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文化视阈下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服饰工作室”建设为例,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基础上,以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服饰设计为切入点,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立足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高等院校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关键词】传统文化  第二课堂  服饰工作室
  【课题项目】2018年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政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创新模式研究》,编号:SZ2018042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33-01
  一、传统文化与第二课堂
  近年来,第二课堂的发展得到了国内各大高校的普遍重视,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中影响较大的形式,以其鲜明的特色和较大的影响力,成为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中最普及的一种形式,随着大学生对自身素质要求和学校文化氛围的要求不断提高,各大院校不断完善学生社团的具体形式。“服饰工作室”有效的利用了第二课堂这个载体,结合传统文化主题服装设计的校内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研究,展示与交流特色校园文化。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在普通高校中开展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与精神的凝练,是推进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大学生应站的更高更远,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
  (二)传统文化传承融入“服饰工作室”建设中的可行性
  “服饰工作室”定期开展主题服装设计,学位服设计,传统服饰文化讲座,主题走秀等多种形式等校內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研究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的修养,要每个社团的成员争做弘扬传统文化的先锋,渐渐形成保护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二、“服饰工作室”在高校第二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一)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弘扬传统服饰的美学文化
  社团老师负责制,可以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重现与套瑙风暴模式相结合、互助探索和独立创新相结合。传统文化与服饰设计类课程采用古今对比、由浅入深、活泼轻松的方式,将知识性的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师生的兴趣,进行专题研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传统文化与服饰设计相结合的美学意义。
  (二)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服饰工作室在服饰的前期基础知识学习,设计主题确定,设计思路分析,设计元素搜集,设计风格对比,实物设计,作品搭配,设计展示等众多环节都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的服饰设计中寻找到新的突破口,使工作室成员在项目实践中不断完善服饰设计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创新载体。灵活自由的“服装工作室”模式,使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的丰富立体,理论与实践的激情碰撞和自由切换的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多方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表现力
  服饰设计非常纷繁多样,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也充满表现力,在服饰设计中融入诗词歌赋,风土人情等知识,也让同学们更深层的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服装配饰的设计,模特编排,展示的舞台灯光等设计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服饰设计的前期,培养同学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在众多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找到与本次主题相呼应的点,通过平面设计及实物设计,完成前期的产品设计,后期配上袅袅的青烟和悠扬的音乐,在展示中让同学们在视听感受中体验自然之美,仪态之美,服饰之美,提高美的欣赏能力。
  三、“服饰工作室”在高校第二课堂中的实践
  (一)“服饰工作室”活动环节的主要内容
  服装设计的主题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合作的形式开展分组设计,由指导教师或主导学生给出设计范围,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对主题传统文化进行优选,开展调研、分析、谈论、设计、展示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学习和宣传。结合主流服装设计的信息搜集,技术进步,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二)与课程相结合
  实现服饰设计类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也是宣传传统文化的一个切入点,通过服饰设计的各类比赛的指导,活动的策划等,让课程和活动紧密结合,增加一些实境课堂的授课,如:博物馆的观摩与品鉴,服装设计工作室的见习,服装设计的相关单位的走访,教师可以项目互助,情景模拟等形式,将学生引入传统文化的殿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服饰之美。
  (三)与美丽校园建设相结合
  “服装工作室”的建设也可以与学校的学位服,特色纪念服饰设计等活动相结合,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中,与美丽校园建设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和服饰设计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周运清.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08(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