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鼓励助推懒散型的留守儿童进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有多害怕失败,就有多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都希望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最棒的。而孩子的成长,往往是和身边人的鼓励分不开的,尤其是老师的认可与鼓励。简直就是孩子一支“强心剂”。目前,老师们多数侧重对孩子的知识教育,就相对忽视了对“问题学生”的持久的关注与鼓励。因此,鼓励学生,持续鼓励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对寻求有效途径转化“问题学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鼓励 懒惰 转化
董银,是我任教的2010级4班78名孩子中相当特殊的一位留守儿童。他的父亲在他3岁时就因病去世,母亲为了偿还父亲治病时欠下的债务,不得不舍下孩子,外出打工。董银就这样一直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奶奶因为丧子之痛,对这个孙子格外溺爱。长此以来,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在家从来不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也不懂得体贴奶奶的年迈和妈妈的辛苦。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动不动就要离家出走。更糟糕的是,孩子从来不参与学校的任何劳动,从来不完成任何作业。奶奶的观念是,只要他健康长大就好。妈妈和他更是聊不到一块儿去。就这样,孩子人缘越来越差,性格越来越孤僻,功课越差越多,成绩越来越差,他对自己,对学习也已经失去信心,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每次的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总有他一名。
为了让董银改掉懒惰的坏毛病,我想了不少的办法。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我觉得董银的自暴自弃也是一种爱的缺失的表现。相信他的内心是非常渴望得到奶奶溺爱之外的来自母亲的关爱。于是,我和他妈妈打电话,交流孩子在校的情况,让他的妈妈经常给他打电话,关心他的生活、学习,让他感受到妈妈对他的关爱。有一次,董银穿了一件新衣服到学校。我夸奖了他:“董银,你今天穿得好帅啊?新衣服是谁买的?”他回答:“妈妈买的。”我说:“哦,妈妈的眼光不错,衣服很适合你。穿上新衣服心情不错吧?要是你妈妈也能收到你的礼物肯定也会很高兴吧?要不,老师帮你一起给你妈妈做一张卡片,你画上美丽的画,写上祝福的话给妈妈,好吗?”在我的帮助下,卡片完成了。我又表扬了他在做卡片的过程中表现很认真,画画得漂亮,字写得工整,妈妈肯定能感受到他满满的爱意。第二天,我破天荒的收到了他交上来家庭作业,虽然有些错误,但是一笔一划,写得非常工整,看得出来,他为了完成作业也费了不少心思。当然,我对着他又是一阵猛夸。好像从那天过后,他交作业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可还是时有懒惰的情况。于是,我和董银的奶奶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话,让老人明白,一味的溺爱孩子,对其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让老人明白“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让老人明白,没人能照顾孩子一辈子,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总有去面对社会残酷竞争的一天。这样下去,孩子将来拿什么去和同龄人竞争,怎么在社会立足。所以我要求他奶奶和老师配合,让孩子一点一点的改变。一次,我无意中得知董银的奶奶生病了。到他家看望他们祖孙的时候,我和董银约定:在奶奶生病期间,自己洗饭盒,收拾书包,洗鞋袜还要主动给奶奶端水喂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奶奶,让奶奶好好养病。第二天午饭的时候,我看到董银拿出了洗得不太干净的饭盒打饭。我知道,他肯定遵守了我们的约定。帮他洗干净饭盒,打好饭后,我和他边吃边聊,表扬了他懂事,能干,勤快,有孝心。还让同学们向他学习,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时,我看到董银不太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后来,董银奶奶特地到学校告诉我说孩子变化大,勤快了不少。其实,不用说我也能感受到他的变化。在学校,有脏活累活,他不再跑一边,而是争着抢着干。同学有困难时,他也总能伸出援助之手。此后,董银在班上人缘好了不少,学习上有困难,其他同学也愿意帮助他了。而他,也愿意和人交流了,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开始主动向同学请教了。一来二去,他进步不小。
慢慢地,董银开始听课了,上课还会主动举手发言了,我就当众表扬他,并希望他继续好好表现,争取进步。当他受到老师的表扬,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的时候,就会激励他完成作业。只要他一完成作业,我就在班上更进一步的表扬他。这样一来,我对他的表扬在刺激了他的自尊心的同时也成为了他完成作业、认真听课的一种压力与动力。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董银改变了,他奶奶说,在家里,他能主动的帮助奶奶做一些理所能力的家务活了。妈妈过年回家,他也愿意主動和妈妈分享学校的趣事了。在学校,他上课听讲了,能够主动完成各种作业了,能主动积极发言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他的进步还带动我们整个班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也促进了班级的良性循环发展。
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很欣慰。董银的转变个例让我认识到给孩子鼓励就是给孩子成功的钥匙。我记得高尔基说过一句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要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有信心转变更多的“董银”,我有热心引领所有留守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03).
[2]董文鹤.留守儿童的管理策略初探[A].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三)[C].2018.
[3]钟小娟,廖辉斌,钟国强.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对策探讨[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