乏绘本教学经验,从而造成教育价值的缺乏。本文主要分析3~6岁幼儿绘本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C-0030-02
  一、绘本的含义与艺术特征
  (一) 绘本的含义
  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s。绘本一词是在日本出现的,是由中国台湾传入到大陆,也称为“图画书”。对于绘本的含义,我国著名的图画书研究者彭懿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说道:“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说得抽象点,它是通过图画和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层面上交织、互动,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看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
  (二)绘本的艺术特征
  绘本区别于其他书籍,主要体现在其是以幼儿为对象创作的图书,具有其他书籍没有的艺术特征,绘本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画面形象直观性。绘本是一种以图画来讲述故事的阅读材料,是儿童通过看图就能大概明白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就是一本文字极少的图画书,作者通过流动的画面营造出可视的故事空间,让看似静态的画面营造出紧张的气氛,从而使幼儿领略到文字作品的精彩。
  第二,色彩运用的协调性。绘本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色彩是一种既丰富又特殊的语言,色彩的运用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绘本《我爸爸》中,有一页讲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这时大野狼穿着的是一件蓝色的连体裤,作者通过冷色系的颜色衬托大野狼坏人的形象,如果给大野狼穿一个黄色衣服,这种形象就不能那么明显。
  第三,文字表达的丰富性。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图、文不是简单的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的。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有的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其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的变化,图文具有一种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文字主要诉诸于听觉,而图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绘本通过这两种媒介来表现故事内容,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绘本的教育作用
  绘本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重要而又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幼儿的阅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引领阅读,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第一,绘本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思维创造的作品,满足幼儿阅读的需求,是幼儿阅读的起点,因此绘本常常被认为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
  第二,绘本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非常符合幼儿阅读的特点,从而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我不知道我是谁》中作者一开始介绍一只叫达利B的小兔子,但是小兔子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吃什么,要住哪里,这些不知道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整个故事充满趣味性,又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从而调动阅读兴趣。
  (二)陶冶幼儿美感
  绘本是通过用图画与文字叙述故事,从而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有着深刻的内涵、优美的画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可以带给孩子美的体验和享受,是幼儿审美教育的内容来源。绘本《爱是什么》中,有非常生动的画面,其色彩又是非常舒服的,作者通过色彩向幼儿传递爱的颜色,该绘本还对爱展开了丰富的文字阐释,比如“爱是圆的”“爱是甜的”“爱可大了,非常大”,将爱具体化。此外,该故事还告诉幼儿要分享的道理。
  (三) 丰富幼儿的知识
  繪本故事来自各个国家,从而具备不同文化内涵,以及各个领域的知识。例如,绘本《小威向前冲》会使幼儿对自己从哪里来产生疑问。而《小威向前冲》这本经典的性教育绘本,以精彩的画面,生动的表达,让幼儿轻松地知道生命科学,也帮助中国父母回答了难以启齿的问题。
  三、幼儿绘本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存在拿来主义思想,对绘本教学方式停留在浅阅读
  由于绘本教学并未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不少幼儿教师缺乏绘本教学的能力,而绘本作为教师和幼儿互动的载体,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对图像传递的意义加以诠释和解读,教师应深入研读绘本,读懂画面和文字,把握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或思想脉络,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帮助幼儿理解。但是,目前的幼儿绘本教学中存在着“拿来主义”倾向,教师常常缺乏对绘本作品的深入分析,仅仅只是看几遍绘本,了解一下绘本的内容,就进行教学,对于绘本的色彩搭配,优美的语言并未深究。
  (二)绘本教学形式套路化
  在绘本教学中,幼儿人手一本绘本的目标没有实现,大部分教师以“谈话引题→逐页播放PPT→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大意→完整讲述绘本内容→总结故事的教育意义”为教学模式。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常借助多媒体,以观察视觉形象代替文本阅读,教师和幼儿手中并无绘本,使得绘本教学失去了阅读的感觉。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跟着老师的ppt走,幼儿无法进行思考,对于自己喜欢的画面也无法有充足的时间欣赏,它使绘本变成了教师的另一本“教科书”,而不是幼儿的读物。
  四、针对幼儿绘本教学的对策
  (一)教师对绘本的选择
  第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大班幼儿思维还处于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阶段,教师若要对大班幼儿进行教育,还必须选择一些贴近大班幼儿生活的绘本让幼儿有一定的经验理解作品,这样幼儿才会有共鸣,才会想理解。若是教师选择一些幼儿根本没有或较少接触的绘本,幼儿不熟悉,且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入,那么整堂课下来,幼儿根本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也就无法和教师互动,从而没有参与感,也就没有阅读的欲望。   第二,选择图文合奏的高品质绘本。
  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时,教师不用再选择一些都是图画和个别文字的绘本,可选择一些需要依靠文字才能充分理解的优质绘本,图文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叙述一个完整而富有童趣的故事,而且要富有创意的构想、趣味的情境、新颖的技法、和谐的版面和美感的造型。例如,绘本《我不知道我是谁》中图文搭配就非常适合大班幼儿阅读,且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很容易引起兴趣和思考。
  (二)提问与应答策略的运用
  首先是猜想式提问。例如,就《爷爷一定有办法》教师通过小毛毯的变化对幼儿提出问题,例如,在约瑟的毛毯变脏了时,想到了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时也可让幼儿来当“爷爷”,想想有什么办法,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帮助幼儿理解。
  其次是开放式提问。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只有开放的问题才能促进幼儿思考,激发想象力,使幼儿思维得到解放。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教师对于小毛毯的变化就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虽然故事只有一种答案,但现实并不是说小毛毯只能变成外套,还可以变成许多东西,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故事,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与想象,这样更能促进幼儿对绘本的理解。
  最后是分层式提问。分层式提问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提问。其一是年龄上的分层式提问,对于大班幼儿和中班幼儿,教师要把握他们的区别。其二是根据不同水平幼儿差异设计不同的问题。如绘本《爱是什么?》中教师提问的“妈妈觉得爱是什么”“爸爸覺得爱是什么”这种文中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可以让一些水平比较低的幼儿回答。“你认为爱是什么?”这类比较开放性的问题则可以请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回答。
  虽然现在绘本教学在我国存在不少问题,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者对绘本教材价值的重视,使绘本在我国得到发展,相信绘本总有一天会纳入幼儿园课程中,教师对于绘本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从而能充分利用绘本,帮助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2]肖建霞.论绘本阅读与幼儿成长[J].幼教园地,2009,(2).
  [3]谭晓红.以绘本为载体促进幼儿美感发展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师,2014,(7).
  [4]陈中美.儿童文学的乐趣[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2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