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可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立足点,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从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出发,实行创新性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  小学数学  教学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32-02
  小学数学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还应全面了解并解决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积极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课堂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使其在情境中感知并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师需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技能,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的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学过“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知识,此时可将旧知识作为导入材料,这样还能对旧知识进行巩固。相较而言,“长方体与正方体”不如“长方形与正方形”具体、直观。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可如下进行设计,“同学们,我们之前都不学过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现在,哪位同学能给老师指出来我们周围常见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回答:“笔记本、黑板”等。这时,教师拿出来一个文具盒,引导学生观察文具盒一共有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回答,由此,引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概念,并對长方体与正方体、长方形与长方体、正方形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加深学生理解。
  二、探究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新时期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力,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注意课堂教学语言与评价,关注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及出现的问题,一旦有问题要及时解决[1]。
  在学习“面积”一课时,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面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教师要求学生准备简单的教学辅助用具,如每人一片花瓣,涂色,比谁更快,随后展示。其后是探究式教学,即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参与指导,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出代表阐述比较的方法,其他小组学生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对于差异较大的物体,一眼就能辨别出大小,但差异较小的物体大小是无法直观判断的。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
  互联网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已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利用互联网,搜索丰富的教学资源并根据教学目标将其整合起来,帮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还减少了课堂教学时间,化繁为简,更有助于学生吸收。
  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执行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需要,组织与数学有关的实践活动,从小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感。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并了解数学,还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在学习“位置”一课时,教师可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的空间观念。如让学生标出班中某一同学的位置并写出来。大致描述方法有:几排几列、前后左右等。还可通过作图等方法标出位置,通过这种多样的解题思路,有效的锻炼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基础体现,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教师的专业素养,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荣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