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技的发展,促进信息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是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迎合了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学课堂的有效性,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真实效力,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本文就運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效益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信息技术 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特点
  数学是人的基础教育乃至整个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理性思维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主要内容停留在较为简单的课本知识,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对于数字和空间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但是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小学数学知识逐渐从具体思维转变为抽象化的思维思考,这些内容难度也大大增加,给有时间限制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
  以往的数学教学强调计算和解题能力,但是对于学生的自主实践以及团队合作缺乏锻炼。现代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教育学生利用现代互联网学习数学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小学教育者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引导,让小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二)构建具体的故事情景与模型,引起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思考
  在数字概念与空间理解的等课程内容上,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展示物体演示动画、图片、视频等,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在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中,教师们通过在播放幻灯片的故事情节中插入数学问题,让学生跟随故事进展自动自发找寻数学问题的答案。诸如此类的应用方式,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应用的掌握水平,也能将抽象概念深化理解,同时增强学生们对于数学基础概念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针对性
  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其首要的任务是确保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针对性。从根本上说,信息化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才能更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随着教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此时,教师才能确保信息化资源的针对性,才能脱离已有资源的束缚与限制。其次,教师要真正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等多个方面的条件和因素进行教学课件设计。例如,在《元、角、分与小数》的教学中,教师已经发现班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并且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收集信息化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减少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选择舍弃大量的基础性讲解,而创设更多生活化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去感受到元、角、分与小数,同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基于此,教师通过调节信息化资源将教学的内容倾向于实际运用的部分,避免大量基础性的内容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以此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总体安排教学过程的同时,运用信息化工具分析各个学生之间学习的优缺点,并能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学习计划,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首先,利用信息化的工具,可以将总体教学计划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教学计划整体地结合起来,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根据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消化程度,可以因人而异地选择所练习题目的难易程度和不同的训练题量。在训练结束后,系统能够自动给出结果和答疑,让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不同程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能力,并能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很多研究已经表明,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差异是保持不变的。数学教学并不是旨在消除学生间的智力差异,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学习,进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差生在学习中是被动地接受跟从,优等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两类学生采取的是不同的学习接受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数学课堂中齐步走的局面,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分组辅导、个别辅导和交互辅导功能,真正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如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状况,以及对基础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网络教室的训练型软件,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来进行自助自主学习。同时计算机软件也可以及时对解答的结果进行评估判别以及解惑答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稳定的心态,并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这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即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促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后,利用信息化技术,落实三维目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领域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情感与态度领域,并明确指出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是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日积月累缓慢形成的,而不是在学到具体的概念公式后就能自发形成的。例如,在讲“统计”课程前,可以先去拍摄一段有关环境污染的录像片段,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学生观看录像后会意识到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接着引出教学内容“统计”,教授学生几种简单的统计方法;待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后,布置作业,如统计学生家庭或街道周围废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通过整个学习统计的过程,既掌握了知识,也会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结语
  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渗入到现代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改革也是必然要求与必然趋势,但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时间不充足、技术支持不强等困难,仍然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改善,从而真正意义上进行信息化的数学教育,最终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宇萍.建构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J].数字化用户,2013,19(5):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