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辨性提问:童心语文课堂的美妙音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提问早应被摒弃,思辨性提问已成为童心語文课堂的必然走向。本文从“思辨型”童心课堂提问的概念界定及特质;“思辨型”童心课堂提问操作策略;“思辨型”童心课堂提问引发的课堂变化几方面进行阐述,力求让课堂提问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思辨性提问 童心语文课堂 课堂提问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曾经进行过跟踪调查,一堂课上教师的提问次数有多少。结果发现一位老教师的课堂上,因为其问题比较生硬,不能引发学生的回答兴趣。整个课堂只听到他在不停地提问。笔者尝试数了数他一堂课提问的次数,竟达到90多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们几乎失去了应有的童真。这样以提问贯穿的课堂。已经变相地成了一种“满堂灌”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童趣性皆被压制,久而久之童心都会丧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尝试要让课堂回归童心,要给课堂提问以一种全新的面貌。
  十六世纪著名教育家蒙旦提倡读书要“思辨”。他认为教学“不是要学生知道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成为更好更多地判断知识的人”。他的这个观点与我们今天推进的素质教育是多么相似。具有童心的课堂提问,就要求学生以儿童的眼光去接受老师的多样提问。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带“思辨”性的课堂提问氛围,力图让学生学会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动脑动心,培养个体的“思辨”特性,并且把这种善于思辨的品质,转化成为一种生活、学习习惯,最终促进学生健康、自由、快乐地成长。
  二、“思辨型”童心课堂提问的概念界定及特质
  “思辨型”的童心课堂提问,要求教师提问更加要兼顾学生的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而逐渐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思辨中逐渐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促进学生童心思维的提升,从而在思辨性提问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思辨型”的童心课堂提问有如下特质:(1)教师的提问不是随意的、漫无目的地,提问要有思考价值,能够触动学生的思维辨析神经;(2)教师所提的问题,能符合学生身心规律,揭示或符合知识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正确、周密的思维导向必不可少,正确、清晰的判断逐渐形成;(3)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思维活跃的童心课堂气氛,从而优化学科教学过程。总之,它以学生为圆心,让学生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它以“思辨”为核心,不断让学生在“思辨性”课堂提问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在自觉自愿、轻松有趣的提问中结束学习过程。
  美国教学专家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以肯定地说。在童心课堂教学中,思辨型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思辨性课堂教学提问的确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也只有思辨性提问,才能让课堂成为活水,让学生成为会思考、会甄别的主动的个体。
  三、“思辨型”童心课堂提问操作策略
  1.链接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找寻思辨提问的平衡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文文本价值和学生独特体验之间找寻一种平衡,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性又要注意适时引导。让独特体验与价值引导在有效提问中协调发展。
  如在教学《梅兰芳蓄须》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梅兰芳要蓄须,学生们有的说梅兰芳觉得蓄须漂亮,有的说是梅兰芳年龄大了,有的说梅兰芳是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不给日本人演戏所以把胡子留了起来……当学生们对文本价值观出现偏差时,笔者给他们讲当时梅兰芳蓄须的背景,让他们读资料,知道梅兰芳是个怎样的人。时代和人物背景是这个问题的平衡点。在思辨中,学生们深刻地了解了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他钟爱着自己的事业,但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蓄上胡须,也不给日本人演出。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在“思辨”型课堂中激起了学生们的共鸣,他们发自内心地说: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2.找准课文的重难点,把握思辨提问的时机教学时,教师要把握重难点,各个突破,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地完成。在《小田鼠弗雷德里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需要不需要收集阳光来开展“思辨型”童心课堂提问。小田鼠弗雷德里克收集阳光,有没有这个必要?大家都很忙,只有它闲着,它还是只好田鼠吗?提问后,让学生们通读课文。小组讨论。学生们通过思辨不难看出,文章讲的是田鼠一家在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时。都开始储备过冬的食物。只有一只名叫弗雷德里克的小田鼠和大家不同,同伴们都不懂它到底想怎样。后来,冬天到了。弗雷德里克向同伴们展示了自己的收藏品——阳光、颜色和语言。大家才明白,原来它收藏了阳光等美好的事务,好在严冬来临之际温暖自己的心房。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对于生存,精神力量和物质储备是同等的重要。学生们读到这里,想到这里,重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抓住了时机,巧设思辨型问题让学生积极思维,定然能让他们豁然开朗。
  3.灵活变更提问方式,寻求思辨提问的立体化
  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读题: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思考、争辩,课堂上你来我往,各抒己见,生机勃勃。在学生们各抒己见时,笔者紧接着又追问一句:“你们知道周恩来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吗?”因为之前预习过课文,所以学生们争着发言。一位学生说:“课本上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猜想是周恩来妈妈教他的。”一个学生说:“周恩来在课堂上回答魏校长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真是好样的!”笔者接着问:“你们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吗?让我们到文中去找寻周恩来立下此愿的原因。”实践证明,无论是为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是为了提高自主性思维。让童心课堂思辨提问立体优化,层层剥茧,会让学生的思维更立体,更明晰,更深刻。
  四、“思辨型”童心课堂提问引发的课堂变化
  1.师生关系的变化
  对教师来说是种新的挑战。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教师真正把自己作为引导者、参与者来看待。既要信任学生,也要不断地纠正学生认知上的缺失,让学生在“思辨型”童心课堂提问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收益。师生之间也在不断地思辨中更加亲密,像战友、像朋友。
  2.课程观念的变化
  提问的尝试,让教师深刻地认识到教材给予我们的仅仅是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地研读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在“思辨型”童心课堂中,提问让课堂更生动、更活泼、更有挑战性。“思辨性”课堂提问需要的是教师课程观念的真正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课堂回归童心、回归学生、回归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3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