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7年3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分到观察组(n=57例)和对照组(n=57例),观察组病人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种病人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为3.51%(2/57),对照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为15.79%(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54/5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46%(4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中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心律失常的再发,并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02
  据统计,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约有75%的病例合并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作时,心肌及全身各脏器的供血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干预指的是将循证医学理念应用于护理领域,是将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本研究中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取得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7年3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分到观察组(n=57例)和对照组(n=5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心律失常病例,排除需进行手术治疗病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31例;年龄48~70岁,平均(61.94±6.63)岁;梗死部位:高侧壁5例,下壁15例,广泛前壁10例,前间壁19例,前壁8例;合并疾病:糖尿病15例,高血压18例,高血脂13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48~70岁,平均(61.59±6.74)岁;梗死部位:高侧壁7例,下壁13例,广泛前壁11例,前间壁17例,前壁9例;合并疾病:糖尿病13例,高血压19例,高血脂1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合并疾病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持续
  24 h心电监护、协助病人完成相关的检查、指导病人遵医嘱用药、吸氧治疗、告知病人卧床休息等。
  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循证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及5名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并由护士长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邀请专家专门讲解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2)提出循证护理问题。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估,了解病人当前的需要及面临的问题,查閱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确立本次研究的循证问题:①如何提高患者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相关认识的认知程度及治疗依从性;②如何开展用药指导;③如何开展康复训练。(3)寻找循证支持。以“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作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寻找相应的循证支持,并对查找的循证依据进行评价,根据循证证据及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4)护理方案的实施:①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的7~14 d内,心肌梗死发病后24 h内是伴发心律失常的高峰期,其中又以凌晨5点及中午12点作为常见。因此,护理人员在此阶段应加强巡视频度,每15~30 min
  巡视一次,并做好巡视记录。一旦病人出现心前区疼痛、乏力、头晕、气促等症状,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并尽快做好对应的处置。②用药护理:将治疗药物的名称、用量、作用机制、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详细的讲解给病人,告知病人遵医嘱用药,切忌随意停药或加减药量。心律失常多于凌晨5点及中午12点发作,因此应指导病人根据发作时相服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若用药频次为1次/日,则安排在早晨5点服药;若用药频次为2次/日,则安排在早晨5点及上午11点服药;若服药频次为3次/日,则安排在早晨5点、上午11点及晚上20点服药,用药后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③康复锻炼指导:待病人病情稳定后,指导病人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种病人的律失常再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分值>90分为非常满意,分值为80~90分为满意,分值<8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各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为3.51%(2/57),对照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为15.79%(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54/57),其中不满意3例,满意26例,非常满意28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46%(47/57),其中不满意10例,满意23例,非常满意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或骤降,导致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常见伴发症状,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1]。
  循证护理模式指的是将临床经验、循证证据、临床病情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通过科学的证据及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指导病人的护理工作。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不是依靠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进行护理,而是通过对病人的综合评估,了解病人的实际病情、当前的需要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出相应的循证根据,有效避免了护理操作的盲目性及主观性。此外,循证护理模式遵循的是“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了医疗资源的价值[2]。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循证护理干预首先评估病人的综合情况,确立了护理中的关键问题,并根据问题查阅最佳的循证证据,同时结合护理经验,为病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减少了护理的盲目性,提高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中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心律失常的再发,并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苏红梅,周 云,曹 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09):1106-1107.
  [2] 阎 雪.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08):995-9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8191.htm